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為何參加上海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因為能學到東西,能提高

上海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是一項以上海為中心、輻射全國的鋼琴比賽,每年參加選拔賽的選手有數萬人之眾。
8月14日-18日,第12屆上海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在上海松江舉行,來自全國的1177名選手進入總決賽,角逐各項大獎。
上海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由中國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協會主辦,自2008年以來,已連續舉辦12屆,成為常設賽事。
本屆上青賽在全國設立了27個省市分賽區,共有5萬多人報名,通過各賽區的層層選拔,1177名選手最終入圍了在上海舉行的全國總決賽。
總決賽分非專業院校組、專業院校組、中國作品組、四手聯彈雙鋼琴組、儲望華作品組、專題組等多個組別,每個組別都會決出“特等獎前三名”,并按名次頒發不同等級的助學獎學金,同時,組委會還會在非專業院校組和專業院校組各評出一名“年度評委會大獎”。
上青賽創始人陸海軍解釋,之所以會設中國作品組,是因為盡管西洋鋼琴作品很多,中國優秀的鋼琴作品也不少,組委會鼓勵大家多彈中國作品;而之所以設專題組——如舒曼、勃拉姆斯作品組,肖邦、李斯特作品組,柴可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作品組,德彪西、拉威爾作品組,復調作品組——是希望選手們拓寬曲目范圍,視線不要太窄、太過于局限。
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比利時、以色列、澳大利亞等國家的31位鋼琴家、教育家坐鎮評委席,包括郎朗的啟蒙老師如今已90歲高齡的朱雅芬、寫出過《黃河鋼琴協奏曲》的儲望華、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教授唐哲、美國伊斯曼音樂學院終身教授白瑞·施耐德。
除了做評委,他們還會在現場開堂講課、舉辦音樂會、做嘉賓助演,與選手們近距離地親密互動。

陸海軍介紹,參賽選手10%來自專業院校,如上海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及其附屬中學,90%來自非專業院校。
“全國有幾千萬人在學鋼琴,不同地區的師資差異很大,造成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演奏水平的差異也比較大,我們搭建這個平臺,除了讓他們在比賽中鍛煉,更重要的是,有機會和大師互動——參加大師的音樂會、公開課、講座,比如公開課有一對一上課,不同大師上課的風格不一樣,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一樣,大部分孩子在下面旁聽,觸動很大。”
陸海軍說,這也是為什么有些人會連續好幾年參加上青賽,因為能學到東西,能提高, “剛開始很多人都是挑難度很大的曲子,漸漸他們明白,難度高不代表能拿到好成績,評委們也不鼓勵選手去追求難度,而更看重他們的音樂表現力、對作品背景的了解、音樂的連貫性、音色的處理等等。”
上青賽上走出過不少人才,比如,16歲以全額獎學金考入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今年6月在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鋼琴組獲第四名的安天旭。柴賽決賽時,安天旭因為工作人員烏龍記錯演奏順序,只能臨時更換演出曲目,雖然經歷了插曲,他的發揮仍然可圈可點,獲得了組委會頒發的“自信與勇氣”特別獎。
早在2010年,安天旭就參加過上青賽,并在專業組院校組拿下特等獎第一名,這也是他鋼琴生涯的第一個大獎。“他不只是個例,還有很多參加過上青賽的人,去了高等音樂院校深造。”陸海軍說。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上青賽在決賽現場增設了網絡直播,并將以網絡投票的形式,選出上青賽首位“形象代言人”。決賽結束后,組委會還將首次組織獲獎選手全國巡演,目前暫定上海、杭州、重慶、福州、南寧、沈陽、鄭州、長沙、武漢等9座城市。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