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破袋神器、自制花肥……這份垃圾分類“三十六計”,快點收藏
一個月,要改變2400萬人幾十年的習慣,談何容易?但常開風氣之先的上海,這一次又先行先試。

這一個月間,一個問題也引起各界關注:上海能否為困擾中國城市已久的垃圾問題找到一條“破冰之路”?都說上海人精明,垃圾分類的很多草根智慧足以為證。特大城市垃圾分類減量需要久久為功,緩不得也急不得。這個慢活、細活,靠的是每個市民的參與并且堅持。
條例頒布一個月下來,統計結果令人欣喜,四十多個城市紛紛跟進,海外媒體也肯定“確有成效”。近日,《新民晚報》匯集了垃圾分類實踐中涌現出的很多“金點子”,這“三十六計”既集中體現了上海市民的智慧,也是上海市民參與感、獲得感的鮮活反映。
第一計
神器一出 一秒破袋

發明這一“神器”的是虹口區愛家豪庭小區物業工程領班潘慶康。愛琢磨的他最近又發現了一種更有彈性的材料,4.0版本馬上就會橫空出世,到時只要往垃圾桶上一卡就行,安裝起來更加方便。
第二計
鉗鉤在手 分揀不愁
一把自制火鉗、一柄輕巧鉤子,“兩件套”法寶在手,垃圾分揀不愁?!皟杉住狈▽毘鲎院缛~茗園小區居民汪志源之手。火鉗長約40厘米,用鋁合金制成,鉤子長度相似,用不銹鋼制成。
第三計
酒桶妙用 泔腳缽頭

第四計
垃圾變氣 見證奇跡
專吃濕垃圾的“大胃王”處理機,你見過嗎?在靜安區臨汾路街道星城花苑小區,保潔員將一桶裝滿瓜皮菜葉、剩飯剩菜的濕垃圾倒進機器里。走近處理機,完全聽不到噪聲,用手一摸感受到微微振動,才知道它正在工作。機器里裝有拌料的攪拌頭,有點像家用攪拌機的放大版。24小時后,濕垃圾就會轉變成濃縮有機質。機器里面像土壤一樣的棕色有機質,就是由濕垃圾降解而來的。居民經常會來挖一些帶回家,與泥土拌一拌就能種花了。
第五計
點位標注 心中有數
上海天平街道德昌居委自行印制了一份“垃圾分類投放地圖”,分類投放點在哪兒?按圖索驥就行!在投放地圖上,標明了居委轄區內的12個投放點位,還用藍黑紅棕四種顏色標注出每個點位可扔的垃圾類別。比如,廣元路33號和41號、余慶路181號這兩個點位只能投放干垃圾和濕垃圾,其余點位則有四分類桶。貼心的是,每個點位的濕垃圾清運時間也標注了出來。
第六計
油布蓋頭 美觀隔臭
走進虹口區江灣鎮街道水電路上的華虹苑小區,一塊寫著“投放時間已結束,請至誤時點投放”的藍色大油布映入眼簾。它平整地鋪在一組四分類垃圾桶上,邊角用磚頭固定?!岸〞r定點”投放時段結束后,垃圾箱就蓋上油布“蓋頭”。大油布隔熱隔光,可以有效防止垃圾發酵、隔離異味。
垃圾桶邊,還放著一瓶用消毒劑和清水兌制的消毒水,在“定時定點”投放時間段里,每次有居民來扔濕垃圾后,保潔工或志愿者就會對著濕垃圾桶里里外外噴一遍,為它們消毒,防止細菌和異味的滋生。
第七計
茶水間里 自制花肥

第八計
智慧箱房 火眼金睛
一張門禁卡、一塊信息屏、一個感應洗手池、一個雨篷、一個反光鏡和一組攝像頭,是徐匯區虹梅街道田林十二村的“六大法寶”。
刷卡才能開的智慧垃圾桶在上海已不罕見,但是和小區門禁系統、綠色賬戶都關聯的智慧垃圾箱房卻不多見。以往,志愿者為了給大家的綠色賬戶積分,每天要在垃圾桶邊站6個小時,現在,居民每刷開一次垃圾桶,就能往賬戶里存積分。
第九計
笑臉哭臉 一目了然

