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圖解|又一個“史上最熱”夏天?全球氣溫紀錄仍在不斷刷新
7月19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報告稱,今年全球經歷了有記錄以來的最熱6月。進入7月,這股熱浪的勢頭依舊不減。7月25日,比利時、德國、盧森堡和荷蘭氣溫超過了40攝氏度,法國巴黎以42.6攝氏度打破歷史上最熱天的紀錄。
除了歐洲外,全球還有很多地方也被熱浪侵襲。印度和巴基斯坦在7月初遭遇了嚴重的高溫天氣;在中國,大暑過后,中央氣象臺多次發布黃色高溫預警。這些都是全球氣溫持續攀升的一個縮影。
“最熱的6月”:140年來已經出現了18次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數據,今年6月份全球陸地和海洋表面氣溫相較1951年-1980年平均氣溫的標準值,高出0.93攝氏度,刷新了歷史當月最高氣溫,成為140年有記錄以來全球氣溫最高的6月。
從1880年至今,6月是氣溫紀錄刷新最多的月份,被刷新次數高達18次。這140年來,每個月的氣溫紀錄平均被刷新了14.4次。連氣溫相對比較平穩12月,紀錄也被刷新了11次。

從歷史數據來看,月氣溫紀錄被刷新的頻率的確越來越高了。
2月份的紀錄刷新現象,是最為明顯的。從1970年至2019年的50年間,月氣溫最高紀錄被刷新了10次。而1970年以前的50年,紀錄僅被刷新了1次。
還有一些年份,氣溫紀錄刷新的現象特別密集。從2015年10月到2016年9月,連續12個月都是“史上最熱月”。
極圈及附近地區升溫尤為顯著
值得注意的是,在NASA發布的區域年度數據中,一些局部區域格外突出,拉高了同年的全球溫度增長。在這139年里,南北極圈內及其附近地區每年升溫最大的區域出現次數最多。

氣溫升高帶來海平面的上升
2015年12月的巴黎氣候大會各國達成協議,承諾將共同致力于本世紀末將全球平均氣候變暖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不僅如此,各國代表要求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報告中提及將氣候變暖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的目標。
根據瓦格寧根大學的生物物理學家Michiel Schaeffer博士的計算顯示,到2030年,全球氣溫上升2攝氏度將導致海平面上升2.7米,而如果將氣溫升高控制在1.5攝氏度則可以將海平面增幅限制在1.5米的范圍。

氣溫升高帶來工作崗位的流失
全球表面溫度的提高,不僅威脅著人類生存的土地面積,還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工作活動。過高的溫度限制了勞動者的身體機能和工作能力。在極端情況下還會導致中暑,威脅生命安全。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在今年7月1日發布的報告,由于氣溫升高,到2030年,保守預計全球總工時損失的百分比將上升至2.2%,這相當于8000萬個全職工作崗位的生產力損失。(生產力損失計算為當氣溫過高而無法工作時,由于工作緩慢或完全停工而損失的等效工作時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