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為什么申辦奧運遇冷?
歡迎來到真數,這里是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可視化實踐平臺。如果您喜歡這個作品,歡迎分享!轉發請保留署名!
作者:祁紅 王蕾 張艷
四年一度夏季奧運會,曾經炙手可熱,每個力爭在國際舞臺上展現自我的國家都趨之若鶩。
但是,申辦奧運會的國家卻越來越少。2016年還有7個國家申辦奧運會,但2020年只有3個國家申辦,更甚者,2024年奧運會只有兩個國家申辦,為免2028年沒有國家申辦,奧組委當機立斷,申辦2024年奧運會的兩個城市,一個辦2024,一個辦2028。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舉辦奧運能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要承受一定的風險。說到底,申辦奧運要算一算“經濟賬”。
奧運會分為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本文所指奧運會,均為夏季奧運會。
奧運熱鬧但申辦城市減少
2008年北京奧運、2012年倫敦奧運、2016年里約奧運,場面都很風光,然而,風光的背后,卻是各國申辦奧運的熱情減退。
自從1896年首屆奧運會在雅典舉辦以來,申辦奧運會的歷史可謂是一波三折。從1950年開始,出現了一個短暫的申辦奧運熱潮。最多申辦城市數量的一屆奧運會是1960年,羅馬從15個申辦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為第17屆奧運會的舉辦城市。1980年奧運會申辦進入連續兩屆的冷遇期。1988年以后,申辦城市數量在4~10個。2016年里約奧運后,申辦再次遇冷。

2024年奧運會,意大利羅馬、德國漢堡、匈牙利布達佩斯原有意申辦,但后因種種原因退出。申辦城市只剩下美國洛杉磯和法國巴黎。2017年7月13日,國際奧委會通過“奧運舉辦權雙分配”提案,2024年和2028年奧運會的承辦城市將同時產生,洛杉磯和巴黎同時贏得了奧運會舉辦權。
從“多城競選”到“雙城分配”,表面上看是奧運會申辦方式的改革與創新,但實際上難掩奧運會從“國際寵兒”變成“燙手山芋”的事實。
舉辦奧運會要算經濟賬
申辦奧運需要具備如下條件:社會穩定、基礎設施條件良好、有舉辦大型運動會經驗、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有一定的經濟實力。申奧表面上是綜合實力的較量,但不可否認的是,政治和經濟因素也會起作用,特別是經濟因素。
從歷屆奧運會舉辦城市看,奧運會更愿意光臨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而古老又貧瘠的非洲大陸似乎從未獲得過它的青睞,政治動蕩的中東也遠離奧運。

強大的經濟實力,才能支撐起龐大的奧運支出。舉辦奧運的具體支出種類繁多,一般來說,奧運支出可分為三個部分:主辦城市基礎建設費用、比賽場館相關建設經費、比賽的業務組織費用。
根據最近10屆奧運會支出數據,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花錢最多的一次奧運會,支出超過400億美元。不過,奧運會時隔四年,40年前和40年后的支出沒有可比性。
中國辦奧運,雖然花錢最多,但占本國當年GDP的比例,卻沒有漢城奧運會和雅典奧運會高。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支出占當年GDP比例最低,僅為0.1‰。而雅典奧運會花費為150億美元,占希臘當年GDP的62‰,為歷屆最高。北京奧運花費在當年中國GDP中占9‰。各國奧運花費之所以差距較大,主要在于基礎設施建設。
根據《牛津奧運研究2016》,從1972年至今,每屆奧運會都有經費超支現象,平均為原預算的156%。該項研究得出一個結論:舉辦奧運會要承擔責任。

預算超支,往往就會造成經濟“破產”,甚至對社會穩定帶來威脅。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奧運會,被稱為“史上最慘奧運會”,時任市長曾夸海口說:“奧運不可能虧錢,除非男人可以生孩子”。但令他大跌眼鏡的是,這屆奧運會虧損超過15億美元。
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總成本約為150億美元,希臘政府原以為大規模場館建設能提高觀光收入,但沒想到場館、飯店、旅館等設施無人問津,最終導致了財政危機,成為希臘政府瀕臨破產的原因之一。
并非每一屆奧運會都是“虧本買賣 ”,投資盈利與否與風險管理的能力高低密不可分,實現收支平衡甚至盈利需要智慧。一般來說,奧運會收入包括一下幾個方面:轉播權銷售收入、商業贊助收入、衍生品收入、門票收入、旅游及相關交通、餐飲收入、建筑投資收入、文化傳媒收入。
從1984年洛杉磯(第23屆)開始,不少國家憑借成功的商業運作模式,使奧運會實現盈利。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僅投入5.46億美元,引入奧運轉播等一系列商業運作,扭轉乾坤,讓奧運會變成賺錢的運動。
1988年第24屆漢城奧運會,盈利3億美元。這屆奧運會舉辦方通過翻修原有場館,節約了大量經費。奧運村和記者村都是公寓式建筑,運動會后可以出售。另外還修了一個直達市中心的交通系統,使之成為交通方便、環境幽雅的新區。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電視轉播權被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以4.1億美元購得,再加上歐洲廣播電視聯盟、日本NHK、澳洲電視臺等相繼投資,使籌委會獲得六億多美元的收入。此外,各大廠商贊助、發行紀念幣、出售門票等,也增加了巴塞羅那奧運會的盈余。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由美國民間力量籌辦,這屆奧運會被稱為有史以來商業味道最濃的奧運會。由于推廣成功,亞特蘭大奧運會門票收入占總收入的26%,是洛杉磯奧運會和巴塞羅那奧運會的總和。
2000年悉尼奧運會沒有留下任何債務。薩馬蘭奇稱之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奧運會”,同時也被輿論稱為最賺錢的一屆奧運會。澳大利亞地區經濟分析中心的調查報告顯示,奧運會為澳大利亞直接帶來65億澳元的經濟活動,增加了27億澳元的出口額。《悉尼先驅論壇報》稱主辦奧運會為悉尼吸引來87億美元的海外投資。
然而好景不長,緊接著的倫敦奧運和里約奧運連續虧損,對其他國家申辦奧運造成壓力。奧運會能否走出冷遇期,還得看2020年東京奧運會能否走出“虧損”怪圈。
作者:祁紅 王蕾 張艷(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8級研究生)
指導老師:白凈
參考引用資料:
1、《牛津奧運報告2016》
2、歷屆奧運會百度百科
3、國際奧委會官網
4、中國奧組委官網
5、Forbes官網
6、華爾街見聞,《從經濟角度看,辦奧運到底劃不劃算?哪屆最虧,哪屆最賺?》
7、新華網,《盤點歷屆賺錢奧運的“門道”,北京盈利超過10億》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