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跟隨小城故事,走進龍山

近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攜手湖南省文物局、湘西龍山縣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小城故事——湖南龍山里耶秦簡文化展”亮相國家博物館,展覽位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南1(S1)展廳,展出時間為8月6日至9月6日。展覽分為“秦城遷陵”“秦人生活”“秦朝縣政”“一統之制”四個主題單元。里耶古城、里耶秦簡再現的秦朝遷陵縣治,是秦人推行郡縣、統治全國的完美縮影,對我們理解古代乃至今天的地方政務運作,都有重要的參照意義。

01 展覽精彩看點
本次展覽共展出210件秦代文物,其中包括175件(組)里耶秦簡,以及以陽陵虎符、始皇廿六年銅詔版等為代表的35件/套國博秦代館藏文物。里耶秦簡中“遷陵洞庭郡”木牘,顛覆了歷來學界關于秦朝行政區劃的結論,證實秦朝即設有“洞庭郡”;“九九表”木牘則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訣表實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九九乘數表實物;官吏出勤考核木牘表明秦朝當時對官吏已有嚴格的考勤、考績制度。豐富的秦簡內容結合觀眾互動、視頻、投影等多媒體展現形式,加上現場的古井場景還原,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現里耶古城、里耶秦簡中的秦朝往事,展現秦朝大一統制度下的縣政運行及秦民生活畫卷。



02 走進里耶古鎮
提到里耶這個名字,相信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陌生的,如果不是2002年的一次重要考古發現,這個小城可能到今天還會默默無聞。正是一批秦簡的發現,使里耶古鎮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里耶古鎮

里耶秦簡
里耶古城位于里耶鎮東北部的酉水河畔,現存城址呈長方形,南北長210.4米,東西殘寬103~107米,殘存面積近2萬平方米。里耶古城包括城墻、護城河、井、道路、作坊、官署及貧民區等,西北部分護城河至今保存完好。通過對南、北城墻解剖,可認定這座古城有兩個主要建筑使用過程:第一次年代為戰國中期至秦代;第二期年代是西漢。從大量的出土文物來看,當時人們的生活設施和軍事設備已相當完善,這里曾是楚人拒秦的軍事重鎮,秦王朝建立后,這里是洞庭郡遷陵縣縣治所在地。中國考古學術界泰斗張忠培先生到現場考察后說:“別小看這座古城遺址小,比不過中原那些氣勢恢宏的城池,但它是全國唯一發現的一座戰國古城,是研究秦史最關鍵的資料?!?/p>
里耶古城一號井

里耶一號井出土秦簡現場
被專家稱為“中華第一井”的里耶戰國古城一號井,因出土37000多枚秦簡牘而蜚聲中外,井的結構十分講究,是用42層寬30厘米、厚10厘米的木板榫卯相銜嵌砌起來的。井深14.3米,內徑為2.1米,深至3.8以下縮成2米內徑。里耶古城一號井出土的37000多枚秦簡牘均為墨書,絕大多數為木質,只有第五層發現的少量楚簡是竹質。長度多為23厘米,寬度不一,一般為一簡一事,大多為官署檔案,紀年有秦王政二十五年至三十七年和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22年至前208年),一年不少,詳到年月日時。內容涉及當時的社會、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歷法、數學、郵政、民族等方面。

里耶古城遺址公園
這是我國繼西安兵馬俑以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驚世大發現,它以鮮活的文字形式填補了秦代歷史的大段空白,其大量的史料將獨立構建起嶄新的歷史框架,從根本上改變了幾千年的戰國秦漢學術史面貌。2002年11月20日,里耶古城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10月22日,里耶古城遺址和藏品豐富的里耶秦簡博物館列為“全國十大考古遺址公園”首批對外開放。
03 重識龍山縣
除了里耶古鎮,龍山縣還有更多的民族文化值得大家了解,來吧,小編這就帶大家走進美麗的龍山縣。
龍山縣位于湖南省西北邊陲,東與桑植、永順縣接壤,西與重慶市酉陽、秀山縣交界,西北及北邊與湖北省來鳳、宣恩縣相連,南與保靖縣毗鄰。龍山縣地勢北高南低,南北長106千米,東西寬32.5千米,縣域面積3131平方千米。龍山縣地處武陵山腹地,境內峰巒綿亙、溝壑縱橫,最高海拔1736千米,最低海拔218千米。氣候溫和,風景秀美,擁有眾多的歷史自然景觀。

龍山縣城航拍照片
這里的太平山歷史悠久,始于漢晉,興于清代民國,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名山,太平山有雙龍井、藏經樓、御書樓、觀音閣、息影洞、山堡、松月塔、金魚塘等景觀,被稱為“太平山舊時八景”。此外,烏龍山國家地質公園、烏龍山大峽谷、洛塔地質公園、蓮花洞等自然景觀都是著名旅游景點。

