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7天,一部iPhone,他拍下爸媽的恩愛情仇
90年代的DV畫面里,譚振邦的家庭是美滿的。譚父年輕時在太平灣發電廠工作,擁有體制內一份穩定的飯碗,但身上總有一股熱情和用不完的勁兒。他穿著白背心跳霹靂舞,寫劇本渴望拍電影,和別人打拳比賽不屈不撓,可以三步一躍跳上房瓦……在那時,前衛的譚父就邀請了攝影師用DV專門記錄自己的生活。

7天,一部iPhone,他拍下爸媽的恩愛情仇
采訪:沙丘、Sunny 撰文:Sunny 編輯:JOMO
剃了平頭的父親,在談到過往時淚水噙滿眼眶,但手搖著自己發明的倒立座椅,卻滿是驕傲。他向鏡頭展示自己各種發明,好像那是唯一的掌控感。
母親和新男友在小輩面前羞于恩愛打鬧,但甜蜜和陪伴的氣息在日常生活里盡顯。他們在KTV里深情對唱,在三個人的年夜飯上喝了交杯酒。
2018年春節的七天,導演譚振邦用自己的iPhoneX 對準已經離異了十幾年的父母,記錄他們當下的生活。影片還穿插著90年代的DV影像,在回望過往的同時,他試圖找到答案,婚姻是什么?生活又是什么?
于是,就有了這部紀錄片《夫妻不是同林鳥》。7月22日,該片在西寧FIRST青年影展首映,很多觀眾被譚振邦父母深深感動。

圖/《夫妻不是同林鳥》在FIRST映后,導演譚振邦(右),FIRST王一舒(左)
01 “婚姻崩潰沒辦法,沒有感情了”
90年代的DV畫面里,譚振邦的家庭是美滿的。譚父年輕時在太平灣發電廠工作,擁有體制內一份穩定的飯碗,但身上總有一股熱情和用不完的勁兒。他穿著白背心跳霹靂舞,寫劇本渴望拍電影,和別人打拳比賽不屈不撓,可以三步一躍跳上房瓦……在那時,前衛的譚父就邀請了攝影師用DV專門記錄自己的生活。
而在那段美好的生活里,譚媽頂著一頭烏黑的波浪卷,緊身衣和喇叭褲顯得她好像是剛從明星海報里走下來的一樣。而6歲的譚振邦乖巧可愛,他們一家人坐著摩托車,騎行在開闊的大街上,好像一直可以騎到未來,但在中途卻停車了。

圖/譚振邦兒時家庭照
在譚振邦上高中的時候,他的父母離異了。父親的出軌和家暴使他在影片中近乎激動地說,“我不能容忍對女人動手的男人,所以到現在無法原諒父親這一點?!?/p>
“婚姻崩潰沒辦法……沒有情感了,人留在身邊也沒用,味同嚼蠟?!?/p>
“人性的惡怎么可以惡到那樣”……
譚父在影片中回憶過往,說著說著開始沉默、哽咽、擦去了眼角的淚水。后來接受“凹凸鏡DOC”采訪,譚振邦說,在鏡頭后面“父親哭,他也跟著哭。”或許是釋懷、或許是和解。
“其實也沒什么對錯,如果我在他們的立場,可能做的比他們還過分?!?譚振邦說。
02 離婚并不可怕,二婚也很幸福
離婚十五年,譚父譚母各自找到了新的生活伴侶,他們的生活仍在前進。在紀錄片《夫妻不是同林鳥》里,譚振邦并不想做苦難的展示和用力的詰問,他只想記錄父母的生活狀態,他說, “我要強調的是,二次婚姻也可以很幸福。”

圖/譚父與他的新伴侶
影片中現在的譚父依舊個性鮮明,觀眾被他的金句引的連連發笑。他對著鏡頭告誡現在的年輕人,“婚姻不能被物化,愛情里邊不要被金錢左右?!?/p>
譚父他熱愛發明,在鄉下有一處的發明屋,每年他都會住上一個月,他說,“我要逃避都市生活。”
而比起譚父,譚母更為溫柔和沉靜,和新男友劉叔一起擺弄花草、打掃衛生,或者是在KTV里深情對唱。


