- +1
Z博士的腦洞|豬,市場穩定性可期,決策科學性可待

目前,全國豬肉平均價和活豬平均價都創下歷史新高。豬肉價格上漲過快已經成為全國人民最關心的大事。
原因
此次豬肉價格上漲的原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從短期看,有突發性因素。主要來自非洲豬瘟的影響。2018年8月,我國首例非洲豬瘟疫情在遼寧沈陽被發現。在一年的時間里,蔓延范圍甚廣。截至2019年7月底,全國已有31個省份城市發生非洲豬瘟疫情150余起。由于非洲豬瘟危害高、蔓延快,發現后多采取全面撲殺的手段。全國累計一年撲殺生豬116萬頭。受此影響,生豬及能繁母豬存欄量快速下降,導致豬肉供給大幅下降,豬肉價格快速升高。
從中期看,有趨勢性因素。2015年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推進農業農村污染防治,防治畜禽養殖污染,科學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2015年11月,農業部出臺《關于促進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布局調整優化的指導意見》。2016年,環保部、農業部發布《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技術指南》。對于傳統污染較嚴重的養豬業來說,這本來是好事,也有利于產業轉型升級。總體而言環保政策出發點都很好,但現實中發生不少“一刀切”“全部關停”“隨意擴大禁養區”等不當執行。根據生態環境部數據,截至2017年9月,全國累計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4.9萬個,面積63.6萬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7月,全國已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26.1萬多個。由于大量養殖場拆遷關閉,生豬產能持續下降。2008年-2014年,生豬存欄量都在4億頭以上,2015年后一路波動走低,2019年7月為2.19億頭,同比下降32%,比2011年的最高點下降54%。
從長期看,有結構性因素。“豬周期”一直存在,盡管美國等也存在“牛周期”,但因其養殖規模較大、標準化程度較高、科學性系統性管理能力較強等原因,周期波動較弱。而我“豬周期”明顯呈現出“豬價格高—大量養殖戶涌入—產量增加—價格下降—養殖戶利潤降低而退出—價格升高”的“蛛網效應”,對經濟及社會影響幅度波動較大。
對策
針對豬肉價格高企且價格增速仍較快的現實情況,政府作出了快速反應,豬肉價格漲勢有望緩和。
從短期看,非洲豬瘟得到了更好的控制。2019年非洲豬瘟爆發頻次明顯下降。當前,24省份城市疫區已解除封鎖。對于豬肉缺口,已經采取了儲備肉和進口肉的渠道進行彌補。中央于2009年啟動儲備凍豬肉收儲政策,國家公布的豬肉收儲一共13 次,規模在1萬-10萬噸之間。整體計算,或可有幾十萬至百萬噸的儲備。此外,中國也在加大進口,今年7月,全國豬肉進口數量為18.2萬噸,較上一個月增長13.56%,較去年同期增長106.69%,即同比多進口了9.4萬噸豬肉。當然,2018年全球豬肉貿易量是810萬噸,而當前中國豬肉缺口估算可能在千萬噸級別。料亦將加大其他肉類和蛋白質的供給和進口,以平抑需求缺口。
從中期看,對于環保與養殖的關系進行了一定調整,開始大力支持豬養殖。8月國常會要求,綜合施策恢復生豬生產。采取多種措施加大對生豬調出大縣和養殖場(戶)的支持,引導有效增加生豬存欄量。將仔豬及冷鮮豬肉運輸納入“綠色通道”政策范圍,降低物流成本。地方要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規的生豬禁養、限養規定。對依法劃定的禁養區內關停搬遷的養殖場(戶),要安排用地支持異地重建。發展規模養殖,支持農戶養豬。根據豬的生產周期來看,母豬妊娠期114天,哺乳期約30天,保育期約30天,育肥期約120-150天。因此,明年下半年,生豬存欄數量有望恢復。
從長期看,料未來將更注重科學養殖。一方面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提升疫病防控能力;另一方面,過去我們的養豬成本一直高于美國、巴西等地,主要原因是規模化程度不足、機械化程度低、飼料成本高等,這些問題亦有望通過這次豬肉價格上漲事件得到更多關注和討論、解決。
反思
與此同時,我們或應該反思三點。
一是如何保證決策、管理的科學性。環保本來就是一件科學性很強的事務,但是在環保政策制定和執行的過程中,卻出現了大量很不科學的執行方式和手段。根據最近對山東臨沂的批評意見中可以看到,當地基本上采取了“一切都停業”的“環保”管理,連居民的正常生活都受到了極大負面影響。而這和豬的問題何其相似。當前,很多宏觀政策的出臺都讓人真心擁護,但是層層下放后,落地政策都讓人瞠目結舌。其實,基層干部、一線干部也同樣壓力很大,并非故意為難誰,但結果確實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這其中,其實還是現代化治理能力是什么的問題。如何科學決策、科學設計、科學執行,應該成為、必須成為成現代化管理干部的基礎任務。
二是如何保證企業家的長期信心。根據生態環境部的批評通報能夠看到,在環保禁養中存在有些地方政府執行不當的現象,而受到傷害的養殖戶其實就是民營企業家們。現在中央政府大力呼吁養殖戶“歸來”,但是,被傷害的恐怕也包括信心。去年,民營企業家的信心一度成為熱點,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非常誠懇地表達了支持民營企業的決心。從山東臨沂的例子也能看到,除了養殖業民營企業家,工業、服務業等各個領域中,都存在類似現象,有些甚至在企業進行了改造的努力后,地方環保達標標準仍然不公開透明、長期多變,最后將企業強橫關閉,這對企業及企業家的經濟損害是一方面,信心是另一面。一個好的企業,其投資戰略看重的是長期性、可持續性收益,要讓企業家有信心,就要讓他們覺得,自己能夠看到政策的穩定性和市場的長期性。
三是如何保證信息反饋及交互的暢通性。從豬肉價格上升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生豬存欄等數量實際上早已開始下降,非洲豬瘟可以解釋一部分豬肉價格上漲原因,但趨勢性的豬產能下滑早就形成了。這種趨勢的形成絕非一天兩天,為什么早前沒有受到一點點的關注和重視呢?環保“一刀切”的問題也絕非新問題,在很多事情中也多多少少有所提及,為什么直到豬肉價格發生了這樣的漲幅才得到關切?現在有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既不接受市場的反饋意見,也不愿意、甚至是積極阻斷市場的真實反饋向上傳遞,才會導致“一有問題就很大”的情況發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等到要融解三尺寒冰了,往往就需要拿出加倍的氣力、精力和熱忱,造成資源的進一步浪費和市場信心的極大損耗。地方政府和民營企業家、普通居民,并沒有天然的誰一定對一定錯,大家都需要更加公開公平的環境,讓法治化、市場化來保障所有人的權益、整個社會的權益最優化。因此,保持市場、輿情的通暢,保證與市場、輿論的溝通無礙,尤其在科技發達、市場流動速度極快、市場變化極快的今天,及時得到反饋、及時作出反應是現代化管理的要義。
后記
總體而言,目前可見,民生問題牽動整個社會,政府的資源調動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仍值得信任,短中長期對策都已經提出,一些已經在踐行,市場不必過于恐慌,應相信政府強大的決心和意志力。
非洲豬瘟的肆虐的確歷來是全世界都聞之色變的大難題。我們的應對已經算是相當及時高效,但仍不應掉以輕心,需繼續嚴陣以待。
而豬肉價格上漲背后出現的其他問題,則亦應引起重視、引發反思、引導我們走向有更加科學化決策、現代化治理的未來。
(作者萬喆為經濟學家,澎湃新聞特約評論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