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的碗里,裝著亞馬遜雨林的未來
這兩天,巴西亞馬遜雨林著火的新聞牽動著世界各地網友的心。其實雨林中的火災并不罕見,亞馬遜的自然火災通常只會燃燒干燥的落葉和小型幼苗,火焰高度也只有幾英寸,對高大的樹木或樹冠本身幾乎沒有影響。
但今年熱帶雨林中火災的發生頻率和強度超過了雨林自然發生的水平。放眼望去,野火經過之處,滿目瘡痍。

? nbcnews.com

? Instagram:Rainforestalliance

? WWF
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的報告,今年亞馬遜雨林發生了72843次火災,比去年創紀錄地增加了83%。僅過去一周內,就發現了9000多起火災。濃濃的煙霧遮天蔽日,圣保羅白晝宛如黑夜……

下午四點的圣保羅 ? JF Diorio / Agencia Estado via AP Images
巴西官方對此次火災幾乎沒有任何表示,加上數據的缺乏,我們現在還無法估計火災失控的范圍,但一張來自美國宇航局的衛星航拍顯示,火災的面積大到從太空中也能夠拍得很清晰。

其中雪白色的·是云,灰白色的是煙 ? NASA
美國國家地理的資深探索者、生態學家Thomas lovejoy回應說,這次亞馬遜火災的規模之大,在歷史上只發生過另外一次。2016年的火災數量比較接近于今年,但16年巴西受到嚴重的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亞馬遜雨林非常干旱。而INPE研究員Adriane Muelbert稱,今年亞馬遜地區的氣候或降雨并沒有什么異常,但雨林砍伐和土地開發卻在加速,僅是今年夏天的砍伐的范圍就超過了以往三年相加的規模。

亞馬遜地區的大部分降雨都是由雨林本身產生的,但隨著樹木的消失,降雨量也在持續減少。火災對熱帶雨林大范圍的摧毀使得雨林變得越來越干燥,由此惡性循環。而8月份剛好處在雨林的旱季,這個“火災季節”通常在9月份達到頂峰,最終持續到11月結束。
這也意味著現在的火災在不加干預的情況下,很可能只是個災難的開端。

這張圖是當地時間21日南美洲以及全球的生物質燃燒氣溶膠(Biomass burning aerosol)分布情況,可以間接體現火災的程度 ? atmosphere.copernicus.eu
亞馬遜雨林從安第斯山脈一直延伸到巴西的大西洋海岸,它的面積比整個歐洲都大。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雨林生態系統,亞馬遜熱帶雨林的3900億顆樹木每年為地球提供20%的氧氣,儲碳量超過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

亞馬遜叢林和歐洲面積的比較:橙色代表歐洲,綠色代表巴西部分的亞馬遜叢林 ?INPE
亞馬遜地區擁有的植物和動物種類比地球上任何其它陸地生態系統都豐富,這里棲息著超過一萬四千種野生動物、無比豐富的植物和復雜的水文,在亞馬遜雨林發生的任何變動,都對全世界一切生物的健康有著直接影響。
亞馬遜擁有
40,000 種植物(包括16,000種樹木)
3,000種淡水魚類
1,300種鳥類
427種哺乳動物
400+種兩棲動物
378種爬行動物
其中,不乏有我們熟知的——
美洲豹( Panthera onca ),美洲最大的大貓(僅次于獅子和老虎)

? Kim Schandorff
侏儒狨猴(倭狨,Cebuella pygmaea),世界上最小的猴子
超溫柔的食草哺乳動物海牛( Trichechus inunguis )
?? GreenBuzzz
金獅狨猴(Leontopithecus rosalia)
??SavingSpecies.org
白頰蜘蛛猴( Ateles marginatus )
??GM Photo Images / Alamy
藍金剛鸚鵡( Cyanopsitta spixii ),《里約大冒險》里藍鸚鵡Blue的原型,雖然去年9月被正式宣布在野外滅絕……

