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龍泉影像項目成果展(四) | 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葉文龍
編者按: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工作的重要指示“麗水之贊”,始終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來說尤為如此”的重要囑托,高高揚起“麗水之干”的旗幟,省攝協于今年3月始派出葉文龍、歐陽世忠、夏肇旭、潘世國、孟魯平、金向怡等十余位中青年創作骨干,在老主席吳品禾的帶領下前往龍泉實施龍泉影像主題創作項目,以藝術形式大力宣傳龍泉山風光、龍泉山文化和龍泉山精神,充分展現龍泉元素、龍泉印記和龍泉實踐。采風創作活動得到了龍泉市委宣傳部和市文聯的大力支持,為每位攝影家都安排了當地攝影愛好者當向導。大家白天創作,晚上做攝影講座和分享活動,指導當地攝影愛好者創作。
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山水可以愉心,山水可以悅性,山水可以鑒人。龍泉的山水,令人一見傾心,青峰矗立,激流縈回,清遠綿長,碧樹霧嵐,忽聚忽散,撲朔迷離,恰似天地之間的一派曼妙仙境。煙雨江南,群峰如洗,幽幽綠意,恍若置身空靈境界。在曠達深幽間游走,體悟龍泉靈秀的山和剔透的水,它們成為我鏡頭中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山水。
我一直深信,中國人的生命深處都蟄伏著對自然的親近之情,我與山水總有宿命般的眷戀和托付感。發現山水的過程,是尋訪山水的過程,也是享受山水的過程,全身心地投入拍攝,自然才會對我完全接納與成全。每個人看山見水,都會留下自己的印象,我更愿用攝影師的眼光去還原、親近那片滋養了我們思想意志的山水,去追尋那份清淡,那種無意,那段簡約的水闊山長。
龍泉,城在山中,林在城中,居在綠中,人在景中,時時走在山間,仿佛忘卻了時空,與古人意趣相投、心意相通。其實古人的所見和我們所見并無什么區別,甚至今人還占了兩百多年的現代文明,東西南北,無遠弗屆,不過就是崇山峻嶺、茂林修竹,飛湍激流,倘若日日相對,恐怕也生了煩心。值得被銘記的,不過是他們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那份志趣。“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也許我們看見的正是在存在于天地之間永恒不變的真理,于是感同身受,一口氣不來,往何處安身?心之所向,往龍泉山水間去罷!
















十二屆中國攝影最高個人成就獎金像獎獲得者;
中國攝影家協會藝術委員會委員;
連續五屆(22屆-26屆)中國攝影藝術展獲獎(獲二金一銅四優秀、一評委會推薦獎)。
2019《中國山水》系列,美國洛杉磯國際攝影博覽會
2018《中國山水》系列,意大利歐洲國際攝影節
2018《冬雪》系列,獲平遙國際攝影節優秀攝影師
2018《山水有嵐透墨香》系列,浙江美術館
2018《山水詩行》系列,中國風景攝影四十周年展
2018《山水詩行》系列,浙江大學、浙江財經大學個展
2017《看山見雨TWO》系列,臺州個展
2017《看山見雨》系列,法國普羅旺斯國際攝影節
2017《山水詩行》系列,獲麗水國際攝影節“優秀藝術家”
2017入選索尼青年攝影師
2017《曾經滄海》 “交匯點——連云港國際攝影展”
2017《看山見雨TWO》&《山水詩行》于浙江大學、浙江財經大學個展
2016《尋道自然》系列,平遙國際攝影節
2016《看山見雨》系列,北京798中攝協畫廊
2016《看山見雨》系列,深圳長安國際攝影周
2014《曾經滄海》第2屆中國攝影排行榜上榜作品
2014《曾經滄海》系列,浙江美術館展出
2013《無我》系列,麗水國際攝影節
2013《曾經是海》系列,平遙國際攝影節
2011《藏地時光》珠峰全國攝影大賽金牌
2011《空山新雨后》系列,中國麗水國際攝影節新銳獎

Add:杭州市下城區建德路9號
Tel:0571-87020617 / 87039017
E-mall:zjsx@vip.163.com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