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微博十年:曹國偉沒有存在感

作者:馮超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還好寫了封信,不然曹國偉快要被遺忘了。本周,微博滿十年,作為董事長,他寫了一封中規中矩的內部信,憶往昔,話未來。
我總覺得曹國偉對微博的感情,是一塊放在冰箱里的手表,刻板、冷漠,機械。
兩年前,我寫了《對不起,微博董事長曹國偉的微博你無法評論》一文。梳理曹國偉的百萬粉絲微博賬號后,我發現,他在2016年1月對賬號進行了設置,如果你與他沒有互相關注,就無法評論。這是變相關閉評論的行為。
有幾個可能性的因素,促使曹國偉在當時關評。
其一,輿論場并非愛與和平般的友好,趙薇、潘石屹等都關過評論。包括曹國偉本人,經常被@,被謾罵。潘石屹后來對媒體解釋原因:“我還是膽小,我的評論下邊什么都有??我覺得盡量不要惹是生非,好好蓋房子?!?/p>
其二,關評的那個節點上,微博在微信的圍剿中實現二次重生,打了一場艱苦的戰役,財報堅挺,就沒必要那么認真了。
其三,審美疲勞,就像一些離開微博的用戶一樣,對這個產品產生厭倦。
不過曹國偉后來又徹底開放了評論。
但評論的風格整齊劃一中透露出一絲難以捉摸的詭異氣息。他最近的多條微博中的熱門評論都是“正能量曹國偉”,“牛奶肌膚曹國偉”。不知道曹國偉看到這些水軍的虛無評論,有沒有想關停自己賬號的沖動。

曹國偉微博截圖
他的這個賬號幾乎沒有存在感,惜字如金,隱藏感情,無點評風云局勢之語,像一只慵懶的貓咪開眼看看這個世界,偶爾“喵”一聲,接著又去睡覺,然后又被一堆看不明白的評論淹沒。想從他的微博找新聞線索的同仁們可以放棄了。
全球互聯網社交大亨的處境并不如意。兩年前曹國偉關閉評論期間,Facebook老大扎克伯格在賬號上宣布要到美國50個州尋訪,跟美國人民打成一片。推特(微博的導師)的創始人杰克多西還收到了中國網民的新年祝福。
后來,扎克伯格因為數據泄露、假新聞、產品被人利用來干預選舉等,在國會接受問詢,說,“這是我的錯誤,我表示道歉”。杰克多西在接受國會問詢時,稱,假粉絲、水軍、假新聞讓推特不再是一個健康的平臺。
接下來,就是一輪新的嚴管措施。作為廣場性質的社交產品的締造者,他們的產品必然會和一個國家的社會治理以及其他體制問題產生交匯和碰撞,權力機構正在敦促他們形成正能量的自覺。他們不可能像以前一樣瀟灑,得收,得藏,得改。
曹國偉在微博十年的公開信中,強調了微博的正能量。他寫道:#冰桶挑戰#的善良、#一顆心的生命接力#的感動、#首艘國產航母正式下水#的群情振奮、#中國一點都不能少#的萬眾一心??
今年不僅是微博十年的紀念日,也是曹國偉正式加入新浪二十年的紀念日。他生于上海,畢業于復旦新聞系,后來又去美國讀了兩個碩士,一個是新聞,一個是財務。
1999年加入新浪后,他展現了驚人的財技。最漂亮的一場戰役是成功狙擊了盛大的野蠻人收購。等到2009年他入職新浪十年之時,他又做了兩件決定新浪命運的事情:管理層收購新浪股份,曹國偉真正掌權,結束新浪多年沒有實際控制人的尷尬局面;拼盡全力,在移動互聯網剛冒頭時做出了微博這款產品。
曹國偉出生于1965年,比馬云、張朝陽小一歲。他99年加入新浪時,正趕上中國互聯網生機勃發,萬物升騰的年代。阿里、京東、騰訊、網易、搜狐、盛大等都在那個時期誕生。
當年的四大門戶命運各異。馬化騰已經成為能與美國公司扳手腕的巨頭。網易的丁磊做了電商,基本面起碼目前還不錯;而張朝陽的搜狐起了大早,趕了個晚集,社交、游戲都沒能做出樣子,明顯掉隊了;讀了兩個新聞學歷的曹國偉,至今還沒放棄新聞業,新浪之后,又做了微博續命。
回頭來看,曹國偉帶領的新浪,確實錯過了搜索、游戲、電商等大機會,也沒能像其他巨頭一樣投行化在獨角獸領域里瘋狂爭搶,個人功績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曹國偉去年接受采訪時說:“我覺得新浪相對來說以前太不野蠻了?!?/p>
但是一個微博已經足夠亮眼了。6月份,微博的月活躍用戶數為4.86億,移動月活用戶數占94%;日活躍用戶數為2.11億。業績上,二季度營收4億美元,利潤1.5億美元。目前,微博市值93億美元。
在互聯網公司里,現在的微博以及曹國偉活出了自己的味道,曹國偉自身不露面,不會成為新聞點,但它的平臺上每天都有千奇百怪的新聞點。它也沒有大事可敘,也缺少大戰略的話術和發布會。
看完這個沒有存在氣場的公司財報,你總得驚嘆:靠,這公司的用戶活躍度怎么還這么高?
微博能成為重生,正如曹國偉內部信寫得那樣,“抓住了短視頻和移動互聯網用戶下沉的趨勢”。嚴肅、高大上、某些人自認為的精英議題開始讓位于娛樂。
曹國偉說,現在微博上的用戶的主力是年輕人,15-25歲的年輕人。
年輕人也參與了對微博的改造,那就是飯圈文化,這種文化很難描述,有正能量,也有對愛豆“坐地排卵”的愛、舉報批斗、控評。這就像曹國偉當下的微博評論一樣,讓人困惑。當然,這是一個與本文主題無關的話題了。
* 頭圖購自視覺中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