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丨年輕人,你為什么不想結婚?
觀察輿論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就在前兩年,催婚、催生、催相親還是媒體熱愛的話題,隔三差五就要被拿出來炒一炒。比如父母們迫不及待,親自上陣替孩子相親啦;比如年輕人受不了父母的花式“逼婚”,想出各種奇葩對策啦。事件細節雖然有不同,但給人的總體感覺是,整個社會都在逼問年輕人:你為什么還不結婚?你為什么還不生娃?
不過這兩年來,以上話題固然還在,但表達方式卻有了很大的改變。根據媒體報道,從全國范圍來看,2018年結婚率僅為7.2‰,這個數字創下了近10來新低。媒體爭相分析:年輕人為什么不想結婚?這些分析更多是從年輕人的角度出發,講述他們的難處,討論如何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很明顯的,整個輿論環境溫和而且理性了。
僅僅兩年時間,那些在相親角張貼“相親價目表”的父母們似乎就退出了輿論的視野,急吼吼的越俎代庖變成了藏在內心的憂慮。
你可以說,是年輕人的話語權更大了。也可以說,這個社會對年輕人的婚育問題更寬容了。但不管是哪一種,都值得慶幸。“按時結婚”不再是高懸在人生道路上的鐵律,人們被賦予了更多選擇的權利。這是社會觀念的進步。
當然,如果你真的去問年輕人為什么不結婚,很大可能得到一個回答:窮。窮就一個字,扎心很多次。房價那么高,什么時候才能買得起?工資月月光,養活自己都不容易。很多人甚至戲稱:“先脫貧再脫單。”從個體的角度來說,這當然可能是事實。但是把視野放得更廣闊一點,情況卻恰恰相反。
眾所周知,近幾十年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僅從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2018年就比1949年增長了59.2倍。可以說,現在是中國人富裕程度最高的時期。但結婚率呢?2015年,25-29歲女性的未婚比例高達27%,而她們的母親輩還不到5%。
那么,是因為過去的婚姻很幸福,人們都樂于結婚嗎?事實可能恰恰相反。他們只是沒有能力拋開婚姻獨自生活而已。這種“能力”,一方面是社會觀念上的,另一方面更是經濟上的。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尤其是對女性來說,人們需要“抱團取暖”。即使與另一半缺乏感情,她們也不敢輕易離婚。
而當物質需求滿足了,精神追求自然提上了議事日程。人們不再滿足于婚姻這種形式,而是更注重婚姻的質量。沒有質量的結合,寧可不要。婚姻,有當然好;沒有,也不用那么焦慮——這樣的灑脫,只有在今天這樣的社會才要得起。
所以,在為低結婚率而焦慮的時候,要承認,這份焦慮其實“來之不易”。擁有選擇權的“小確幸”,足以讓我們先偷著樂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