圖/譚母與其男友
或許,當導演譚振邦決定用手機記錄下父母的生活時,他也想在春節,中國家庭最珍惜的這個7天里,去解答埋藏在自己心里7年甚至更久的問題——婚姻是什么?生活又是什么?(以下是「凹凸鏡DOC」專訪譚振邦實錄)

圖/《夫妻不是同林鳥》海報
03 “我爸的表達欲太強,就改以他為主線了”
凹凸鏡DOC:這次來西寧的感受如何?放映效果和預期一樣嗎?
譚振邦:我之前沒想到觀眾沒有這么好的反應。我沒有往商業那方面去想,之前就是純粹給父母一個紀念。看到觀眾的反響,我很感動。而且我第一次來西寧,覺得離云很近,心情很好。
凹凸鏡DOC:從什么時候開始有想法要拍攝這樣一部紀錄片?去年春節嗎?
譚振邦:拍攝是去年春節假期開始的,拍了七天,剪了一個月。其實拍攝這部影片有兩個契機:第一,我母親再婚。過年之前,元旦節,我媽給我打電話,她說,兒子我要結婚了,但是她的男朋友我從來沒見過,他們大概談了三年。
我父母離婚以后,我爸很快就再婚了,因為他是那種性格。我媽可能顧及我的感受,她有男朋友,從來沒跟我說,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次是第一次見面。她也覺得我三十歲了,可以說了,可以談開了。
第二,我看到《四個春天》的一條評論,為什么沒有人拍城市里的夫妻?這一句話把我點醒了。我覺得我可以拍啊。

圖/譚母年輕時照片
凹凸鏡DOC:《四個春天》對你的啟發看來還蠻大的?
譚振邦:對。但我個人不大喜歡《四個春天》,我覺得節奏太慢了。我就有點不服氣嘛,要是服氣我就不拍了。我想,我拍的肯定跟它不一樣。因為我們題材和環境不一樣。
凹凸鏡DOC:那你覺得與《四個春天》不一樣的點是什么?
譚振邦:他那個影片不涉及到婚姻問題,我主要的內容是婚姻,尤其是再婚的問題。
凹凸鏡DOC:拍攝之前有沒有一些準備,有沒有什么計劃?
譚振邦:我之前寫過一個拍攝提綱,給他們發過。我一直在想,我大概要拍什么東西,具體什么內容,大綱很快就準備好了。但是拍攝的時候,我爸說不用提綱。他很有表演欲望。我媽也說別按提綱,因為她會緊張,這個提綱后來就被全部放棄了,現場也沒看這些問題,就是自然的聊天。
凹凸鏡DOC:你最早想以媽媽為主進行拍攝,后來怎么爸爸成為了主要人物?
譚振邦:拍攝采訪的時候,我發現我爸的個人魅力和表達欲太強了,我媽那邊反而是她男朋友一直在說。后來就只能以我爸為主線了。

圖/譚父
凹凸鏡DOC:當時為什么選擇用iPhoneX拍攝?它在拍攝中有沒有什么優勢。
譚振邦:因為我當時剛買蘋果手機。手機拍攝一些功能還是挺好的,包括4K模式、慢動作,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寬容度還是可以的。防抖功能也很不錯。
我之前在影視公司拍美食節目,拍了兩年,用的是佳能5D2。后來有一次,我用手機拍攝同樣的內容,發現效果差不多,看不出什么區別。
最重要的原因是考慮到拍攝對象的狀態,就是親友父母面對手機都不會緊張,用單反的話,狀態肯定不好,而且在拍外景的時候,手機更便攜。
凹凸鏡DOC:作為處女作,你覺得在拍攝和制作中最困難是什么?
譚振邦:收音有一些問題,條件有限,包括環境音,戶外對話都不太好。聲音是這個影片最大的遺憾。還有就是英文字幕,我英語不好,也沒找到人幫忙翻譯,字幕全是百度翻譯的。另外,還有一點遺憾是,我父親跳舞素材沒有用進去,我怕有點喧賓奪主。后來我發現觀眾的反應很好,如果要上映的話,我可能會放進去。
04 “很多事情沒有對錯可言,只有善惡之分”
凹凸鏡DOC:介紹一下你的父母吧?
譚振邦:我爸和我媽都是技校畢業的,以前都在電廠工作。我媽屬于官二代,我姥爺是勞動局局長,我媽是安排到電廠的,我爸是分配去的。當時我姥爺很看不上我爸,因為我爸年輕時候穿喇叭褲,跳霹靂舞。第一次我爸見我姥爺,我姥爺極力反對,說這人不行。但我爸很有魅力,從很小的時候經常會健身,跳舞。
后來,我爸從電廠買斷工齡,又被婚姻打擊,造成心理創傷,他一直沒有緩過來,行為完全變了。離婚之前,他追求前衛的東西,消費觀念也是。離婚后,他的生活狀態發生了很大改變,會想怎么省錢,怎么節儉,因為已經失業了。其實我覺得,他那些發明創造也是一種逃避,因為他沒有工作。

