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如何引爆口碑?
2019年暑假,一部名為《長安十二時辰》的古裝懸疑正劇橫空出世。該劇主要講述了唐朝上元節(jié)前夕,長安城混入可疑人員,死囚張小敬(雷佳音飾)臨危受命,與少年天才李必(易洋千璽飾)聯(lián)手在花燈大會前抓住搞破壞的刺客,阻止破壞的發(fā)生,解救了長安城中的黎民百姓。

宣傳海報(圖片來源:官方微博)
《長安十二時辰》在給予觀眾難得的驚喜感和新鮮感的同時,也贏得了業(yè)內(nèi)的廣泛認可與好評,成為當之無愧的口碑大劇。貓眼專業(yè)版的數(shù)據(jù)顯示,《長安十二時辰》開播第四日,便登頂全網(wǎng)網(wǎng)絡劇熱度值第一位。截至8月19日,《長安十二時辰》的豆瓣評分為8.4分,評價人數(shù)超過26萬。除此之外,微博#長安十二時辰#話題1259.4萬討論,75.9億閱讀,熱搜共計14個;抖音視頻播放總量6.3億次,單支視頻點贊118.7萬次。虎撲全站熱搜。《長安十二時辰》確實火了!

豆瓣評分情況(圖片來源:豆瓣截圖)
引爆口碑,原因何在?
《長安十二時辰》為什么可以獲得如此高的評分?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從某視頻網(wǎng)站抓取了截止2019年8月14日,《長安十二時辰》1-48集各集的觀眾評論數(shù)據(jù),共計49834條。為了了解觀眾的關注熱點,我們提取了TOP100的高頻詞,并繪制了詞云圖。“千璽”和“好看”以最大號字體出現(xiàn)在詞云圖中,說明看這部劇的觀眾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四字弟弟的粉絲。各角色的名字如“李必”、“張小敬”、“崔器”等也被觀眾多次提及,說明角色的塑造也是觀眾關注的熱點之一。除此之外,“演技”、“質(zhì)感”、“畫面”、“制作”等關鍵詞也在觀眾評論中頻繁出現(xiàn),有不少觀眾認為該劇的演員演技在線,畫面具有電影質(zhì)感,非常注意細節(jié),制作精良,是一部有驚喜的良心劇。

高頻詞詞云圖
粉絲帶隊,好評,不商量
為了直觀的展現(xiàn)觀眾對《長安十二時辰》的感受,我們提取了評論數(shù)據(jù)中出現(xiàn)的Emoji。可以看出,排名第一位的Emoji是“花心”,由此可以推測很大一部分觀眾都是四字弟弟的死忠粉。其余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Emoji,如“哈哈”、“吐舌”、“真棒”、“愛心??”、“大拇指”等都是正面的,這說明大部分觀眾對這部劇都是比較認可的。但是最常出現(xiàn)的Emoji中也有負面的,如“淚”、“勉強”等。

Emoji頻率分布圖
為了進一步分析觀眾評論,尋找《長安十二時辰》引爆口碑的原因,我們使用LDA主題模型從評論數(shù)據(jù)中提取了三個主題,分別是角色演繹、劇情設置、劇集制作。
主題及高頻關鍵詞

PART 1 角色演繹
觀眾對劇中角色的評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觀眾對于該劇的喜愛與認可程度。我們在高頻詞中標記了出現(xiàn)的角色,并依據(jù)角色的詞頻繪制了相應的樹圖。可以看出,樹圖中共有9名男性角色和1名女性角色,這也符合一般歷史正劇的普遍配置,即以男性角色為主,女性角色為輔。在眾多人物中,評論熱度排名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李必、崔器、張小敬。其中男主李必的出現(xiàn)頻次遠超其他角色。