第十計
垃垃小車 晨昏相約

第十一計
分類拼圖 寓教于樂
在徐匯區湖南路街道,很多小朋友都有一幅好玩的“垃圾分類”小拼圖。小拼圖裝在透明圓桶里,大桶裝40片,小桶裝30片。桶中還有一張圖示,畫著四分類垃圾桶和對應可投的垃圾,色彩繽紛,童趣盎然。小朋友拼一拼、玩一玩,垃圾怎么分類,一目了然。
第十二計
怎么分類 來問小慧
大聲說出你要扔的垃圾,無論是普通話、上海話還是崇明話,垃圾箱“小慧”立馬告訴你垃圾的種類。這款“會說話的垃圾箱”由崇明工匠蔡宏波發明,目前已能識別100余種垃圾?!靶』邸崩溆兴膫€投放口,分別對應干、濕、可回收和有害垃圾。
第十三計
打牌下棋 知識牢記

第十四計
分類好壞 一手掌握

第十五計
智慧交投 積分兌換
收廢品的“搖鈴人員”日漸稀少,堆在家中的可回收物怎么辦?在徐匯區東湖路27號,有一個“梧桐資源空間”。這是上海城投環境在湖南路街道設立的第一座智能交投與人工交投相結合的資源回收站?!爸悄芙煌丁笨康氖且慌_24小時智能自助交投機,市民用手機注冊掃碼后,選擇自己所扔可回收物所屬品類,比如紙類、紡織物、塑料等,相應的箱門就會打開、稱重。完成交投后,相應積分會計入賬戶,可兌換一些小物品。
第十六計
堆肥花園 變廢為寶
小區濕垃圾如何就地消納?虹口區宇泰景苑就有個好辦法,小花園里改造“堆肥花園”,每天可以處理小區5%的濕垃圾,實實在在將垃圾變成了“寶”?;▓@中放了5個桶,堆肥桶里放剩菜剩飯等帶油水的濕垃圾,不帶油水的果皮菜葉就進酵素桶。1個月到半年之后,濕垃圾就“搖身一變”,成了堆肥或者酵素。成品出來之后,居民們就把它們領回家,用來種花種菜,或疏通下水道。平時小花園的維護,則由居民組成的“花仙子”俱樂部負責。
第十七計
度身定制 滬版專袋
閔行區新虹街道與京東合作,幾易其稿,定制了一款“上海版”分類垃圾袋。垃圾袋一組分四種顏色,袋身上印有各自對應的垃圾種類。為了方便居民“破袋”,垃圾袋從“平口式”改成了“抽繩式”,最后又改成了“背心式”。夏天要吃小龍蝦,為了不被刺破,濕垃圾袋厚度增至0.018毫米,另三種垃圾袋的厚度則為0.01毫米,這也遠厚于市面上約0.005毫米至0.006毫米的垃圾袋。
第十八計
圓桶破袋 魔力圈圈
在長寧區天山路街道,一款匹配圓形垃圾桶的“魔力圈”橫空出世,不僅一秒破袋,還有防濺擋板。這款魔力圈由不銹鋼拉絲材質制成,上面裝著調節開關,可以牢牢固定在濕垃圾桶口。圈的內部設計了一條鋸齒,濕垃圾袋只需勾住鋸齒,用力一拉,就可以破袋成功。在新改進的2.0版本“魔力圈”上,還裝了一塊防濺擋板,避免居民在投放濕垃圾的過程中污水濺到衣服上,真的是非常貼心了。
第十九計
板上分揀 一推入桶