圖/譚父跳舞
凹凸鏡DOC:你父母是為什么離婚?
譚振邦:初三的時候,我爸跟我撒謊說,是你媽先出軌的。當時我不清楚真相,竟然還有點恨我媽。后來我當完兵回來,我媽才告訴我真相。原來我爸在深圳打工時,他出軌的事情就被一個親戚發現,告訴了我媽,而且我爸不止一個女朋友,差不多有二十多個。那時候在小鎮上,我爸的魅力很吸引女孩。現在看,很多事情沒有對錯可言,只有善惡之分。

圖/譚父年輕時
凹凸鏡DOC:講講影片中那些珍貴的舊影像是怎么來的?
譚振邦:全是我爸那時候請人拍攝的,有十個多小時的素材,當時用的是磁帶,拍攝對象主要是我爸和我,沒有單獨拍我媽,我媽可能也不想被拍。
我從小就知道我爸在拍,但那時候不怎么注意,當兵回來后,我意識到這些影像很珍貴,認為之后可能用上,所以就將它們趕緊轉成數碼了。其實,我延續著我爸的電影夢。
凹凸鏡DOC:在拍攝過程中,有沒有哪些地方對你觸動很大?
譚振邦:有一天采訪我爸,他講到孩子的時候,情緒一下沒控制住就哭了。我沒想到他會哭,我情緒也跟著失控了,我們倆就一起哭。
凹凸鏡DOC:拍完這個片子后,你和父母之間的關系基本上和解了,還是說之前其實就挺融洽的?
譚振邦:實際上,我和我爸的關系就一直不冷不熱,現在稍微好一點,但也不是完全好。我們心里還是有點疙瘩,如果完全和解還是不太可能,不過也許等我結婚有孩子之后會完全和解吧。
現在我和我媽還是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我們每周都會打電話。但是跟我爸的話,我們就只是發短信,很少打電話。拍完這部片子后,我確實更了解他們了,其實也沒什么對錯,如果我在他們的立場上,可能我做的比他們還過分。
凹凸鏡DOC:你是怎么一步步走上影視之路的?
譚振邦:我沒考上高中,去當了兵。當完兵我就想,我要是去電廠上班,結局百分之八十會像我爸一樣。后來我就沒去。我拿了3萬塊錢的復員費,開了一個廣告公司。但是一個單也沒接到,挺了一年,倒閉了。
后來我媽建議我去學點專業知識,2013年,我到中國傳媒大學進修了一年。后來斷斷續續跟了一些劇組,再后來就到一個公司拍攝美食節目。今年2月,為了制作這部片子就辭職了。

圖/譚振邦
凹凸鏡DOC:你覺得紀錄片是什么?
譚振邦:我個人而言,紀錄片一定要真實一些,不要太刻意。我昨天看了《看?!罚陀X得它是劇情片,我不理解為什么會把它定義為紀錄片。還有我對《時光機》的個人看法是拍的太技術化,太商業了,它離觀眾太遠了。
凹凸鏡DOC:你之后還會拍攝紀錄片嗎?
譚振邦:我可能不會再拍紀錄片了,因為除了我父母,其他人我都拍不好,也沒有耐心和欲望去拍。
圖片來源:譚振邦、FIRST影展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凹凸鏡DOC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