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科院空天院誕生記:一場改革力度空前、涉數千人的三所融合

5月23日凌晨,青藏高原納木錯地區,一群科研人員仰望著天上的一個小白點,發出了歡呼聲。
7003米!新的世界紀錄!
此時此刻,高寒缺氧、暴風雪、強太陽輻射、連續晝夜加班都無法阻礙大家的激動心情——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中,中國科學家研制的系留浮空器新技術終于獲得成功應用。
此時此刻的北京,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領導班子的心中更是充滿欣慰,這個籌建僅1年多的新型國家研究機構再次用實力證明,他們是一支能為祖國打硬仗的戰略科技力量。
“從空天院的改革成效來看,該創新研究院是研究所分類改革的典范……為中國科學院近年成果井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中國科學院貫徹落實中央經濟會議精神、積極爭取承擔建設國家實驗室任務的主力軍和‘壓艙石’,也是中國科學院聚焦解決‘卡脖子’問題的主要力量?!苯衲?月,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曾對空天院給予高度評價。
對科研院所的各項工作,中國科學院黨組一向嚴要求、動真格,這樣的溢美之詞并不多見。那么,作為中國科學院體量最大、調整力度最強的創新單元,空天院改革成功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安逸里的危機
不管是災害應急響應、資源環境監測、國土資源調查……利用空間技術獲取信息對地球進行觀測,從來都是重大的國家需求。
隨著國家綜合實力不斷提升,我國空天信息技術已經由初期探索研究、跟蹤世界先進水平,向自主創新、體系化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轉變。衛星、機載遙感系統和北斗導航系統等空間技術實現了快速發展。目前,我國陸地觀測衛星數據接收站網已覆蓋我國全部陸海面積、亞洲70%的面積,接收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對于中國科學院在空天領域的貢獻,空天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吳一戎從不避諱:“近年來,我國在空天信息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這與中國科學院相關研究所的貢獻是密不可分的?!?/p>
經過數十年發展,中國科學院在空天領域開展了多學科、多平臺的完整研究,其中主要力量包括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以下簡稱電子所)、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簡稱遙感地球所)和光電研究院(以下簡稱光電院)等。
每個所都是大所、強所,舒服的“小日子”就這樣繼續下去,在外人看來,似乎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選擇。然而在中國科學院內部,從上到下,使命感和危機感始終驅使著他們做出改變。
“我們國家的論文、專利這么多了,但還是有很多‘卡脖子’的地方,仍然有許多‘燃眉之急’和‘心腹之患’,這是因為我們的創新鏈條還不夠長,還有斷的地方?!眳且蝗痔寡裕翱仗祛I域很多都是大項目、大工程,離不開團隊作戰。中國科學院這幾家相關研究所雖然都做得不錯,但因為體制機制的限制,很難站在國家層面進行戰略布局?!?/p>
這正是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的重要內容——研究所分類改革力求解決的問題。2017年7月29日,中國科學院院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在中國科學院電子所、遙感地球所、光電院的基礎上整合組建空天院。
空天院的整合,是中國科學院黨組順應黨中央對科技機構改革的要求、實施“率先行動”計劃、深化研究所分類改革的重要舉措。而作為四類機構中創新研究院的新成員,空天院肩負起了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跨所、跨學科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使命。
白春禮明確提出,空天信息對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涉及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問題。整合院內優勢力量,成立空天院,有利于打通空天信息技術鏈和創新鏈,形成良性循環和倒逼模式。這也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必須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展”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
可是,3個研究所,3套班子、3種運行模式,全國12個園區,在職職工加起來2800余人,在讀學生1800余人……空天院的改革整合力度之大、覆蓋專業之寬、科研領域跨度之大、涉及人員之多、影響范圍之廣都前所未有。那么,到底怎么合、怎么改、怎么建?