第二十計
默念口訣 分類自覺
來上海游覽的游客,分不清干垃圾和濕垃圾,怎么辦?別急,跟著攜程導游王玉琴來念一段垃圾分類口訣吧——“紙巾是干垃圾,再濕也是干垃圾;瓜子殼是濕垃圾,再干也是濕垃圾;電池藥片血壓計,它們都是有害垃圾;衣服褲子保鮮盒,它們都是可回收垃圾......”王玉琴隨身還攜帶了一次性塑料袋,在沒有濕垃圾箱的景區,給客人臨時盛放濕垃圾。
第二十一計
翻翻掛歷 學學分類
安亭有關部門將生活垃圾分類標準、投放要求等內容制作成掛歷,在入戶宣傳時一一發給居民,居民日常翻一翻就能知曉垃圾分類知識。與各式各樣的宣傳手冊不同的是,垃圾分類掛歷的實用性和使用率都比較高,使用周期可達一年。掛歷上不僅有“垃圾分類,人人有責”的宣傳標語,還細心地將各種生活垃圾的分類詳細列出,讓人一目了然。
第二十二計
長椅肚皮 暗藏玄機
“我們小區的垃圾箱房里,有一把長椅,不僅能讓志愿者休息,底下還有玄機!”在嘉定區菊園街道新城楓景小區,志愿者芮維皎阿姨用隨身攜帶的鑰匙打開上了鎖的長椅,掀開座板,里面放著兩把火鉗、一柄掃帚、一個簸箕,還有幾把雨傘。如今,小區4個垃圾分類點位都配備了工具箱長椅。此外,每個點位還裝了電燈、電風扇和滅蚊蠅燈“三件套”,為志愿者夏天值班打造更好的環境。
第二十三計
自制鋼鉤 破袋趁手
一整包濕垃圾扔進了垃圾桶,怎么把它“請”出來破袋呢?在虹口區金鑫怡苑,聰明的業委會副主任吳啟亮發明了一把“破袋鉤”,幾秒就可以把垃圾袋鉤破拿出。這把“破袋鉤”由直徑8毫米的圓鋼制成,手柄處還特意做了個便于握住的弧度。吳啟亮一共做了3把破袋鉤,分發給了周邊小區,大家都說很好用呢。
第二十四計
混合垃圾 自動分離
在南匯,有位喜歡鉆研機械的“發明達人”王新德,斷斷續續花了近10年功夫,發明了一款自動分揀垃圾的“垃圾分類機”,可以將混合垃圾中的玻璃瓶、建筑垃圾或大骨頭等硬質物、廚余垃圾、塑料袋分離出來,全程不需人工分揀。哪怕是將一元硬幣放在垃圾里,最后也會被分篩出來。
這樣一款機器,目前已申請了好幾項專利,或許在未來,能幫助滬上小區解決“濕垃圾破袋”的痛點?!袄诸悪C”由6個部分組成,一袋袋垃圾進入機器后,第一步先要經過離心脫水。隨后,垃圾分別通過機器內部設計的一道道“關卡”,先分離出玻璃瓶,再分離出磚頭、木頭、豬大骨等,最后分離出塑料袋。剩下的廚衛垃圾(即濕垃圾)則會被打包運出車間。
第二十五計
銀行網點 分類指點

第二十六計
環保護照 打卡集章
垃圾分類也有“護照”,可以打卡集章?今年暑假,嘉定區精神文明辦和區教育局聯合印發了主題為“愛嘉學子在行動,垃圾分類我先行”的嘉定區未成年人垃圾分類護照,引導小朋友們利用假期參與垃圾分類,并帶動家人開展垃圾分類這項新時尚?!白o照”分為幾部分,包括垃圾分類的方法、集章區、集章點等。小朋友參與分類行動、宣傳行動、守箱行動,都能獲得“環保小達人”的印章。
第二十七計
餐廚垃圾 站點收運
沿街餐飲店的餐廚垃圾如何高效收運?欣誼環衛服務有限公司有妙招。選取清運點位、制定清運時間及流程、建立實時信息交流群……他們的這種“站點式”收運,使濕垃圾清運量得到了提升。根據餐廚垃圾清運量的不同,欣誼公司將商家劃分為大型和小型,并在小型商家較為集中的9個區域,選取了15個清運點位,實行“大型商家上門清運,小型商家定時定點集中收運”的模式。
第二十八計
鄰居串門 垃圾代扔

