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像對待高考那樣嚴肅對待教師招考

故城方面回應稱,系數據粘貼不當導致成績有誤,但這不足以消釋疑點。首先,有學生未參加數學科考試卻有成績;其次,語文科目每道題分值3分,卻出現20分或40分這種“無法被3整除”的分數;再者,多名考生回憶,監考現場未讓學生簽到,也未檢查試題是否密封。
此次招考,參考者近兩千人,涉及面廣。出現如此多說不清道不明的現象,損害了考生的利益,消解了考試的權威性和公正性。
本該嚴肅的教師招考,如兒戲般充斥各種漏洞,如此松散的流程把控,難免讓人懷疑背后是否存在暗箱操作。因此,有必要啟動更深入的調查。退一步講,哪怕真是數據粘貼的“技術原因”錯誤,跳過檢查查驗的環節,直接對外公布錯誤答案,同樣折射出流程隨意的一面。
教師招考同樣關乎社會公平。遺憾的是,故城的失誤已非近期第一起。今年5月底,山東聊城教師招考命題和其他縣早先的試題重復;時隔幾天,媒體再曝山東沂水縣教師招考語文試卷與濟寧一套高考模擬試卷雷同;幾天前,浙江蒼南教師招考試卷也被曝與外地雷同……
教師招考負面消息密集曝光,說明流程管理存在共性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本次故城縣的案例在內,它們都是將命題、閱卷工作“外包”。由專業的第三方機構命題、閱卷,能確保招考更專業、透明,然而教育主管部門不能當甩手掌柜,將審題把關的責任也“外包”出去。
教師招考由于組織層級低,影響群體更窄,出錯后可以組織重考,補救的空間更大。然而,事后補救徒耗精力、財力,還會影響考試的公信力。
和高考一樣,教師招考同樣是一種重要的晉升通道,必須嚴肅對待,容不得絲毫差錯。而且,事涉教師這一特殊群體的遴選,其基礎性意義更值得重視——如若有損考試公平權威的漏洞層出不窮,如何選拔出好老師?
面對接二連三的教師招考負面消息,一方面,不能將責任切割給第三方機構,必須加大問責力度,對涉事教育主管部門嚴肅處理,倒逼其進行全流程的把關;另一方面,要吸取教訓,重申公平、公正、公開的底線,真正做到像高考、國考那樣嚴肅對待教師招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