“整合我們3家研究所,院黨組是下了很大決心的?!眳且蝗终f,“但這既然是科研人員的呼聲,是中國科學院的需要,是國家的召喚,我們就一定得做好。”
他們決定從源頭改起。

黨旗下的誓言
“空天院的改革是重大改革,我們理解,院黨組決定組建空天院的初心,是想讓我們建設‘集團軍’、組織大隊伍、承擔大任務?!笨仗煸狐h委書記蔡榕說。
然而,改革千頭萬緒,困難多如牛毛??梢韵胂?,整個空天院幾千號人,如果大家思想不一致,認識不統一,改革就很難順利向前推進。因此,黨組織的組織引領作用就顯得至關重要。
“在空天院的改革中,黨委的改革是走在最前面的,這是我們較為特別的一項舉措?!辈涕耪f。
很快,3個研究所原黨委撤銷,合并為一個空天院黨委。新的黨委班子以最快速度進入狀態、開展工作,確保中國科學院黨組各項決策和工作部署及時得到貫徹落實,實現了黨建工作與改革發展、科技創新工作的有機結合、相互促進。
事實證明,黨委領導班子先行一步,對凝聚思想、穩定軍心起到了關鍵作用。
一方面,空天院黨委實際參與和具體指導了改革全過程,通過10余次民主生活會、黨委聯席會、書記例會,38次基層黨組織實地調研等活動,廣泛征求職工意見建議,加強對改革決策及規章制度的持續優化和改進。
另一方面,基于機構設置,空天院各黨總支、直屬黨支部陸續組建完成,支部書記均由部門正職或副職擔任,并通過支部書記培訓與學習交流,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激發了黨支部在改革中的戰斗堡壘作用。
“說實話,剛聽說我們要改革時,大家的心里是忐忑的?!笨仗煸恨k公室主任陸鳴坦言,“但黨委班子經常跟大家溝通,找大家談話談心,讓我們理解改革是為了更好地發展,慢慢大家都發自內心地支持改革。人心齊了,改革也就順暢多了?!?/p>
2018年4月28日,中國科學院任命了空天院領導班子。14名班子成員在黨旗見證下,開啟了空天院的建設征程。
領導班子到位后,按照“統一目標、統一領導、統一建設、統一資源、統一管理、統一評價”的要求,立即開展各項基礎性建設工作。
在“六統一”的指引下,領導班子的心凝聚到了一起,他們的信念只有一條:把空天院建設好,在空天信息領域承擔國家基礎性、戰略性和系統性重大任務,提出并組織國家空天領域重大科技計劃,建設和運行國家相關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解決國家重大科技問題,獲得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發成果。
當然,任務也前所未有的繁重。
2018年是空天院的籌建、開局年,從4月到12月,領導班子召開了院務會議16次,審議事關改革發展的各項議題超過280項;同時,還建立了管理部門協調會、重大專題工作組等機制,完成各項重大、交叉性、綜合性管理專項任務,出臺并實行50余項新制度。
“領導班子做了很細致的工作?!标戻Q感慨,“不管是大會小會,他們都會參加,反復跟大家講,國家科技發展有什么樣的需求、為何院里會下決心開展改革、空天院成立后要怎么運行等等,慢慢大家心里都有了底,也知道該努力的方向了。”
2019年5月,在青藏高原,空天院科研人員將系留浮空器球體轉移至試驗場。

難啃的骨頭
領導班子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快速融合管理部門。
空天院整合后,園區遍布全國。除了在北京新技術基地、中關村、奧運園區、懷柔、順義、密云的6個園區外,空天院還有江蘇蘇州、海南三亞、新疆喀什、內蒙古四子王旗、河北懷來、遼寧營口等6個園區。
于是,2018年6月2日,院務會決定實行管理部門集中辦公;10日,全院200余名管理人員就全部從各個園區搬入了新技術園區。
空天院院長助理、教育處處長盧蔥蔥在中關村上了20年班,如今卻要到離家較遠的新技術基地上班。她承認,一開始確實有不適應的地方。
“的確,很多人的工作節奏都需要調整,但大家都很理解。只有我們在一起了,才能形成合力?!北R蔥蔥說,“其實我們也能感受到領導的用心,給我們增加了班車車次,就是為了方便大家上下班。”
物理上的分隔消除后,接下來就是管理機制的融合。經過研究討論,空天院根據業務特點,設置了14個管理部門,整合成一套統一的管理機構。
思路是好的,但大家都明白,這絕不僅僅是一紙文件就能搞定的事情。人的工作,在哪里都是塊“硬骨頭”。
比如,原來3個所的管理機構要合并成一個,3個處長只能留一個,剩下的人怎么辦?這樣大的變動,思想上的波動是人之常情。以財務處為例,競聘結束后,有一個所的處長變成了副處長。
“這名同志其實很優秀,資歷很高,到外面都能當專家的。雖然她能理解這是改革的必需,但寫在履歷上,從處長變成了副處長,總歸是不好看。”蔡榕說,自己非常理解這名同志的心情,多次找她談心,也積極為她尋求業務發展機會。
后來,空天院承擔的中國科學院先導專項聘用這位副處長擔任總會計師,她的才能得以在重大科研任務中繼續施展,心里的結也慢慢解開了。
再比如,空天院這么大,如何能有條不紊地運轉,還不讓工作人員跑斷腿?
“空天院這么大體量,我們給自己定的任務是,管理層級不能增加,管理效率還要提高。絕不能因為我們合并了,卻給科研工作增加了管理環節?!辈涕耪f。
但是,科研管理的工作量一下子變成了3倍,也是個不爭的事實。
領導班子感到,要化解這個矛盾,必須搞信息化。
空天院整合伊始,效率中心先行成立。幾個園區間的紙質文件,由效率中心統一流轉,減少了大家在幾個園區之間跑腿。但由于簽字、流轉涉及多個部門,科研人員反映“還是太慢”。后來,空天院引進的信息流轉智能管理系統大大提高了效率。這個柜子類似于“豐巢”,文件走到哪一步,就放到哪個格里,大家一目了然。系統引進后,大家的反響都很好。
而電子化的文件,則充分利用了移動辦公的技術優勢。吳一戎和班子成員的手機上都安裝了企業微信,相關工作人員都在群里,不管是文件審批、申請用車、用印審批,通過企業微信就能全部搞定。以往為一個簽字跑好幾天的現象,再也沒有發生過。
“石頭之間挨得再近,也是會有縫隙的?!北R蔥蔥感慨。但推心置腹的溝通,逐漸撫平了這些縫隙;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又像黏合劑,把3個所牢牢粘在了一起,變成了堅不可摧的“鐵軍”。
空天院的“歷史責任”
吳一戎在電子所工作了30多年,有時候到中關村辦事,還能碰到原來電子所的一些老先生跟他打趣,“你小子,怎么把電子所弄沒了???”
