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建學校、輸理念,上海助力果洛重在扶智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4200米,面積超過7萬平方千米,年均氣溫零下4攝氏度。人口20萬。州內6縣皆為貧困縣,其中五縣更是國家級貧困縣。
2016年7月,上海市第三批援青干部來到果洛開展援青工作,他們分別來自上海市質監局以及黃浦、虹口、長寧、嘉定、青浦、奉賢6個區,對口支援果洛的瑪沁、班瑪、甘德、達日、久治、瑪多6縣。
受制于海拔,有些縣全域沒有一棵樹,氧氣濃度也只有上海的60%。這樣的環境下,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
三分之一援青資金用于教育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
物質方面的投入,雖能解決貧困人口的一時之困,但難以幫助他們從根本上改變貧困面貌,且容易出現返貧。教育扶貧是從根上著力,提高貧困家庭脫貧致富的內生能力,積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
為了能讓果洛當地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上海市利用援青資金在省會西寧新建了果洛中學。上海市教委基礎教育處處長楊振峰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介紹,之所以選址西寧,是為了能減少高原地區缺氧環境對學生、老師的影響,保證教學質量,同時借助省會城市的吸引力為孩子們配備最好的老師。

7月20日,距離新學期開學還有一個月,在西寧城北,全新的果洛中學在為迎接首批師生做最后的準備工作,所有建筑已經被粉刷上了統一的磚紅色,塑膠跑道、風雨操場、舞蹈室、錄音室一應俱全。楊振峰介紹,學校建設總投資超過1.2億元,根據計劃,作為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學,果洛中學第一學年初高中共設十個班級,每班40名學生,全校學生規模最大可達900人。
硬件有了保障,軟件支持一樣不可或缺。
2018年7月30日,上海市黃浦區大同教育集團與青海省果洛州教育局簽訂了《青海省果洛州西寧果洛中學加盟上海市黃浦區大同教育集團框架協議》,上海大同教育集團對口幫扶青海省果洛州教育發展進入實質運行階段。
大同教育集團理事長、大同中學校長郭金華介紹,他們將幫助果洛中學制定發展規劃,舉辦教師培訓等教學上的支持,來逐步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目前,現有55名教師中已派出24名前往上海大同中學完成三個月的浸入式培訓。
除了飛地辦學,在果洛當地,上海教育援助也不放松。

果洛州甘德縣下藏科鄉寄宿制小學依山而立。在上海援建之前,校舍是由土磚砌的平房,每間屋頂上都矗立著一個煙囪,縣教育局副局長王文杰介紹,以前師生冬天需要燒牛糞取暖,道路也是泥巴地,如果碰上下雨,孩子會弄得一身泥。現在新校園有了硬化道路、暖氣。“校舍現在就是我們這里最美的建筑,”王文杰說,甘德縣六鄉一鎮所有中小學實現了上海援建全覆蓋。2018年10月,甘德縣順利通過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

除了對義務教育的支持,職業教育對當地的脫貧攻堅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據此前上觀新聞報道,自2010年上海對口支援果洛以來,為了讓更多的牧區孩子走出果洛求學,2012年上海資助果洛100名貧困學生到上海的學校學習。2015年6月,這一“異地辦學”試驗擴大成上海·果洛職業教育聯盟,集合兩地政府部門、企業、學校等58家單位,迄今為止,上海房地產學校、上海浦東外事服務學校、上海新陸職業學校和上海南湖職業學校已為398名農牧民孩子敞開大門,其中197名學生已畢業。
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援青干部聯絡組獲悉,2016年7月24日,上海市第三批援青工作啟動,對口支援果洛州,至今整三年。三年來,上海援青資金投入9.08億元,其中安排教育援青資金3.66億元,超過總資金的三分之一。
產業扶貧是抓手
要想農牧民早日脫貧,產業是擺在援青干部面前繞不開的一道坎。
果洛州達日縣是上海市奉賢區的援建結對區,2017年,上海市奉賢區青村鎮向達日縣吉邁鎮鶴翼民族服裝加工廠和龍才村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奶站項目各投入30萬元。

民族服裝加工廠廠房面積為240平方米。2017年10月開始生產,項目解決貧困戶就業6人,2018年為28戶建檔立卡戶分紅資金2.1萬元,按照貧困程度不同,每戶1000元或500元不等。服裝廠還利用傳統節日、民族節日等方式慰問孤寡老人、五保戶95戶,每戶送去一套藏服。
2018年,奉賢區青村鎮30萬元幫扶資金以循環發展資金的形式全部投入到吉邁鎮鶴翼民族服裝加工廠,進一步擴大服裝廠的產業規模,發展產業效益,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就業。2019年底償還的30萬元,將為吉邁鎮其他的扶貧項目提供循環發展資金,服裝廠還將每年收益的30%作為分紅資金,擴大分紅,增加牧民收入。
牦牛是藏區牧民群眾的母產業,吉邁鎮龍才村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奶站項目總占地面積200平方米,廠房面積150平方米,鋪面50平方米。奶站收購牦牛鮮奶,為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的酸奶、酥油、曲拉等農產品提供原材料。項目已解決貧困戶牧民就業10名,2018年合作社各項收入為47.8114萬元,各項費用支出5.2萬元,實現凈利潤42.6114萬元。按照“按勞分配原則”給入股的85戶268人牧民分紅。
截至目前,兩項目共帶動貧困戶就業16人。
此外,上海援青的力量中還有來自上海社會各界的愛心。根據上海市第三批援青干部聯絡組統計,三年來,上海市民營企業、社會組織、愛心人士來訪捐資捐物達4632萬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