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城市漫步|未能實現的城市:9月上半月各地活動推薦
這個夏末是關于影像的,既有中國攝影史最大規模的原版名作展,也有馬克·呂布、費利斯·比托關于中國和東亞的影像。上街漫步之時,也拍拍照吧。
///特別推薦///

市政廳主辦·新書分享會 | 《上街》x《魔都漫步》:未能實現的城市
“未能實現的城市”是《上街》x《魔都漫步》第二場討論的主題。一座城市的景觀和公共生活是由各種夢想編織而起的。這些夢想來自那些資本家、冒險家、創造者們,也來自我們每一位普通人。但因為種種原因,我們眼下的城市生活正愈發喪失活力,變得單調乏味。我們希望通過探討上海這座城市的空間形態,視覺藝術對現下空間形態的再現,以及建筑設計實踐對這種空間形態作出的創新和突破,來檢視城市公共生活中未能實現的可能性。
時間:9月2日 19:00-21:00
地點:大隱精舍(上海市黃浦區重慶南路308號)
詳情及報名請關注大隱書局上海微信公眾號

市政廳主辦·社區更新觀察團·第三場
一走進中大苑小區,你會有一種不同的感受,可能一下子還說不上來不同在哪里。這里是1997年的農村動遷房小區(也有部分商品房),老舊的建筑似乎和其他小區沒什么區別。但看看建筑周邊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的綠植,你就恍然大悟,原來不同的感受來自這里。
中大苑隸屬于浦東新區浦興路街道的中大居民區,是澎湃新聞·市政廳欄目的“社區更新觀察團”關注的第三個社區更新項目。
城市漫步:一片吸引蝴蝶的小區花園
由“中大花友會”和中大居委會帶隊,漫步中大苑的各個花園:四合園、家門口花園、小森林、都市農園等,了解這些花園背后的故事。
時間:9月9日(周一)13:30-14:30
名額:10人
此次活動將在澎湃新聞上進行直播,直播鏈接會后續公布。
討論會:居委會如何成為自治組織
時間:9月9日(周一)15:00-17:00
名額:20人(含10位漫步參與者)
討論嘉賓:
中大花友會、中大居委會
中大居民區黨總支書記 李秀勤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景觀系教師 劉悅來
上海浦東新區社區服務中心主任 楊旭
社區更新觀察團觀察員
報名方式:發送題為“報名中大城市漫步”的郵件至fengj@thepaper.cn,注明姓名、職業/專業、興趣/專長、聯系方式及一句話報名緣由。
更多詳情請掃一掃海報中二維碼或關注市政廳微信公眾號

廣州|忘憂草:考古女性時間
通過“解壓家庭”,展覽的作品探討了女性及其所處的物理環境以及周圍所產生的欲望、親密關系和暴力,同時也回應了在歷史所遺留的傳統觀念和當下的新自由主義的情境中,乃至不斷發展的技術,尤其是生物技術對傳統的女性和血緣觀念帶來的挑戰。
展期:9月14日-11月17日
地點:廣東時代美術館19樓主展廳(廣州市白云大道黃邊北路時代玫瑰園三期(廣州地鐵2號線黃邊站D出口))
詳情請關注廣東時代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漫步·招募///

上海|城市考古系列活動
繼招牌線路順昌路之后,全新路線也值得期待。
主題:順昌路 — 大隱于世的百年老店街
關鍵字:擠滿了百年老店的小馬路 / 老弄堂里的大型工業遺跡 / 深藏不露的巨型石庫門 / 最后的”老虎灶” / 最后的棕繃匠 / 最后的白鐵鋪 / 最老的照相館 / 上海現代美術的起源地
時間:9月7日(周六)15:00-17:00
地點:地鐵8號線/10號線老西門站5號口
主題:虹口腹地 — 虹口近代城市化的起點 ?9月新線
關鍵字:虹口老街 / 石庫門里弄「拆改留」的最後一搏? / 工部局宰牲場 / 業廣地產公司與哈爾濱路 / 溧陽路STYLE
時間:9月13日(周五)14:00-17:00
地點:地鐵12號線國際客運中心站3號口
詳情及報名請關注上海城市考古微信公眾號

