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麥銳娛樂辟謠“倒閉”,但國內經紀公司已大面積陷入困境

作者:Ashley / 編輯:于華東
麥銳娛樂倒閉了?


經過兩次“維權起義”,李希侃、羅正等選秀節目出身的偶像藝人大都與麥銳解約,其余沒解約的余明君等人經紀約已被“賣”到日本公司。自4月中旬起,麥銳官博也不再提及姚弛、樓炅擇等二期藝人。目前,麥銳娛樂旗下已無成熟的偶像藝人。

2018年,現象級綜藝《偶像練習生》《創造101》推動偶像熱潮席卷娛樂行業,大小經紀公司都趕上了偶像經濟這班車。沒想到,短短一年,偶像經濟就翻了車。


七月流火,偶像產業寒意漸濃。

新生經紀公司資金斷鏈、上升乏力
《偶像練習生》中的人氣選手羅正、李希侃等,《創造101》里最終出道的紫寧,彼時都是麥銳娛樂的簽約藝人,參加選秀節目為麥銳的偶像廠牌打響知名度。



麥銳向《青春有你》輸送的第二批練習生,包括姚弛、樓炅擇等也都與公司分道揚鑣。從目前情況來看,樓炅擇已經脫離麥銳,簽約papitube,而姚弛微博認證刪去了公司名稱,新劇《放學別走》正式開機,麥銳也沒有進行宣傳,可推測出雙方私下或已完成解約事項。



無獨有偶,同樣在《偶像練習生》嶄露頭角的坤音娛樂,近期也陷入了藝人解約官司。
7月22日,坤音旗下ONER組合成員卜凡私自成立工作室,疑似單飛。坤音娛樂對此稱“毫不知情,深表震驚”。


坤音娛樂稱卜凡“拒不配合演藝活動”,表示“經紀合同合法有效”,而卜凡方則指出公司“耽誤學業”“隱瞞并拖欠演藝收入”,解約事件逐漸演變成一場羅生門。


接受采訪時,坤音娛樂CEO秦周懿表示,為旗下偶像廠牌BC221投入了將近1000萬。而今年5月,坤音發聲明追討被音悅臺挪用的專輯銷售款項,金額高達1000萬。

專輯銷售額被挪用,公司資金鏈斷裂之時,藝人出走,無疑是雪上加霜。成立近3年的坤音娛樂,旗下僅有2組6位藝人。一旦已有名氣的卜凡退隊,粉絲流失,組合的其他成員勢必會受到打擊,公司也需要對組合進行新的舞臺編排,甚至成員調整。

7月15日,天眼查數據顯示,香蕉娛樂王思聰股權被凍結270萬人民幣。由于新增股東飛羊文化的最終受益人葛雅磊,是摩天輪票務運營主體的執行董事,因此香蕉娛樂近期已由摩天輪票務控股。

頭部經紀公司發展遭遇瓶頸、停滯不前
雖然新生的經紀公司內部動蕩,上升乏力,暫時無法威脅到第一梯隊的經紀公司,但頭部經紀公司也并非高枕無憂。
即使是締造了TFBoys這個內娛養成第一偶像團體的時代峰峻,日子也不太好過。致力于培養青少年偶像的時代峰峻,早在TFBoys走紅之時就培養了后備力量。
2018年10月,時代峰峻推出丁程鑫、馬嘉祺、宋亞軒、劉耀文、姚景元五位成員組成的TYT臺風少年團,即所謂的“TF二團”。在當時養成類綜藝的夾擊下,這個五人團并沒有濺起水花。



同樣困擾的還有樂華娛樂。2018年,樂華娛樂在《偶像練習生》的前9個出道位中占3個席位,包攬《創造101》出道的第一第二名,風頭最盛的時候,被部分業內人士封為“中國SM”。
然而《創造101》剛結束,樂華娛樂就聯合麥銳娛樂抵制騰訊方提出的成團條款,內娛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解約拉鋸戰:騰訊獨資的周天娛樂強調對11名成員的獨家合約經濟權,而樂華則認為周天娛樂沒有遵循此前說明的兩團并行合約,發文表示旗下藝人要退出火箭少女101。

而后,樂華藝人仍是偶像養成類綜藝的常客。今年3月,《以團之名》迎來決賽,樂華娛樂UNIQ成員周藝軒帶領的“新風暴”奪冠。





《以團之名》《青春有你》兩檔養成節目選出的組合,也即樂華娛樂周藝軒、李汶翰所在的新風暴和UNINE,后續發展勢頭稍弱。
新風暴成團后營業次數寥寥,僅有的兩場粉絲見面會還被取消,組合成員茍晨浩宇在微博公開表示“沒有工作”。


打造了SNH48的絲芭傳媒,也一度被放在偶像經紀公司第一梯隊。然而近些年絲芭的表現大不如前,粉絲付費意愿明顯下降,直接導致了7月總決選熱度不高:每張票的單價相比去年下降了10倍、黃婷婷、趙粵等人氣選手沒有參加、李藝彤的蟬聯也在意料之中。

隨著SNH48中越來越多明星級藝人崛起,優質資源的欠缺不斷激化這種矛盾。


產業停滯、偶像轉型,偶像市場迎來寒冬
“糊了”,是這一屆粉絲最常掛在嘴邊的兩個字,也是今年偶像經濟的標簽。
2018年,在大文娛產業中影視、游戲等行業投資遇冷之時,偶像產業卻逆勢吸引了大量資本的加持,包括未來壹娛樂、嘉尚傳媒、坤音娛樂、哇唧唧哇娛樂等在內的公司都獲得了較多的融資。
《偶像練習生》之后,第二梯隊的麥銳娛樂獲得新一輪投資,坤音娛樂獲得pre-A輪融資,身處行業第一梯隊的樂華娛樂沖擊IPO也獲得巨大關注。
而2019年至今,未有一家偶像經紀公司獲得融資,偶像經紀公司隨著節目熱度的下滑而遇冷,運營模式也接連遭到質疑。
流水線一般的生產模式,使得偶像經濟成為千篇一律的速食品。經紀公司對待偶像藝人如同“殺雞取卵”,無法保證專輯、團綜、巡演的質量和長足發展,只能安排商演、廣告,快速流量變現。
那些失去熱度的偶像們,只能尋求轉型,在各大綜藝露面,或踏入影視行業。

今年,政策收緊,嚴控偶像養成類節目,同時,偶像市場的資本化進程放緩。第二梯隊的經紀公司內部矛盾不斷暴露,第一梯隊的發展停滯也與資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整個偶像產業鏈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偶像培養模式同質化、人才斷層、經紀公司運營無方……
而資金門檻,是偶像經紀公司首先面臨的挑戰。公司運營需要成本,定期選拔、系統培訓偶像需要成本,出道藝人發單曲、拍MV等也需要成本。
從工業體系的角度來看,目前業內還未出現一家真正成熟的公司。無論是終止掛牌新三板、正在融資的樂華娛樂,還是王思聰的香蕉娛樂,都不足以稱得上擁有成熟系統。
在這種情況下,失去資本撐腰的偶像經濟,迅速降溫,“千億級”的偶像市場都成了泡沫。

仿佛一場盛大的幻境。
一次高光后,就是漫長的低潮。
本文首發微信號:鏡像娛樂(ID:jingxiangyule)
原創文章,轉載請標注來源和作者,違者必究!
━━ 已入駐平臺 ━━

ID1:love-travis
ID2:CourserLee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