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啞語官員”被停職,但問題水泥調查還要繼續

山東棗莊問題水泥被賣到河南農村學校一事,持續引發關注。最近的一波輿論高潮是,棗莊市臺兒莊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一干部,面對采訪突然只張嘴不出聲,表演起了啞語,讓人愕然。7月28日,臺兒莊區政府發布通報稱,該干部被停職檢查。
問題官員得到了初步處置,但問題水泥依舊牽動人心。據最新消息,除了被河南鹿邑經銷商購買的50噸,同批次的150噸流向也已查清。當事廠商已經因涉嫌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被立案調查。
但最可怕的不是生產廠商曾經底氣十足、態度強橫,也不是監管官員“啞口無聲”,而是“水泥去哪了?”、問題水泥究竟用在了哪些建筑,官方仍未披露。這是目前公眾心中最大的一個疙瘩。因為誰都不知道,這些問題水泥會不會就在自己的腳下或頭頂。
要知道,徒手就可以捏碎的水泥,一旦被使用在建筑上,基本就等于“不定時炸彈”,安全隱患實在太大。如果不徹底查清,日后出了事故,損失是無法挽回的,是再多的賠償也無法贖罪的。
當然,查清了所有流向和具體用處,僅僅只是個開始,接下來的工作將會更加繁復、艱巨。因為這必將涉及到更多的檢測、更多的賠償、更多的追責。
所以,我們期待也督促調查組及其他相關職能部門,務必“一斤都不能少”地追索問題水泥;已經用于建筑的,務必依照相關安全標準進行質量檢測,并采取相應的補救或拆除措施。
安全面前無小事。水泥不是水、也不是泥,它是建筑安全防線上最基本的盾牌,容不得在質量上造次。
如果這次后果真的嚴重到“賠不起”,我們也不必介意一家水泥廠的倒閉。什么叫“零容忍”?就是在秉持法治精神,在法制的框架內,把所有罪責施罰到位。不然,就無法給受到影響或傷害的單位、個人,以及公眾一個交代。
當然,也必須認識到,問題水泥背后終究是人的問題。如果僅僅是廠商有問題,依法按規處罰、賠償、追責就是,但連負責監管的干部,都為其“表演啞語”打掩護,問題的想象空間就大了。是什么原因或者利益糾葛,讓這位負責人不惜用如此丑態來搪塞?水泥之后,恐怕還該有一連串的圍繞著“人”的問責。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