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路成年》:老爸,老爸,你何時長大啊
芒果TV綜藝《一路成年》本周二(9月3日)首播,無論是村長李銳的出現、田園鄉村搶房燒飯的劇情設置,還是前期拍攝團隊和后期剪輯手法,都活脫脫是一部成人版《爸爸去哪兒》。最大的區別,莫過于把《爸哪》的嘉賓陣容平均年齡提高了20+歲。從上周播出的先導片和本周的第一期來看,綜藝感十足,挺適合下飯的。
首先,談談五個家庭的人員配置。
梁家輝和雙胞胎女兒、吳剛父子、蘇見信父女、徐錦江父子,這四組明星老爸+星二代,選的都是國民度較高,但在真人秀這一塊,還沒有被深度開發的家庭;李汶翰父子是唯一一組明星兒子+素人老爸,雖然兒子從選秀節目出道,有一定的“流量”,但是家人這一塊,也沒有被大眾所熟知。有影帝、資深演員、歌手、藝術家、愛豆,這樣的11個人組合在一起,話題夠。

因為大部分家人沒參與過真人秀,白紙一樣的經歷,就有了天然的新鮮感,哪怕是影視劇拍攝經驗豐富的演員,面對真人秀的鏡頭,也比一般的綜藝咖青澀。這種青澀感,正是最特別的地方。比起拍攝真正的小孩子,成年人還是相對有防備心,會下意識的營業和藏拙,而他們的青澀和局促,能讓人捕捉到相對真實的一面。比如戲很足的徐錦江,從先導片就給自己畫了個電影式的起床開場餅,腦補了長鏡頭和畫面感,殊不知套路跟他想象完全不一樣。比如信的女兒小丸子會跟小木屋里的攝影機搞笑對話,還擔心自己換褲子會被拍到。又比如李汶翰的爸爸李劍,不知該看鏡頭、老婆還是桌前的菜,尷尬到一度覺得自己在相親現場。
從戲份來說,徐錦江和梁家輝這兩組,無疑是目前為止最出彩的。

徐錦江深植人心的彪悍銀幕形象,與真人秀里手足無措、離了兒子就難以生存的“廢柴”人設,反差萌的笑果令人刮目相看。梁家輝在第一期節目中向節目組和村長發火,卻能在晚飯時段起立向全員道歉,放下了影帝的身段,談及一雙女兒的幾處細節,也令人感動。而蘇見信,則拿足了“我懷疑所有的男孩子都覬覦我女兒,但我沒有證據”的劇本。至于吳剛,雖然身處高原,倒是過得挺愜意,品品茶,找村民嘮嘮嗑,午休不忘看劇本,還能順手打個電話秀恩愛虐虐狗。隔壁老李的存在感相對四位明星老爸稍微弱了點,卻也在細節處,展現了江浙男人的貼心,偷偷藏醬鴨、幫人切蔥、吃飯自帶碗筷,還會主動安撫發火的梁家輝。

比起老爸們,孩子們給人的沖擊力要小不少。
只看先導片和第一期的話,徐錦江的兒子菲哥,幾乎承包了照顧老爸這個“小綿羊”的所有任務,人設也是最為飽滿的,有笑點,也有暖心部分。小丸子雖然是單親家庭的小孩,但個性和順,也有一定自主能力,從獨自趕豬和洗鞋不難看出。李汶翰是孩子這一邊唯一的明星,但從剪輯來看,除了偶爾的搞笑part,標簽還不太清晰。吳家兒子和梁家雙胞胎的形象就更模糊了。如何在接下來的節目中,將每個家庭的故事講透,是節目組需要思考的最大問題。
再來講講環節設置。
《一路成年》的頭兩個拍攝地是四川的丹巴、新疆的克拉瑪依。對于大部分連點餐都要靠手機app的都市人來說,在高原小茅屋砍柴燒火,就已經是突破極限的挑戰了(講真,筆者看節目的時候,真的很擔心徐老師把屋子燒了)。無論是老爸孩子分組護雞蛋選房、讓孩子們趕藏香豬,還是讓十指不沾陽春水的藝術家燒飯,都是能窺探性格特征和生活習慣的有趣環節。

父子(女)之間的互動,是節目最值得玩味的地方,也最能打動人。在《一路成年》中,好幾組家庭的子女在青春期就遠離了父母,難免有生疏和尷尬感。梁家輝坦言從一對女兒零歲到三歲,幾乎未曾蒙面,女兒們的高中和大學也是遠在加拿大讀完;李汶翰則是15歲赴美國讀書,之后轉戰韓國當練習生,與父親也有十年的空白期;信的那句“一個巡演回來,她就長大了”,更是戳到不少人的淚點。時間是一把利刃,如果說《爸爸去哪兒》記錄的,是年輕父親對幼兒們的陪伴,那么《一路成年》記錄的,則是兩鬢漸漸斑白的父親,如何彌補與子女之間的親情缺失。

此外,不同家庭之間從陌生到熟悉的互動,也是一大看點。
梁家輝和徐錦江從訓練班時期就結下的兄弟情,從第一期換房就能看出;以團寵小丸子為核心的西皮線、信爸比的花式吃醋,也是家有小公舉的年輕父親必須渡的“戀愛劫”;吳剛和老李宛如演唱會上不同擔粉絲的商業尬聊……都是能出一本說話之道或相處之道的教科書。

青春期與更年期的相互碰撞,也給看客們留下了更多思考的課題——
連姐姐和妹妹有時都分不清、從沒參加過女兒家長會的老豆,算不算不合格?家里有個需要晨昏定省、規定兒子要寫小作文,晚上還有12點門禁的寶貝老爸,該怎么活?爸爸媽媽太恩愛,我像個透明人,怎么破?一年見面的次數一只手數得出,回家如探親的父子該如何相處?
當然了,這些只是我們從《一路成年》窺看到的零星點點,每個家庭也都有屬于自家那一本難念的經。所謂“成長”,不僅僅是小孩,大人也要學習,學會給予兒女空間,學會放手,讓他們自由飛翔。這堂課,可能比蹣跚學步要難得多。故事線是攤開來了,人物也你方唱罷我登場,之后怎么破局,倒是不妨追看下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