北京|中秋探訪:老北京中軸線、水系、古城墻,時空的流動與定格
從三個維度與您一起探訪北京的城市布局,從掌故中窺知京城的脈絡。
時間:9月13日-15日 9:00-17:30(可報名單日)
詳情請關注故問研修班微信公眾號
大連|大連文化研學系列活動
《時間中的大連》新書首發
繼《記憶大連老街》《記憶大連老街(續)》之后,海南丟嵇汝廣奉獻10年,關于大連的歷史散文集。
時間:9月1日 13:00
地點:春風十里(大連楓林街44號)
文化研學一:中山廣場小巴黎-老房子里的抗戰史見證
中山廣場最早的房子/遠東共和國和日本的談判地/大清銀行都來過誰/玉光街的由來/關東軍會議/左格爾小組大連行動/大連的暗戰
時間:9月7日、8日 15:00-17:00
文化研學二:南山1910
時間:9月15日 15:00-17:00
詳情請關注海南丟的大連街微信公眾號

紹興|以古橋為媒,尋跡紹興水鄉風韻
萬古名橋出越州。2011年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登錄有各類紹興古橋700余座,遠遠超過人們觀念上的另一個水鄉蘇州(僅470余座)。陳從周先生在1980年代初,踏遍紹興的角角落落,編撰了《紹興石橋》一書,為今人留下了寶貴的時代遺產。而今,我們按圖索驥,重訪先生當年踏訪過的名橋。
時間:9月7日-8日
詳情請關注云起生活微信公眾號
武漢|物外書店“走進博物館”武漢城市導覽
品讀老建筑,了解建筑背后的城市文化。
路線一
物外·漢口店——南京路——鄱陽街——洞庭街——同興里
時間:9月8、28日 10:30—11:30;
路線二
物外·漢口店——保華街——中山大道——黎黃陂路——沿江大道宋慶齡故居
時間:9月1、21日 10:30—11:30
路線三
物外·漢口店——中山大道——水塔——民眾樂園——積慶里——六渡橋
時間:9月7、22日 10:30—11:30
詳情及報名請關注物外書店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映///
*以下按開幕時間順序排列*

造相術:蔡東東個展
我們身邊的攝影,仍聚焦于如何以紀實、角色扮演及數字化后期制作等方式生產出一張新照片,而蔡東東“嘗試擴展了一幅(舊)照片的外延”:照片可以異化為繪畫、雕塑、裝置甚至一處劇場空間,某種程度上也使得攝影從工業生產重返手工形式。
展期: 8月25日-10月19日
地點: 獅語畫廊(徐匯區武康路376號武康庭內)
詳情請關注獅語畫廊微信公眾號
黃金年代,繁茂上海——老上海三零年代生活物件主題展
此次展覽將老上海三零年代百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物件帶上金茂大廈88層觀光廳,讓中外游客在觀賞上海浦江兩岸美景的同時,領略別樣的老上海文化。
時間:8月28日-10月18日
地點:金茂大廈88層觀光廳(世紀大道88號)
詳情請關注上海有恒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上海情書
展覽來自于藝術家黑一烊的公共藝術項目——《情書計劃》。在此次上海的在地創作中,他選取了具有城市代表性的法國梧桐樹葉,結合上海本地詩人王寅的作品——《漂亮的世界》,呈現“日常”和“詩意”之間的轉換。
時間:8月31日-9月22日
地點:衡山·和集 Dr. White 2F / 3F(上海市徐匯區衡山路880號)
詳情請關注衡山和集TheMixPlace微信公眾號
“海上尋蹤·上海歷史地圖收藏展”
精選了從1920年起的不同時期的歷史地圖,并依據時間線將其并置,從而直觀地反映出上海區域變遷、城市發展和市政建設的歷程。
時間:9月2日-8日
地點:劉海粟美術館分館 | 上海市普陀區美術館(銅川路1869號)
詳情請關注上海市歐美同學會微信公眾號
上海藝術電影聯盟9月放映
建國70周年影展將展映《股瘋》、《小小得月樓》、《球場風波》等影片。此外,越劇藝術電影展中將展映《碧玉簪》、《紅樓夢》等4部經典及6部越劇電影新作。每周常規藝術電影放映將展映以京劇大師周信芳的女兒周采芹為主角的紀錄片《上海的女兒》。
地點:天山電影院及各大定點影院
詳情及購票請關注電影山海經微信公眾號及淘票票

