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二青會落幕“希望之星”閃耀,上海體育人才培養走出特色之路

本屆青運會上,場地自行車、射擊、舉重等項目多名選手打破全國紀錄、全國青年紀錄、全國少年紀錄;乒乓球、羽毛球、跳水、體操、舉重等傳統優勢項目,高水平后備運動員年齡結構合理、人才梯隊銜接順暢。
上海代表團共獲得了73枚金牌、72枚銀牌、75枚銅牌共計220枚獎牌,上海體育局局長徐彬表示:“上海實現了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圓滿完成了代表團既定目標。”
青少年比賽,照樣破全國紀錄
在這屆項目設置最多、規模最大的青運會上,參賽選手的成績著實讓人眼前一亮。
例如,來自杭州陳經綸體校的蔣雨露一人奪得場地自行車3枚金牌1枚銀牌,并以19.191秒的成績打破女子250米原地起動計時賽全國紀錄;來自黑龍江省體校的王澤儒以1182環的成績平了女子50米步槍3姿個人全國紀錄……
在場地自行車、射擊、舉重、田徑等項目上,共有2人1隊破2項全國紀錄、平1項全國紀錄,共有3人1隊破4項全國青年紀錄,共有2人3隊破4項全國少年紀錄。

這些打破紀錄的小將,無疑是中國體育未來的“希望之星”。
細化到各個項目中,本屆二青會也是一次中國體育后備人才的大閱兵。通過這次賽事,我們會發現,乒乓球、羽毛球、跳水、體操、舉重等傳統優勢項目,高水平后備運動員的年齡結構合理、人才梯隊銜接順暢。
自行車、擊劍、拳擊、蹦床等潛優勢項目展示出了較高的競技水平,并且在擊劍項目有3名海外華人華僑參賽,有1人獲得男子佩劍個人銀牌,是華人華僑運動員在二青會上首次奪得獎牌。
田徑、游泳等基礎大項上,雖然整體成績與世界同齡先進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但在部分小項上仍發現了不少有潛質、有天賦的優秀青年運動員。
總體而言,本屆二青會既為年輕運動員提供了鍛煉的機會、豐富大賽經驗,同時也是一次對于中國體育后備人才實力的摸底考察,更加全面細致地了解中國體育的后備人才隊伍建設。

具體到本屆二青會上海隊的表現,上海市體育局局長徐彬這樣概括,“完成了既定目標,涌現出一批有潛力的運動員,弘揚了上海運動員的良好精神風貌。”
本屆青運會上,上海代表團共獲得了73枚金牌、72枚銀牌、75枚銅牌共計220枚獎牌,其中在冬季項目上獲得了5枚金牌、2枚銀牌、5枚銅牌共計12枚獎牌,實現了上海隊在全國綜合性運動會上冬季項目獎牌零的突破。
摸底目前上海各個項目的后備人才實力,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在游泳項目上開始回暖。
“游泳這個項目,是上海體育人心中不可回避的痛。”徐彬講述了這個優勢項目過去青黃不接的尷尬,“我們曾經在游泳項目中涌現出那么多的奧運冠軍,但是近來幾年卻只能看著浙江超過我們……”

本屆青運會上,上海在游泳項目中獲得了8枚金牌、7枚銀牌、8枚銅牌、23枚獎牌,刮起了上海的“蛙泳旋風”。
其中的代表人物是16歲的體校乙組小將鄭英昊,他在50米蛙泳、100米蛙泳、200米蛙泳、男女混合4×100米混合泳接力項目中獲得了4枚金牌,成為上海青運會代表團“金牌王”。
15歲的體校乙組選手唐錢婷,也在女子50米蛙泳、100米蛙泳、男女混合4×100米混合泳接力項目中獲得3枚金牌,同時她還是體校乙組所有的運動員中,唯一達到世錦賽A標的參賽選手。
除了游泳項目,上海在田徑女子跳高、場地自行車、馬術、現代五項等項目中成績同樣十分出色,充分體現了上海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工作的成果。
培養人才,上海走出特色之路
談及上海隊在本屆二青會的出色發揮,其實也和上海堅持的人才培養模式息息相關。
據上海市體育局介紹,上海體育的育人之路已經從小體育向大體育轉變,一手抓后備、一手育市場,采用青少年后備人才多元化培養模式。
換句話說,上海的體育后備人才隊伍建設,與社會力量聯手,打造出以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為基礎、各級體校為骨干、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等為補充的青少年后備人才培養體系。
徐彬舉例道,“比如這次我們參加冬季項目的運動員,有的就是來自社會俱樂部的孩子,比如馬術,我們在馬術上獲得了7枚金牌,俱樂部的作用非常顯著,或者比如乒乓俱樂部組的兩塊金牌,也是來自曹燕華乒乓球俱樂部。”

當然,從小體育向大體育轉變,未來上海體育的發展,還要繼續堅持政府體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培養模式。
而目前對于社會俱樂部的獎勵辦法,上海采用的是“以獎代補”的方式,以后隨著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寄希望于政府給予多少支持”的期望值會越來越低。
事實上,結合社會俱樂部資源培養后備人才,對于任何一方都是一種雙贏。根本上講,上海體育局的目的,就是要不斷擴大體育運動的社會基礎。
正如徐彬所說,“最大、最廣的視野去選我們優秀的后備人才、有潛力的青少年,二青會堅定了我們走上海特色發展道路的信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