除了鄰里之間的互相幫忙,小區里的志愿者也會主動前往老人家里幫忙代扔垃圾。用朱鳳琴的話來說,伸伸手就能做到的事情,沒有多了不起。
第二十九計
租賃合同 提醒分類
7月起,上海鏈家的最新版租賃合同上增加了垃圾分類的溫馨提示:“入住該小區,請嚴格遵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第24條規定‘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是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責任主體,應當將生活垃圾分別投放至相應的收集容器’。”同時,上海市綠化市容行業工會還為租房經紀人提供了垃圾分類的培訓和考題。垃圾分類法律法規、如何正確分類等考題,已被納入鏈家經紀人考核中。
第三十計
一拉一鉤 不會臟手
走進楊浦區鳳城三村小區,你會看到一個特別定制的不銹鋼垃圾箱蓋,蓋板上設有鋸齒、坡面和一扇可以開合的小門。平日里,小門緊閉,既防蠅除臭,又避免濕垃圾直接曝露在視線中。居民來丟垃圾時,只需將塑料袋在鋸齒上輕輕一鉤就能輕松破袋,垃圾也會順勢推開小門、滑入桶內。神器的發明人焦晨峰還設計了一根“助力桿”,保潔員可以利用“助力桿”將殘留在坡面上的垃圾完全收入箱內。
第三十一計
員工包干 保潔評判
分錯類別的垃圾,別想“溜出”陸家嘴中銀大廈的門。周五臨近下班,陸家嘴中銀大廈保潔阿姨唐朝英拿著幾包磁性貼,來到15樓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個人金融部,茶水間旁的走廊處張貼著一塊“生活垃圾分類情況匯總表”。磁性貼分三種顏色,紅色小旗代表合格,黃色代表基本合格,綠色即不合格。唐朝英說,這里的工作人員垃圾分類合格率達95%以上。綠色磁貼基本沒有出場機會,有極個別黃色小旗,是因為可回收垃圾和干垃圾有混投的情況。
第三十二計
垃圾冷藏 抑菌除臭

第三十三計
故事上墻 經驗分享
掃一掃墻上的二維碼,就能知道垃圾分類推行過程中,小區發生了哪些動人的故事。在嘉定區嘉北社區北水灣名邸,一面“故事墻”,成了很多居民倒好垃圾喜歡駐足的地方。這些故事,短小生動,圖文并茂,為社區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第三十四計
投口外拉 抖袋方便
垃圾分類以來,不少小區的垃圾箱房都“改頭換面”,不僅僅“顏值”上有了提升,實用性方面也有所提高。閔行區的品雅苑內,數個“馬尚分類小屋”不僅有著濃厚的垃圾分類色彩,還進行了人性化改造,把箱房投口改為向外拉出,居民投放時不用把手伸進去抖袋,把濕垃圾倒在翻下來的板上再合上即可。小屋還貼心地設置了洗手臺。居民紛紛表示,現在習慣了破袋,也不煩了,有個水龍頭可以洗手很方便。
第三十五計
生鮮包裝 循環使用
垃圾分類條例實施以來,不少企業關注配送環節的包裝減量,他們通過循環使用包裝箱、減少包裝耗材等方式進行垃圾源頭減量。在蘇寧易購上海冷鏈基地,每天有3500多個包裹發向上海多個配送站點,最終通過快遞小哥之手送往消費者家中。這3500多個包裹除了冰淇淋產品以外,其余均改用循環保溫箱取代一次性的泡沫包裝。據介紹,每個保溫箱可以循環使用155次,這樣的做法既從源頭上減少了大量的泡沫垃圾,每天可以省下來大概3000個白色泡沫箱,還能節省近3萬元。
第三十六計
源頭瀝水 告別滴漏
在嘉定安亭,一個個餐廚垃圾瀝水裝置正在各大商場、食堂以及會所的垃圾房里被推廣使用,工作人員將用不銹鋼制作的瀝水器放在240L的桶上,用于食堂餐廚垃圾的過濾,從而實現生活垃圾源頭瀝水。
垃圾分類減量
久久為功
(原標題:《?看完這垃圾分類“三十六計”,我點了收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