初見:費利斯·比托,世界最早的東亞影像記錄
本次展覽不僅展出中國香港與北京的影像,還展出了當時日本、朝鮮等等東亞地區的影像。
時間:9月10日-10月7日
地點:上海寶龍美術館7號展廳(閔行區漕寶路3055號)
詳情請關注寶龍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上海·講·談 ///
*以下按主辦方第一個活動時間順序排列*

張永和:WHY ARCHITECTURE?
該講座為同濟城規學院碩博研究生課程《建筑學前沿:(手)工藝》課程系列講座(一)。
時間:9月2日 19:00–21:00
地點: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B樓 鐘庭報告廳(四平路1239號)
詳情請關注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微信公眾號

“前往青年理想城” 2019城市數據創想會
DT財經將重磅發布《2019中國青年理想城報告》。
時間:9月4日 14:00
地點:1933會展中心(上海虹口溧陽路611號)
詳情請關注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官網
粵劇發展與滬上地區文化關系
20世紀二三十年代間的上海,粵劇是除京劇以外最多觀眾欣賞觀看的藝術類型。粵劇于上海的盛行對于日后粵劇的發展影響深遠。殿堂級粵劇大師阮兆輝將以“什么是粵劇”開啟講座主題,一路追溯粵劇與海派京劇、紹興大班、昆曲等等傳統戲曲形式間的關聯,從表演技巧、戲服、唱腔、舞臺布景、派別異同等等方面進行講解。
時間:9月5日 19:00-20:00
地點:建投書局·上海浦江店傳記圖書館(虹口區公平路18號8棟嘉昱大廈一層)
詳情請關注JIC書局客微信公眾號
2019年第3季SEA-Hi!論壇:“包郵區”未來生活出行指南
法國資深交通規劃師Nicolas SIAUD,文旅創領者朱景榮,以及“盒動力”創始人王賽,與我們共同探索長三角的連通共贏之路。更有同濟大學教授凌建明、上海市青浦區區域發展辦公室主任薛鋒作為特邀嘉賓傾力加盟,學者與管理者的組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帶你全面探知長三角的未來。
時間:2019年9月7日(周六)14:00
地點:上海設計中心南館(半淞園路499號)
詳情請關注喜歡上海為你SEAHi微信公眾號
上海老房子俱樂部系列活動
兩位作家原住民來講講他們曾經生活過的地方。
講座一:倪祖敏講《喬家路》
時間:9月7日 13:30
地點:上海歷史博物館西樓三樓報告廳(南京西路325號)
講座二:阿莊主講《阿莊與張園》
時間:9月15日 13:30
地點:陜西北路歷史文化名街展示中心(陜西北路600號)
詳情請關注老房子俱樂部微信公眾號
上歷博城市文化講壇:上海街頭巷尾的“字”
“老周望野眼”公眾號博主周力將從他的個人觀察角度出發,說一說上海這些消失的“字”和這些字背后的點滴歷史與故事。
主講人:周力,五星體育周力工作室制作人
時間:9月14日(具體時間待定)
講座地點均為上海歷史博物館西樓三樓報告廳
詳情與預約請關注上歷博上革博微信公眾號
///全國各地///
*以下按地點拼音首字母及活動時間順序排列*
北京|中國電影資料館9月主題展映
9月將推出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全家福單元展映,以及4部袁牧之經典影片《桃李劫》、《風云兒女》、《生死同心》、《馬路天使》。
詳細片單及購票請關注中國電影資料館微信公眾號及淘票票

北京|反投影:中國早期錄像藝術中的媒體雕塑
本展覽聚焦于中國早期錄像藝術的物質性與空間性等議題。投影之前的錄像藝術“傳統”已逐漸被遺忘,然而作為媒體藝術的重要階段,其依然具備某種考古學上的價值。在展覽的現場,你會瞬間體會到從那個充滿興奮的創造力卻又貧乏的時代,直到當下這個過于媒介化的時代,運動-影像何以一直作為我們建立與世界間關聯的最重要渠道。
時間:8月23日-10月25日
地點:新世紀當代藝術基金會(朝陽區798藝術區797東街A05號)
詳情請關注新世紀當代藝術基金會微信公眾號
北京|2019研究型展覽:策展方案入圍展
2019年是OCAT研究中心發起“研究型展覽策展計劃”的第二年。評選組將“研究性”放在評選標準的首位,共選出七份入圍方案:
“幼年與歷史”(策展人:Andris Brinkmanis、Paolo Caffoni、印帥)
“焦慮的空間檔案——從地洞到桃花源”(策展人:陳淑瑜)
“再思考當民族志作為藝術的方法論”(策展人:杜帆)
“全球回響:聲音的人類學研究”(策展人:潘雨希)
“光音恒久”(策展人:Rupert Griffiths、朱欣慰)
“尋異志——人跡、城際與世變”(策展人:王歡、王子云)
“蘇格蘭高原的獅子——寫作的平行展覽”(策展人:趙玉、龔慧)。
時間:8月24日-11月24日
地點:OCAT研究中心(北京市朝陽區金蟬西路)
詳情請關注OCAT研究中心微信公眾號