角色詞頻的樹圖
雙男主領銜,演技很“抗打”
演員對劇中角色塑造的成功與否,會直接影響觀眾對該劇的評價。我們篩選了與兩位主演相關的評論,并分別進行了詞頻統(tǒng)計。可以看出,觀眾對于雷佳音的演技不吝溢美之詞,“演技”、“期待”、“不錯”、“驚喜”等詞匯充分反映了觀眾對這位老戲骨的喜愛。張小敬這個角色也被雷佳音演繹的十分到位。外表看起來心狠手辣、機敏狡黠,但內(nèi)心卻有著他自己的柔軟與單純。

觀眾評論之雷佳音
相比較而言,觀眾對于易烊千璽演技的評價則呈現(xiàn)兩級分化的現(xiàn)象。夸贊易烊千璽演技的忠實粉絲不在少數(shù),“演技”、“喜歡”、“不錯”、“期待”等詞的頻率均排在前幾位。但是也有很多觀眾對他的演技提出質(zhì)疑,比如:念臺詞的語速過快、聲音太小說話聽不清楚、表情一直沒有變過等等。李必這個角色,是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一個角色。聰慧過人,膽大心細,沉得住氣,在氣場上絕對不輸于張小敬。但劇中易烊千璽扮演的李必幾乎總是板著臉,顯得有些緊張,氣場上被張小敬壓過一頭,臺詞功底也有待提高。

觀眾評論之易烊千璽
PART 2 劇情設置
從詞頻分布圖可以看出,“緊湊”、“節(jié)奏”、“還原”、“小說”等詞的頻率較高,說明很大一部分觀眾認為《長安十二時辰》的節(jié)奏十分緊湊,還原了小說懸念叢生、情節(jié)跌宕起伏的特點。但是,從“太慢”、“拖沓”等詞可以發(fā)現(xiàn),也有一部分觀眾認為這部劇的劇情有些拖沓。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分析《長安十二時辰》在劇情設置方面的特點。

劇情設置關鍵詞詞頻分布
人設非臉譜化,角色有血有肉
《長安十二時辰》中角色的人設是觀眾討論的重點,在看膩了千篇一律的臉譜化角色后,有血有肉的角色形象更能讓觀眾感同身受。通常來說,在角色塑造的過程中,有一種最高級也更容易使觀眾動容的手法——讓壞角色流露悲憫,讓好角色暴露邪心。《長安十二時辰》充分利用了這種方法來塑造角色,劇中有很多角色善惡難辨,正邪交替。這樣非臉譜化的人設,有效拉近了角色與觀眾的距離,在讓角色變得更飽滿的同時,也讓觀眾更有代入感。

相關畫面截圖(圖片來源:優(yōu)酷視頻)
敘事元素豐富,多條故事線并行
《長安十二時辰》的敘事元素十分豐富,甚至不亞于很多以敘事元素著稱的美劇。時間與空間元素增加了故事敘述的緊迫感與空間感;懸疑元素為情節(jié)的展開埋下伏筆;推理元素使整個故事更具有邏輯感和吸引力;前史穿插使人物的刻畫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長安十二時辰》故事線(圖片來源:作者自繪)
從故事線來看,《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線主要可以分為“反恐線”和“黨派線”兩部分。可以發(fā)現(xiàn),《長安十二時辰》在故事線的推進上,采用了多線并進的方法,“反恐線”為主線,是整個故事的核心,“黨派線”為輔線,與主線相互影響、相互穿插。其中“反恐線”主要反映了隨著線索的不斷積累,主人公張小敬目標的變化。“黨派線”主要講述了朝堂上黨派之間的斗爭,涉及到林九郎與永王、太子與李必、郭利仕、何執(zhí)正等四方力量的較量。
總體節(jié)奏緊湊,部分劇情拖沓
《長安十二時辰》把整個故事起承轉(zhuǎn)合都限定在短短的二十四小時之內(nèi),張小敬也只能從死牢里面被“借”出來一天,這也就注定了該劇的節(jié)奏不可能太拖泥帶水。大部分觀眾看了電視劇后,更是打出了“快進算我輸”的評價。但是,隨著播放天數(shù)的增加,《長安十二時辰》也面臨著大多數(shù)電視劇都會面臨的困境:即當電視劇播出過半,隨著戲劇沖突的減緩,各種線索的展開,劇情上會出現(xiàn)明顯的拖沓。折線圖展示了觀眾評論情感均值的變化情況。可以發(fā)現(xiàn),《長安十二時辰》1-12集的評論情感均值都在0.53~0.65之間上下徘徊,然而從第13集開始首次跌破0.5,到了第15集更是跌到了0.45。15集之后的情感均值也基本在0.55以下,結(jié)局更是達到了最低值0.44。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12集之后角色的回憶明顯增多,使情節(jié)脫離主線,節(jié)奏開始粘滯,變得反復拖沓。