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吳一戎卻記在了心里?!拔也荒芗劝央娮铀疀]’了,又把空天院辦砸了。如果只是合并了但沒有什么發展,我們是要承擔歷史責任的?!?/p>
吳一戎很清楚,空天院要對幾千名科研人員的前途負責,要對中國科學院黨組的信任負責,更要對國家空天信息領域的長遠發展負責。而這一切的核心,就是要搞好科研工作。
對此,空天院科技處處長周翔深有感觸。在工作總結中,他曾寫下這樣一段話:在2018年,空天院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科技創新,以爭取大項目、組織大任務、推進大成果產出為根本任務,確??萍既蝿盏臓幦『吐鋵?,推進各項科技創新工作穩定開展,取得了一批有顯示度的成果?!罢驹?個所的肩膀上,集空天院之合力辦大事,是空天院科技工作的重點。”
——在滿足國家重大需求方面,空天院圓滿完成了“嫦娥四號”測月雷達、低頻射電頻譜儀兩型載荷任務;“鴻鵠專項”精心策劃組織了多次大型實驗,開局良好;綜合智能終端得到國家領導人高度評價;為北斗導航系統提供試驗驗證、示范推廣支持以及空間行波管器件、電磁增量載荷等器件和設備;開展了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數據接收系統和共性應用平臺建設;大科學裝置用速調管取得突破性進展,參與托克馬克裝置一億度試驗,指標高于目前國際報道的最高水平;圓滿完成了國內外29顆對地觀測和空間科學衛星的數據接收任務。
——在服務國民經濟主戰場方面,空天院蘇州研究院正式啟用,海南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相繼建立,在全力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努力培育新的增長點。
——在擴大國際“朋友圈”方面,空天院國際科技組織、國際合作研究及人才交流與培養、技術涉外推廣與轉移等工作不斷推進,牽頭推進的“數字絲路”國際大科學計劃影響日益重大,牽頭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系統的建設,籌建北斗國際開放實驗室,拓展面向“一帶一路”北斗系統成果推廣和應用普及等。科研人員也開始深入思考如何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與國內外合作伙伴一起,共同發展空天信息技術,解決重大科學問題,服務全球可持續發展。
為何如此短的時間內能產出如此多的重大成果,空天院航空遙感中心主任潘潔深有體會。她負責的部門是由原來遙感地球所和電子所兩個部門整合而成的。
“原來兩個部門都是圍繞國家大科學裝置航空遙感飛機開展工作的,但定位不同,一個是建設,一個是運行?!迸藵嵳f,“彼此之間雖然有很多合作,但建用不合一,總會產生各種問題?!?/p>
但新的部門成立后,飛機用戶在集成測試階段就開始全面介入,大家的信息對稱了,整個裝置研發過程少走了很多彎路?!把邪l效率提高了,研發時間縮短了!搞載荷、平臺建設的同志也更能理解后端應用需求,大家還碰撞出許多火花。感覺合并之后,航空遙感隊伍更齊整壯大,能做的事情更多了,大家對改革也就更加歡迎了?!迸藵嵧嘎?,他們正在加緊研發基于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航空遙感系統,目前進展順利,即將交付使用。
空天院院長助理、遙感衛星地面站主任李安則對空天院給予青年科技骨干的信任和激勵感受頗深。“空天院成立以來,極其重視發揮青年科技骨干的作用,為他們提供了關鍵科技崗位和施展才華的空間。同時,打破了原來‘論資排輩’的績效機制,給予他們極大激勵。比如在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數據接收系統項目中,主任設計師的關鍵崗位全部由青年科技骨干擔綱,他們的責任心、創新意識、活力、銳意進取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為項目作出了突出的貢獻?!?/p>
在半年時間里,空天院的科研機構都是這樣以“因事推進”為原則進行調整和重組的。重新組建的20個科研機構,構建成了一個從器件、載荷,到平臺、應用的高起點、大格局、全鏈條布局的空天信息科技創新體系。
“2018年,空天院以革舊維新、日行千里的改革魄力,做到了改革發展與科研任務兩不誤;2019年,我們的籌建任務仍然艱巨,但我們會堅定理想信念,將改革進行到底,在解決‘卡脖子’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上下苦功夫,不斷提升創新能力,不斷拓寬國際科研視野,早日向院黨組、向國家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p>
這不僅是吳一戎的誓言,也是全體空天院人的誓言。在這條“天路”上,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祖國探索出一條自主創新的康莊大道!
(原標題:鑄“鐵軍” 鏈“天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