太平山

烏龍山大峽谷
湖南省最美民族特色鄉鎮——洗車河鎮,歷史悠久,人文燦爛,風光秀麗。洗車河又稱香溪,是撈車河上游的支流。這一帶桂馥蘭芳,廖紅藍白,是土家族文化保留最為完好的原生態區域之一。洗車河鎮坐落于洗車河與猛西河匯合處,一座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的風雨橋橫跨洗車河上,與沿岸的一片片烏瓦吊腳樓構成了洗車河鎮的標志性建筑。

洗車河鎮

洗車河石拱橋
從民族分布情況來看,龍山縣是以土家族、苗族、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雜居區。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獨特厚重的龍山縣民族文化氛圍,擁有土家擺手節、洗車河舍巴日三月堂水上迎神等特色民族節日。其中,“舍巴日”是一種古老的民間文化現象,它是隨著“崇拜自然、崇拜祖先”的原始信仰的形成而產生、發展,成為一種風格獨特的民間節慶文化,與土家族的歷史有深厚的淵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家族的“舍巴日”于2006年6月7日被列為湖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土家族擺手節

洗車河舍巴日三月堂水上迎神
多數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曁國家級傳統村落分布在龍山縣,比如里耶鎮長春村、隆頭鎮隆頭村、苗兒灘鎮撈車河村、洗車河鎮老洞村等村落。美輪美奐的古建筑群,凸顯出土家族建筑藝術的悠久歷史,體現出獨特的民族特色。

苗兒灘撈車河全貌

隆頭古鎮隆頭村
土家族織錦,土家語稱為“西蘭卡普”,漢語稱為“土花鋪蓋”,是一種極其古老的民間織造工藝,是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土家織錦是采取通經斷緯、反面挑織的方法,在古老的斜織機上手工織成。靈活多變、不拘一格的色彩表現形式,使得土家織錦色彩獨特,斑斕奪目。苗兒灘鎮是土家織錦之鄉,1988年該鎮的葉家寨織錦藝人葉玉翠被國家輕工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稱號,以苗兒灘為中心的撈車河流域是中國土家錦的主要產區。

船船花

八角香

織錦比賽
龍山縣是一塊古老的土地,在漫長歷史發展過程和特定的自然環境中,創造和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形成獨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若是想要了解更多內容,就到書中去尋找答案吧!
本文有關里耶秦簡展覽圖文綜合自公眾號國博君等;里耶古鎮及龍山縣圖文內容均摘編自《龍山縣民族志》、《湘西風情》。
《龍山縣民族志》

內容簡介
《龍山縣民族志》是一部關于龍山縣各民族經濟、政治、文化、歷史的綜述性著作,從人文主義角度出發,客觀地闡述了龍山縣各民族的起源和發展,特別是對土家族風俗習慣、建筑風格、民族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做了專業的文字記錄。本書填補了龍山縣史書中關于民族歷史文化研究的空白,為讀者了解及研究龍山的民族文化豐富詳實的資料。
《里耶秦簡文字編》

內容簡介
《里耶秦簡文字編》分正編、附錄兩部分。正編十四卷,字頭按大徐本《說文解字》順序排列。不見于《說文》者,按筆畫多寡順序排列,附于相應部首之后。圖版字形清晰,其后皆附相關辭例,盡量吸收學界之最新研究成果。文中需要說明之處,皆添加按語,用以提示學界對疑難文字之討論意見,說明簡文人名、地名、訛誤、通假等現象。附錄部分包括里耶秦簡釋文、疑難字、合文等內容,此外還統計整理了里耶簡中較有特點的內容,如簡首涂墨、簡牘所繪圖案等。綜之,《里耶秦簡文字編》是一部字頭收錄完備、釋字正確、釋文準確可用的工具書,對于秦文字的研究、秦代地方政史、地理乃至簡牘書法等都有重要參考價值。
《土家織錦》

內容簡介
本書曾獲第九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文藝學術著作獎、第一屆湖南省文學藝術獎。本書圖文并茂地介紹了土家織錦的歷史淵源、文化背景、工藝流程、藝術特征及人文精神,以及當前土家織錦傳承與保護的種種情況。中國著名服飾織繡研究專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黃能馥則評價此書:“一部融資料性、知識性、科學性、學術性和指導性為一體的綜合性力作,它的問世不僅對宣傳、保護、研究和開發土家織錦起到積極作用,也為我們在學術研究理論聯系實際上作了一個可貴的嘗試?!?/p>
《湘西風情》

內容簡介
“故園畫憶”系列之《湘西風情》,作者通過多年采風與實踐,用最質樸真實的黑白線條勾勒出的一幅幅景象,是對湘西味道最直接的感悟和表達,展現出湘西地區的險、奇、野、方的湘西歷史人文風情。每幅圖畫均配以中英文對照說明。
“故園畫憶”系列叢書,收錄全國各個地方市鎮鄉村的歷史文化景觀和風俗,以“畫”憶家園。9年時間,70多冊圖書,100余位畫家,近20000幅畫作......既有《北國風光黑龍江》《老紹興風情》,也有《貴州民族風情》《川南古鎮印象》。該叢書入選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