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愛心媽媽”是多面的,但民辦托養機構不能是灰色的
備受社會關注的河北武安“愛心媽媽”李利娟與其男友等16人涉嫌犯罪一案,7月24日,在河北省武安市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主犯“李利娟”獲刑20年,其涉案2000余萬,被指利用百余名兒童敲詐勒索,用愛心款買豪車。
李利娟是一個在輿論場上曾經引起巨大爭議的人物。今天,雖然司法機關已經對李利娟的罪與罰做出了裁決,但是,民眾對她收養孤兒行為的評價,仍然褒貶不一。許多人認為她罪有應得,也有人對她當初的慈善行為表示贊賞。
這并不奇怪。人性是多面的。李利娟的行為已涉犯罪,但是她曾收養一百多名棄嬰,并創辦“民建愛心村”的事實也是客觀存在的。用純粹的“好人”或者“壞人”的標簽,來鑒定這樣一個復雜的人物,并無必要?!皭坌膵寢尅崩罾戢@刑案件帶來的最重要的警示,是對民間托養機構亟須規范化、制度化的反思。
李利娟收養孤兒已有多年。雖然據媒體報道,當地民政局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曾經對李利娟的愛心村進行了幫助,而當地警方也更加信任李利娟的愛心村,在收到棄嬰之后,他們更愿意將棄嬰交給愛心村,而不是公辦福利院。但是,她那名聲在外的“民建愛心村”,在法律層面上仍然處于灰色地帶,沒有取得足夠的合法性。這種制度外的野蠻式生存和生長方式,最終讓愛心村走到了盡頭。
“民建愛心村”這樣的民營福利機構,往往給人以充滿人情味的想象。但是,也會存在封閉的問題。這種機構長期游離在監管在外,如同一個小小的“獨立王國”,本身管理的規范程度不高,特別是經費來源和開支管理不透明、規范,容易與主辦人自有資金混同,存在較大的道德風險和腐敗隱患。例如,李利娟名下賬戶的資金就問題重重。這些與愛心村的經營管理沒有清晰界線的錢財,最終可能毀掉了愛心村,也毀掉了李利娟。
公開和透明是慈善事業的重要原則。民政部出臺的《慈善組織信息公開辦法》規定,慈善組織公開募捐及資金往來等情況,都要向社會公開。
一篇題為《雙面李利娟》的報道透露了這樣的細節:“愛心人士每次募捐來的錢,她(李利娟)每天都會讓收養的孤兒苗苗記下來,哪怕只是捐了一本書,賬上都記得很清楚。至于這些錢和物用在了哪里,也都記得清清楚楚?!边@個細節似乎想表明李利娟對愛心村的管理很細致,但是,這種讓自己收養的孤兒來記賬的財物管理,其實是極不規范的,也存在較大的隱患。
早在2013年,河南袁厲害住宅發生火災,致其收養的7名孤兒罹難,彼時便引發了社會對民辦托養機構的關注。當年,民政部等七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棄嬰相關工作的通知》,要求著力解決民辦機構和個人收留棄嬰的問題,嚴禁任何機構和個人私自收留棄嬰。
但是,“民建愛心村”這樣的民辦機構,長期以非正常的方式,在制度外灰色地帶野蠻生長,它們雖然客觀上解決了一些兒童的收養問題,但一旦缺乏有效監督,必然存在安全等多種隱患。當然,它們的誕生和存在,也折射出當地公共服務的相對缺失和不足。
在李利娟被抓后,武安政府安置了愛心村的孤殘兒童。其中,69名幼童被送到了社會福利院。期待真正的愛心和慈善能得到法律的保障和社會的呵護,更希望孤殘孩子能有好的歸宿和未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