觀眾評論的情感傾向均值折線圖
部分人物交代不清
除了在劇情上略有拖沓外,《長安十二時辰》呈現(xiàn)出的最大的問題,就是部分人物交代不清。比如全劇開頭崔六郎的戲份幾乎沒有,以至于很多觀眾在看第一集時就直呼“看不懂”。除此之外,聞染這條人物線也有很多漏洞。從小說可以知道,聞染是張小敬生死之交聞無忌的女兒,張小敬接到追查狼衛(wèi)、拯救長安任務后,為了保護聞染的安全,第一時間派人給她送口信,讓她立刻離開長安。而電視劇中,聞染和張小敬的關系開始沒有交待,以至于聞染在后面遇到張小敬時的親密態(tài)度,讓很多觀眾看的一頭霧水。
PART3 劇集制作
劇集制作主題中涉及的關鍵詞主要包括“質(zhì)感”、“畫面”、“細節(jié)”、“大唐”、“服裝”和“場景”,這說明觀眾對《長安十二時辰》的制作更加關注這幾個方面。借用《長安十二時辰》服裝指導的一句話“所有人都知道大唐,是一個繁盛的時代。其實她真正的繁盛,體現(xiàn)在它的每一套服飾,每一套盔甲,每一個人的精氣神上”。《長安十二時辰》在制作上可謂是十分用心,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長安十二時辰》在劇集制作上的特點。

劇集制作關鍵詞詞頻分布
畫面極具電影質(zhì)感
電視劇的畫面是否具有質(zhì)感,主要體現(xiàn)在兩點,一是畫面配色,二是拍攝構圖。在畫面配色方面,與以往古裝劇常用的糖果色不同,《長安十二時辰》的配色極為克制,采用飽和度偏低同時明度也比較接近的顏色。這種配色方式色調(diào)柔和,不鮮亮,不張揚,整體搭配考究復古,具有滿滿的高級感。在拍攝構圖方面,《長安十二時辰》在拍攝中使用了黃金螺旋構圖、三角形構圖、縱深構圖等多種構圖方式,使畫面在具有美感的同時也充滿活力。

相關畫面截圖(圖片來源:優(yōu)酷視頻)
細節(jié)把控十分精妙
通常來講,細節(jié)決定了一部劇的好壞。《長安十二時辰》就是一部贏在細節(jié)的國產(chǎn)好劇,其對細節(jié)的把控可謂是“變態(tài)”。在禮儀方面,不同于以往古裝劇一見面就使用的抱拳揖禮,《長安十二時辰》使用的是叉手禮。在歷史方面,“令”指皇帝的命令。一般由中書省起草,門下省審核頒行。劇中第一集出現(xiàn)的大詔令上,清楚的寫著“門下”二字,可謂是十分用心。在文化方面,《長安十二時辰》臺詞的稱謂也很專業(yè),劇中呈現(xiàn)了唐朝在稱謂上的一些特色,如把皇帝稱作“圣人”、“天家”、“大家”。除此之外,曹破延在偽裝成商隊首領時磨掉手上練武的手繭;崔器對兄長崔六郎供奉的大餅,也都體現(xiàn)了《長安十二時辰》細節(jié)把控的精妙。

