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蘇:統籌環保整治和產業升級,著力解決“重化圍江”等問題
8月23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發布會,介紹“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的江蘇實踐”的有關情況。發布會上,江蘇省委書記、江蘇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婁勤儉介紹,江蘇省正在進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轉型。此前江蘇省下大力氣整治“重化圍江”和蘇北小化工問題,統籌推進環保整治和產業升級,騰出空間發展高端產業、生態產業。南京長江二橋和三橋之間生產岸線正在全部退出,打造35公里的“南京外灘”。
江蘇省委副書記、江蘇省人民政府省長吳政隆介紹,江蘇全省已累計建成國家生態市縣63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9個,數量居全國第一。2019年上半年,江蘇省經濟繼續保持了6.5%的中高速增長,同時全省PM2.5平均濃度則同比下降7.3%,國考斷面水質優Ⅲ類比例同比提高20.2個百分點,所有國考斷面和主要入江支流斷面均消除劣Ⅴ類。
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吳政隆提出下一步江蘇省重點將在四個方面發力:
一是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展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水源地保護、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太湖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等六個專項行動,堅決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二是著力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著力加強沿江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重點是優化沿江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大幅度降低生產性岸線開發使用強度。江蘇省計劃通過空間布局調整和沿江整治,每年在長江沿岸造林綠化5000畝以上,打造沿江綠色生態廊道,2025年基本建成岸綠景美、綿延千里的沿江美麗生態帶。
三是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優化布局。一方面,按照調高、調優、調綠的要求,大力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著力培育發展綠色產業,從源頭上減少污染排放;另一方面,按照江蘇全省各區域的功能定位,優化產業空間布局,著力解決“重化圍江”等突出問題。
四是進一步完善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建立完善與污染物排放總量掛鉤的財政政策、生態紅線保護及轉移支付制度、水環境“雙向”補償制度、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等,加大環境損害公益訴訟力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