坐在在德國受威脅鸚鵡保護協會的一間鳥舍的藍金剛鸚鵡 ? PATRICK PLEUL

Rio 2 的海報
三分之二的亞馬遜雨林都在巴西境內,自從2018年巴西現任總統Jair Bolsonaro當選總統以來,大力開放亞馬遜的商業活動,讓本身脆弱的生態系統更加岌岌可危。亞馬遜盆地的商業發展一直被環保主義者所詬病,而這次火災的新聞讓人們重新聚焦到亞馬遜雨林的森林砍伐問題。
自1978年以來,巴西、秘魯、哥倫比亞、玻利維亞、委內瑞拉、蘇里南、圭亞那和法屬圭亞那的亞馬遜雨林,超過750,000平方千米的面積已被砍伐殆盡。
縱觀歷史,過去亞馬遜地區的森林砍伐主要為了當地農民的自給自足,到20世紀后期,雨林逐漸為大規模的工業和農業的發展讓步。20世紀70年代末到21世紀中期,亞馬遜叢林的濫砍濫伐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蔓延。
大量的雨林被開發為牧場和大豆農場,淹沒建成水壩,挖掘采集礦物質,推倒成了城鎮 。與此同時,道路的擴散通向了以前無法進入的雨林深處,吸引了大量貧困農民前往定居,也為非法采伐和土地利用提供了便利。
亞馬遜雨林覆蓋率減少原因
占比重
畜牧業
65 - 70%
農業(包括小規模利用和商業用途)
25 - 30%
伐木
2 - 3%
火災、采礦、城鎮化、道路建設、水壩
1 - 2%
(來源:mongabay)
到了2000年,已有超過四分之三的砍伐地區被用于支持畜牧業的發展,開辟土地種植以大豆為主的莊稼作為飼料原料出口,或開辟森林來飼養牲畜供應全球肉類市場。
在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主頁上,“畜牧養殖業對森林砍伐的影響”是緊隨氣候變化的第二大主題。作為“地球的肺”和“地球的空調”,熱帶雨林的破壞將直接加劇全球變暖的速度。

綠色為法律界定的亞馬遜叢林,黃色為已被砍伐的區域,紅色斜線是過度開墾放牧、牲畜密度過高的區域。 ?? Brazilian Institute for Geography and Statistics
大豆和牛肉,是南美洲出口量最大的兩種商品。
為了大量種植大豆和養牛,巨大面積的森林被夷為平地,建起了巨型的農場養殖牛等牲畜。從航拍照片來看,亞馬遜叢林瘡痍滿目。
亞馬遜叢林中心被“削”出一片的大豆農場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
亞馬遜叢林中的巨型大豆農田 ??GreenPeace綠色和平
亞馬遜叢林中央巨大的養殖場 ??Daniel Beltra
巴西已穩居牛肉最大出口國的地位。根據“巴西肉類出口商協會”(ABIEC)的數字,2018年巴西牛肉出口量達到創紀錄的164萬公噸,較去年上漲11%,金額達到65.7億美元。中國香港和大陸為巴西牛肉的主要出口市場,分別占巴西牛肉出口的24%和22.63%,其次是歐盟和阿聯酋。
大豆,作為工業化養殖最常用的飼料出口至全球各地。根據WWF2015年的一項報告,在2013/2014年間,全球總共生產了284,000,000公噸大豆,而這其中75%的大豆都被用作了動物飼料。大豆是雞和豬養殖業中最常見的飼料,而雞和豬又是中國消費量最高的肉類。
除了用作雞和豬的養殖飼料,大豆還在這些肉類加工制品的生產過程中被大量消耗……去看看你家的冰箱,這些食物在生產中所消耗的大豆量一定會讓你大吃一驚:

每生產100g豬肉,耗費51g大豆
每生產100g芝士,耗費25g大豆
每生產100g三文魚,耗費59g大豆
每生產200ml酸奶,耗費3g大豆
每生產100g豬肉火腿腸,耗費34g大豆
每生產100g漢堡,耗費46g大豆
每生產100g雞腿/雞翅,耗費109g大豆
每生產1個雞蛋,耗費35g大豆
每生產100g雞胸肉,耗費109g大豆
每生產200ml牛奶,耗費7g大豆
(來源:WWF世界自然基金會 #HiddenSoy)
為了滿足對動物源蛋白日益增加的需求,和養殖行業的快速增長,2018年,中國從國際上進口了8803.1萬噸大豆,約為進口糧食總量的81.13%。 而 巴西,正是中國進口大豆的最大交易國。