相關畫面截圖(圖片來源:優(yōu)酷視頻)
場景還原度高,觀眾身臨其境
古裝影視作品對場景還原度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觀眾能否全身心投入劇中并獲得沉浸式的觀看體驗。為了還原一副真實的大唐盛景,《長安十二時辰》劇組用7個月時間搭建了總面積達70畝的場景。這些場景參考歷史資料進行還原,在建筑形式、房屋規(guī)格等方面都遵循唐代建筑的特點。場景的還原也讓觀眾感受到了一千年多前唐朝的生活氣息。第一集開頭,便用一個長鏡頭,展現(xiàn)了唐朝百姓的生活日常——歌姬在朱樓中彈唱、男子在街上扎起燈籠、孩童向老吏問好,這些細節(jié)的組合令觀眾身臨其境。水盆羊肉、油錘、火晶柿子等百姓最平常的吃食,也讓觀眾隔著屏幕聞到了劇中的“煙火氣”。

相關畫面截圖(圖片來源:優(yōu)酷視頻)
服裝道具還原歷史
在日常的服裝上,《長安十二時辰》也盡可能還原歷史。劇中男裝基本以圓領袍為主,最明顯的特征是圓領、窄袖、腰部以下兩側(cè)開衩,這也是唐朝時期百姓日常所著服飾。女裝則充分體現(xiàn)了盛唐時期女性衫襦的寬大艷麗,上身短襦,下身裙裾,與唐代獨有的肥美之風相匹配。在道具上,《長安十二時辰》也十分用心。李必佩戴著縱向插的子午簪,體現(xiàn)了道教的特色;士兵們所穿戴的盔甲完全是用金屬材料復原出來的。

《長安十二時辰》服裝圖鑒(圖片來源:官方微博)
結(jié)語
《長安十二時辰》能夠引爆口碑并不是一個偶然現(xiàn)象,該劇在角色演繹、劇情設置、劇集制作上均有其自身的特點。
角色演繹:易烊千璽、雷佳音等明星本來就自帶流量。一定的流量加上出色的演技,使這部劇本身就帶有熱度。除了主角外,配角也很出彩。全劇總共有大大小小一百多個角色,無論角色大小,戲份多少,幾乎每個角色都個性鮮明,生動形象,讓人印象深刻。
劇情設置:《長安十二時辰》里面非臉譜化的人物設定,有效拉近了角色與觀眾的距離。同時,敘事元素的多樣化使該劇在完整化敘事結(jié)構的同時,也激發(fā)了觀眾的看劇熱情。除此之外,多條并行、相互影響、相互穿插的故事線,豐富了《長安十二時辰》的情節(jié)走向。穿插的故事線可以把眾多的人物放在同一個戲劇空間,使沖突點更突出,劇情更緊湊。
劇集制作:《長安十二時辰》的畫面十分具有質(zhì)感。低飽和的配色讓整體畫面看起來清新淡雅,在視覺上達到了完美的平衡。同時,近乎嚴苛的細節(jié)把控,讓《長安十二時辰》在很多地方都有據(jù)可查,別具匠心。出色的場景還原在反映歷史場景和人文風俗的同時,也激發(fā)了人們對唐朝歷史、美食以及文化的好奇心。
總而言之,《長安十二時辰》雖然在敘事節(jié)奏、人物交代上存在一些問題,但這并不妨礙它成為一部國產(chǎn)良心劇。《長安十二時辰》的火爆說明對于電視劇創(chuàng)作者來說,不能停留在以往淺層的表達上,必須升級創(chuàng)作理念,從觀眾的生活中采擷創(chuàng)作靈感,秉持打磨精品的意識,以觀眾為中心,為觀眾打造出一片精神高地。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