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今天是中國醫師節,50個腦癱患兒來到這家醫院唱歌感謝醫生

“今天是中國醫師節,我和那么多家長和孩子來到這里,是專程來感謝醫生的,是他們給了我們希望。”臺女士說。
2019年8月19日是第二個“中國醫師節”。包含臺女士在內的50名腦癱患兒家屬,趕到上海市浦東新區浦南醫院門診大廳,向孫成彥醫生團隊表達謝意。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早上8時許,50個孩子同唱一曲《感恩的心》,當時還在查房的孫成彥聞聲趕來,被這一幕感動。
8月19日傍晚,臺女士在接受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采訪時表示,她來自安徽,女兒遙遙已經7周歲了。女兒出生后9個月就被診斷為腦癱,自此臺女士帶著女兒全國各地尋訪名醫,想盡一切辦法為女兒治療,最終通過身邊人介紹,來到上海浦南醫院,找到了孫成彥團隊。

“去年8月9日,孫醫生為我們做了第一期手術,我們一直呆在上海,今年4月5日做了第二期手術,康復了三個月,我女兒明顯又進步了很多,走路的姿勢越來越好。”看到女兒的這些改變,臺女士由衷地感謝醫生們的付出。
在上海治療看病的一年多時間里,臺女士帶著女兒在上海租了房子,每天早上8點到,晚上6點多回家,跟著醫護人員手把手學習,為女兒做康復訓練。,
“整整一天,他們都很耐心,也特別能吃苦。我自己是個老師,一天最多上兩三節課,但這里的所有醫護人員經常從早上8點半,忙到晚上7點半,幫孩子做康復訓練,他們需要不停地和孩子溝通交流,單單是‘高抬腿,一二一’這一句話,就要重復地說幾十遍。”臺女士說,她曾經看到一名醫護人員因為工作太累聲音嘶啞,被診斷為聲帶小結,“沒有他們盡心盡力的付出,也沒有我女兒現在的進步。”

“在這個節日來感謝醫生,主要是培養女兒一顆感恩的心,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會活得快樂!”臺女士說,最初她只是想和女兒一起來感謝醫生,給他送一束花。但沒想到她在女兒的康復群里一提這事,40多個家長就紛紛接龍“我愿意”,最終共有50個家庭參與到這場活動當中,“群里的家長基本都參加了,讓我很意外。”
這50個家庭來自全國二十多個省市。為了給醫生制造驚喜,家長和孩子們一直都是做“地下工作”,家長們在醫院附近的出租屋里自發地討論方案,自發組成活動籌備組;孩子們則在出租屋里排練。
直到8月18日下午,他們才聯系醫院,打算借用門診大廳的場地,給醫生們一個驚喜。

“這些孩子,真的排練了很久。”參與這項活動的家長劉女士說,“孩子們一聽說要給最喜歡的醫生叔叔阿姨唱歌,都興奮得不行,雖然有的從來沒唱過這首歌,排練的時候大家音調有些七上八下,但是每個小孩都非常認真。”
劉女士介紹,她的女兒來找孫成彥時,只能勉勉強強走路,經過康復治療后,現在走路比以前穩多了,“希望她以后能過上正常的生活,我們想向幫助過我們的這些醫生護士,道一聲發自內心的感謝。”
而送給醫護人員的鮮花,都是由孩子和家長們自己動手包扎,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手工勞動表達對醫生的謝意和敬意。
孫成彥醫生團隊都被突如其來的“驚喜”所感動。
“在任何醫療機構,也沒有發生過那么多家屬集體組織的感恩活動,也是我從業來見過的第一次。”孫成彥說,非常幸運自己選擇了這門職業,可以去救治那些腦癱、偏癱的肢體傷殘弱勢人群,對患者來說,不管是手術,還是之后的康復治療都一樣重要。
孫成彥原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腦癱外科治療項目的開創者,也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他于2016年發起成立上海壹博醫生集團,以醫生團隊的形式常駐在浦南醫院,這是他們團隊在全國4個醫療執業點中的一個。
他進一步表示,從事康復治療的醫護人員們長期投入時間和精力,和患者家屬的心愿都是一致的,是為了讓患者回歸社會,“我相信,醫者,用心醫治病患,并注重醫學人文關懷,我們的醫患關系就會越來越和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