北京|《地層2:軟流層》觀影與映后交流
這是關于景觀的電影,也是關于空間的電影,是關于景觀如何引發了我們棲居的(物理的與精神)空間的異變的電影。它意欲成為這個時代的空間電影,成為一部史詩劇,成為對這個時代的總體地質構造的一種考察。
時間:9月1日 13:30
地址:凹凸空間(北京東城區北新橋頭條67號)
詳情請關注aotuspace凹凸空間微信公眾號
北京|新亞洲影志影人會:東京故事
佐藤慶紀在影片中展現的,不是我們熟悉的《東京愛情故事》和《東京物語》,而是屬于他自己的“東京故事”。活動將放映《她的母親》、《新宿老虎》。
時間:2019年9月1日16:30-22:00
地點: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報告廳(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
詳情請關注UCCA官網

北京|獨立藝術空間節
本次將有24個國內空間和10個分別來自德國、澳大利亞、瑞士和日本的國際空間參與其中。開幕現場發布限量版《獨立藝術空間地圖2019》。隨后的周末主辦方將圍繞獨立藝術空間的生存發展問題在I: project space舉辦一系列工作坊。
時間:9月6日-8日
地點:北京凹凸空間(北新橋頭條67號)
詳情請關注iprojectspace微信公眾號
北京|新憶大柵欄·2019年北京國際設計周大柵欄站
“大柵欄更新計劃”于2011年啟動,是一個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微循環城市有機更新改造計劃。2019年設計周將通過展覽、互動體驗、人文行走、智慧胡同、公共藝術等跨界活動對大柵欄歷史文化街區項目進行全新的回顧。
時間:9月9日-18日
詳情請關注大柵欄微信公眾號

成都|馬克·呂布鏡頭中的中國
馬克·呂布是瑪格南圖片社里唯一用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報道中國的人。
時間:9月8日-11月28日
地點:成都當代影像館,F展廳(成都市金牛區中環路金府路段府河攝影公園東側)
詳情請關注成都當地影像館微信公眾號
平遙|首屆平遙文化遺產國際交流周
交流周期間將舉辦平遙國際工作坊、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等學術交流活動,還將舉行平遙城鄉文化遺產設計創意展等公眾活動。
時間:9月2日-9月8日
地點:平遙古城內吉祥寺、電影宮
詳情請關注平遙城鄉遺產保護發展國際工作坊微信公眾號

蘇州|畫屏:傳統與未來
屏風,中國古代最為傳統的家具陳設之一,其最初的功能是“可以屏障風也”。屏風雖始終置于人后,卻屢屢被賦予新的角色,成為中國傳統藝術審美的重要呈現。本次展覽由芝加哥大學巫鴻教授擔任策展人,匯集國內外14家博物館藏藝術精品,集合現當代9位藝術家的創新作品,全力營造一個畫屏中的藝術世界。
時間:9月6日-12月6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太平天國忠王府
詳情請關注蘇州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天津|“方寸票證見證新中國70年成就——米春起收藏票證精品展”
糧票、布票、副食票......曾經是人們對過往生活的共同記憶,是共和國在物資相對短缺的計劃經濟時期保障百姓生活的重要手段。
時間:8月17日-9月17日
地點:津沽記憶博物館(中新生態城芳菲路11號增2號
詳情請關注津沽記憶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銀川|攝影180年在中國
第一次集中地展示自攝影術發明以來,中國攝影史上500余件、數千張著名攝影家的原版原作。
時間:8月19日-11月24日
地點:銀川當代美術館(興慶區禾樂路12號)
詳情請關注銀川當代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如果你也想推薦自己所在城市的漫步、講座、展覽或活動主辦方,或有什么意見或建議,歡迎致郵shenjw@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