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去名校逛博物館,了解中國航海的古今史話
朱喆
“名校游”是近年來中國家庭出游的熱門選擇,一些名校不僅有悠遠歷史和濃濃書香,還設有特別的博物館讓游人流連。上海交通大學就藏著一個董浩云航運博物館,講述著中國航海的古今史話。近期,它與中國航海博物館聯合推出了“溯源·啟航”——“一帶一路”視野下的中國古代航海科技展,帶領觀眾看到航運大國的智慧。

董浩云航運博物館特展展廳 本文圖均由 朱喆 攝
地域遼闊、海洋資源豐富,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內陸與海洋共同交織出的文明之邦。古中國是歷史上世界最強大的航海大國之一,與之相關的科學技術是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智慧結晶,此次展覽的重點,就是這些與航海科技相關的物質文化遺產。
貝丘遺址是中國沿海先民與大海之緣的重要證據。展板上陳列著青島即墨大汶口出土的貝殼、海南陵水石貢遺址和廣東高明古椰貝丘堆積的歷史照片,這些表明,中國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先民捕撈海洋資源為食了,他們用“有段石錛”制作獨木舟。圖示標出了出土石錛的模樣,展板上的小屏幕還同步播放著古船基本架構。
在加固船體和推進船的動力上,古人創造發明了櫓、舵、帆、錨、榫釘、捻縫、水密隔艙,對世界航海科技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南京明代寶船廠遺址出土的榫卯結構
這部分的展示精解程度堪比教科書。以“帆”為例,從梯形的席帆、夏代席帆舟筏的結構名稱、受力示意到各式各樣的帆的類型的圖示、材質介紹,一一標注到位。

詳細的帆知識
有了扎實的硬件還不夠,古人還創造了一套天文定向、地文定位、海洋氣象、海上導航等知識綜合而成的航行系統,還擁有了保障航船前行的航海指南工具和航海圖。
展區另一側展板上的《坤輿萬國全圖》,是中國地理學史第一幅采用經緯度與投影法繪制的、較為完整的世界地圖。
《坤輿萬國全圖》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指南針”自然是航海法寶。“它開創了船舶全天候導航航海的新時期,是世界航海歷史上一件化時代的大事,是人類文明史上具有革命性的創造”,這句令人自豪的描述的下方還列出了水浮法、指甲法、縷懸法、碗唇法這四種指南針裝置方法。
同時在博物館一樓古代航運史館里,也能看到裝置實物,更直觀地感受古人的聰慧。
水浮法和縷懸法
展覽中還特別列出了上海泖塔的圖片,作為國內現存的第二古老傳統燈塔,它歷經風雨和戰火,依然巍然矗立,也是中國航海文明的傲然證明。
上海泖塔
展廳中央道陳列著數個“瓶中船”,里面都是中國古代航海里程碑的船只模型,逸趣橫生。比如“鄭和下西洋”看不過癮,可以到一樓常設展廳看個鄭和船隊主力二千料海船,細膩的做工叫人贊嘆不已。

左 瓶裝船模公園1405年中國鄭和寶船 右 鄭和二千料海船模型 1:30
除了特展,這600平方米的博物館本身就承載著足夠厚重的份量。博物館現有藏品1100余件,一樓陳列了中國古代新石器時期以來的舟船及航運歷史,二樓是“世界七大船王之一”董浩云的生平陳列館,生動的照片、資料、實物和逼真的場景,講述他的傳奇人生。
每周二至周日下午,董浩云航運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現場登記后便可直接入館參觀。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