? 海關官署
根據The Nature Conservancy“巴西-中國大豆貿易及其對自然保護的關鍵影響”這則報告,在2009年,有56%的巴西大豆都出口到了中國,而這個比例還在飛速增加。2018年,根據巴西谷物出口商協會(ANEC)公布的數據,巴西全國大豆產量約為1.2億噸,其中6610萬噸出口給了中國,已經占到了大豆出口總量的79.83%,占中國大豆進口總量的75.1%……而近期中美貿易關系的緊張,也使得巴西坐收漁翁之利,中國對美國大豆的需求也逐漸開始偏向南美洲。
毫不夸張的說,亞馬遜雨林,正在被我們一口一口吃掉……

? 搜狐網
在新總統上臺以前,巴西亞馬遜地區的雨林退化情況有了一些好轉。自2009年以來,由環保人士推動的主要畜牧產品購買者和巴西政府已經開始打擊為生產牛肉而對雨林的亂砍亂伐。國有銀行要求土地所有者達到環保要求才能獲得低息貸款。主要的屠宰場承諾對牛肉的來源進行更嚴格的控制等等。而在不相信氣候變暖的新總統的統治下,環保人士長久以來的努力幾乎又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巴西的畜牧業如此重要,那優先保護熱帶雨林是否會忽視了靠農牧業為生的巴西人民?不可否認的是,一些高壓政策已經影響到了一部分農場主和牧場主的生活;然而熱帶雨林可以被開發的方式遠遠不止于被砍伐開墾成為牧場、農場。
一些既能發展當地經濟又能保護熱帶雨林的解決途徑包括:種植經濟價值較高的可可(巧克力的原料)以及其他原生樹木,同時恢復受損植被;發展生態旅游業(這方面可以借鑒哥斯達黎加等國家);保護并商業化土著民族傳統文化產品,等等。與此同時,為了照顧到農牧場主的生計,則可以增加先進科技在農牧業中的應用,比如更環保的肥料;推廣減少土地使用量而增加產量的科學規劃等等。

哥斯達黎加熱帶雨林的生態旅游 ?travelexcellence.com
出路又很多很多。可以說比起細節,更重要的保護亞馬遜雨林的決心。
可惜的是,亞馬遜雨林幾十年來經歷的浩劫,卻只能以最慘烈的方式,才能進入我們的視野,引發全世界的關注。
亞馬遜雨林不是一個孤島,我們也并非置身事外的看客。
雨林的大規模開荒在釋放大量二氧化碳的同時,導致了干旱的加劇和火災的頻發,被開荒的土地用于畜牧養殖和大豆種植,其中75%的大豆又用于動物飼料,這二者的生產過程又排放了大量溫室氣體,進一步加劇了氣候的惡化。
在氣候變暖、生態告急的全球背景下,何以為食變成了一道倫理選擇題。意識到食物被端上餐桌時環境所需要付出的代價;選擇對地球負責任的食物供應商;在保證健康的前提下,選擇對環境壓力小的飲食結構;減少食物浪費、一次性產品的消耗和個人碳足跡等等,這些都是你我都能為亞馬遜雨林,和世界上其它我們賴以為生的土地所作出的貢獻和改變。
盡管改變需要時間,朝夕的努力也很難衡量成果,可是我們的每一個舉動、每一次發聲,都有可能催化一個產業的進步,一種發展思維和方式的進化。 我們的一言一行,一碗一筷,牽動著世界各地的脈搏,更 裝著亞馬遜雨林的未來。

? Instagram: farbasta
部分參考資料:
https://af.reuters.com/article/worldNews/idAFKCN1VA1U4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environment/2019/08/wildfires-in-amazon-caused-by-deforestation/
https://wwf.panda.org/knowledge_hub/where_we_work/amazon/about_the_amazon/wildlife_amazon/
https://www.cnn.com/2018/09/09/americas/rio-spix-blue-macaw-extinct-brazil/index.html
https://rainforests.mongabay.com/amazon/amazon_destruction.html
https://www.worldwildlife.org/magazine/issues/winter-2015/articles/soy-the-biggest-food-crop-we-never-talk-about
https://www.fcrn.org.uk/sites/default/files/brazil-china-soybean-trade.pdf
http://globalforestcoalition.org/wp-content/uploads/2016/11/whats-at-steak-web-English-low-res.pdf
作者:JJJJ、謝芮奇
感謝:樂樂、王柳楓、Z、Hess、蒲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