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2年跟拍2個孩子,這部紀錄片狠狠扎了年輕父母一刀
最近熱播的現實題材劇集《小歡喜》,再次把教育問題,甩到了大眾的面前。
該劇將鏡頭直接對準了高三和面臨高三考驗的家庭們。個性十足的00后的孩子,恨鐵不成鋼的80后的家長,在教改中不停探索的老師,都在這一場命運拐點戰中劍拔弩張、精疲力竭。

2019年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第一批00后已經跨過了高三的門檻,即將在這個9月,迎來全新的大學生活。他們也將拿回話語權,摘掉標簽,開始書寫自我,而10后的“小屁孩”們,也將開始成為書包黨的主力軍。
教育問題,對于家長來說,永遠是一擊即中的命題,因為它深深綁定著孩子的未來。
在國內,教育焦慮直接帶動的是K12產業的蓬勃發展,無數的在線課堂,一對一定制課程,試圖覆蓋每一個孩子從入學到畢業的全學齡教育。
但可惜的是,教育這樣顯著的現實問題,在影像世界里卻成為了冷門題材。近年來關于教育的電影大都被拍成了“年代戲”,觀念老舊刻板,而紀錄片更是少之又少。
在開學之際,大象誠摯地推薦一部用12年精心制作的紀錄片——《零零后》。

導演: 張同道
類型: 紀錄片
制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 英語
片長: 89分鐘
用導演張同道的話說,這是用12年,寫給年輕父母的一封家書。
張同道,是北京師范大學紀錄片中心主任,著名紀錄片學者和制作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入選者,北京市2009年電影十佳人物,曾任中國金鷹電視節、四川國際電視節、加拿大班夫電影節、美國ReelChina電影節評委。
他從2006年就開始用影像記錄教育問題。

導演張同道
2009年,張同道拍攝了紀錄片《小人國》,記錄了幼兒園里孩子們的生活和喜怒哀樂。
2017年,由他拍攝的5集紀錄片《零零后》,在央視熱播引發熱議,一時間成為熱門話題。這是國內第一次長時間而完整地呈現了00后這一群體的成長。這一劇集,也引發了自媒體自發地推薦刷屏。
該劇集豆瓣評分高達8.2分,漫長的時光和豐富的素材,讓被刻板化的00后,豐滿了起來。

而今天推薦的電影《零零后》,雖然和剛剛提到的紀錄劇集一樣是關注教育和學生群體,但卻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影片的人物、內容和所探討的主題都與前作不同。
這是一次橫跨12年的成長之旅,也將會是一次絕無僅有的觀影體驗。兩個孩子長達12年的垂直成長影像,且有細節、有故事、有環境,會讓我們清晰的看到,時間和教育,如何給兩個特別的孩子,從身體到內心帶來成長與蛻變。
男孩池亦洋,從小就霸氣外露,影片第一個鏡頭就是他拿著搶來的棍子,怒目圓睜,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
只要男孩兒聚在一起,池亦洋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他帶領一群男孩挖地道,玩打仗,偶爾也欺負人,遭到所有男孩家長的集體抗議。

這樣的小男孩,屬于特別令人頭疼的類型,來硬的治標不治本,來軟的又降不住。如果沒有正確地引導,很容易變成熊孩子。
但幼兒園的大李老師,卻用了非常巧妙的教育方式。她知道與其打壓抑制,不如讓他學會自我約束。池亦洋的反叛,很多時候是因為存在感的缺失。既然如此,那就給他這個位置。他容易和同學起矛盾,那就讓他擔任調解員,去解決別人的矛盾。
果然,他強硬的性格反而讓他的語言充滿說服力。因此,他不僅僅可以成功調解孩子們的矛盾,甚至還成了孩子王。

而他對于身體對抗的喜愛,也得到了更有益的發揮,和同學打架當然不對,但是在橄欖球運動中,身體對抗恰恰就是這項運動最大的魅力。橄欖球如一道光,照亮了他人生的方向。
從童年時代,到青年時光,兩個畫面在時間的映襯下變得愈加意味深長。
5歲的池亦洋,曾經帶領一群小男孩,在幼兒園的小操場上唱國歌,那時候他們歌詞不熟,也無法領悟其中深意,直接從“筑起新的長城”切到“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10年后,15歲的他,代表中國橄欖球青年隊出現在國際賽場上。這一次,他作為中國運動員站在賽場上,《義勇軍進行曲》再一次響起,年輕的他莊嚴而肅穆。

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但是在池亦洋的故事里,是教育改變了命運。影片中的另一位小主人公也是如此。
從小浪漫可愛的柔柔,創造力和想象力非凡,在她的口中感受風景是“呼吸風景“。但是,她卻不得不面對同伴的孤立、學業的折磨,和異國他鄉的冷漠。
在這個過程中,柔柔經歷著成長的陣痛,她的家長也開始反思一直以來的教育方式。選擇私塾教育是否正確?過早地讓她留學異鄉是否合適?當活在童話中的小公主不得不面對現實困境的時候,忍耐和獨立是否是唯一的解決之道?

兩個孩子,12年成長的秘密,就濃縮在這一部89分鐘的電影中。導演張同道自己也沒想到,一拍就是這么久。每逢孩子成長的節點,他總是忍不住想繼續拍攝,他說:“因為我非常好奇他們會長成什么樣子。”
張同道既是《零零后》的導演,也是一位零零后孩子的父親。
2002年,張同道的兒子降生,全家人都滿懷欣喜地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初生嬰兒一聲沒有內容的喊叫,一個無意的動作都會濺起一片驚奇的浪花”,他回憶起初為人父時,這樣說道。
可是,和所有的年輕父母一樣,隨著孩子的長大,擔憂和焦慮開始日益增長。“孩子成長遠比數學方程式還復雜深奧,幾乎每天都留下一道道無法破解的X之謎:吃的健康嗎?讀的書有用嗎,上不上課外班?”他擔心著孩子的生活和未來,更害怕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
教育問題是年輕父母們最關注的問題,從孩子踏入校園的那一刻開始,這兩個字就抓住了我們的眼球。我們擔心著孩子的未來,想要為他們鋪墊更好的前程,但孩子作為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卻常常從我們預設的軌道中逃離。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密碼和成長軌跡。

究竟怎樣是好的教育,或許電影沒辦法給出最完美的答案。12年的跟跟蹤拍攝,讓張同道意識到,關于教育,”并沒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沒有一把鑰匙可以打開所有的孩子。”
貧困時代的教育需要批量復制,而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個性化教育,認識孩子的DNA,尊重孩子的個性,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零零后》恰好為我們提供了兩個極為典型的案例,為反思教育,重建親子溝通提供了方向。
《零零后》不僅僅是一本成長日記,更是一面鏡子,它可以讓每一位年輕父母,都可以從中看到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孩子的模樣,并且反思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是否真的正確,究竟會給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會讓他們成為怎樣的人。

在影像世界里,對于教育問題的展示和探討可以遲到,但是在現實世界里,我們對孩子的關注,卻不容有絲毫的疏忽。
但是,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嗎?你預見得到孩子12年后的樣子嗎?
或許,每一個家長都曾困惑過:為什么面對孩子的變化,我們總是后知后覺?面對孩子的成長,怎么才能不總是晚一步?
這一次,讓我們用電影預見未來。
教育無小事,成長不錯過!
9月1日,《零零后》將在大象點映進行百城首映,點擊鏈接即可參加。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