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上海,乘坐公交的幸福感如何?這份分析報告里有答案
公交優先,正在成為全球大都市的發展方向。

近日,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清華大學—戴姆勒可持續交通研究中心、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等共同發布《2019年第二季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在全國50座重點城市中,首次針對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發布了“綠色出行意愿指數”。這份報告給我們了解上海公共交通出行提供了一份有意義的參考。
上海公共交通基礎設施怎么樣?
根據《報告》,在全國50座重點城市中,南京、蘭州、西安為綠色出行意愿最強的前三名,上海排名第四,在超大城市中排名領先。


一是上海500米站點“步導可達性”不高。所謂“步導可達性”,通俗地說就是“看得見并能走得到”。雖然上海公交站點網點很密集,但有些站點設置受外部影響較大,這就造成了實際可達性較低。比如,市民前往“近在眼前”車站,可能需要翻越天橋、穿越地道等。
二是不同公共交通工具的銜接距離較長。比如,乘客乘坐軌道交通后換乘公交車,兩者的站點距離較遠。
三是上海作為超大型城市,市民出行距離比較長,公共交通系統中的“最后一公里”問題還未完全解決。
那么,如何縮短公共交通出行的步行距離呢?其他城市的數據或許能提供參考。例如,可以引入騎行服務來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報告》指出,對上海來說,通過完善慢行交通系統,借助共享單車等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可以有效縮短市民通過公共交通系統出行的步行距離。
有網友表示,上海公交線路覆蓋面較為廣泛,總體而言乘坐公交的感受不錯,也并不感覺要走很遠才能乘到車。但是,乘坐地鐵往往需要走一些路,有時要走10到15分鐘,還有些地鐵換乘要走比較長時間。
還有網友表示,上海有一些特殊地形,在這些地方公交就不是非常方便。比如,蘇州河沿線乘坐公交就不是特別方便。雖然出行有公交車乘坐,走到公交站也不遠,但是車輛過河往往要繞很大一圈,花費時間長,如果高峰時間遇到堵車時間就更長了,而走到地鐵站則需要一些時間。
不少網友表示,騎行服務確實可以改善“最后一公里”問題,不過共享單車的管理也要跟上,否則會引發車輛亂停放的新問題。此外,上海是超大城市,與特大城市、大城市等的城市道路交通情況和市民出行需求不同,應當尋找適合自身情況更具有上海特色的公共交通解決方案。
上海市民地面公交出行幸福感如何?
根據《報告》,在超大型城市中,深圳被認為“地面公交出行幸福指數”最高。
某知名電子地圖平臺表示,“地面公交出行幸福指數”全面刻畫了城市地面公交運行狀況,從“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波動率”“人口出行熱度核心區全天公交平均運營速度”“人口出行熱度核心區高峰期社會車輛與公交車速比”多個維度描述城市地面公交運行水平。在深圳的經驗中,除了完善公交出行基礎設施外,線網優化也能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感。

相關專家認為,要進一步提高市民公共交通的出行意愿及公交出行幸福感,還可以集各家之長。例如,從北京的數據看,公交專用道能明顯提高公交出行的效率。以北京人口熱力核心區內早晚高峰的公交為例,比較“有公交專用道覆蓋”和“無公交專用道覆蓋”兩類公交的差異可以看出,在上個月的工作日早晚高峰時段,“有公交專用道覆蓋”路段的公交平均速度為17.26km/h, “無公交專用道覆蓋”路段平均速度 14.90km/h,有專用道覆蓋的公交效率顯著高于無專用道覆蓋的路段。
還有,縮小公共交通全天線路運營速度波動率,也有助于提升公交出行幸福感。《報告》顯示,在50座城市中,寧波全天線路運營速度波動率最小,意味著城市地面公交的運行效率最穩定。在超大型城市中,深圳波動率最小,意味著深圳在同體量城市中公交的運行效率最穩定。運行效率穩定意味著市民選擇公共交通出行時,對所需時間的掌控度能更高,有助于增加他們對公共交通的信賴度。
有專家認為,上海地下交通高效率降低了市民對地面交通的剛性需求。有數據顯示,上海軌道交通里程為700多公里,上海地鐵客流每日達1200多萬人次。專家的觀點也得到了一些網友的印證。比如,有網友表示,在地面和軌道交通兩種方式中,往往會首選軌道交通,因為軌交不堵車、速度快、時間準。也有網友表示,在一些非高峰時間,有的公交車上只有寥寥幾名乘客,讓人感覺公交車司機也很孤單呢!
即便有地鐵,地面公交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提升上海市民地面公交出行幸福感呢?有網友建議開發能夠查詢班車時間的公交APP。目前,上海公交車站普遍有下一班車何時到的提示,但是似乎并沒有相關的手機軟件查詢車輛運行情況。國內一些城市比如青島就有類似APP,從手機上就可查看公交車何時來,市民可以此為參考選擇更合適的時間出門,減少等公交車的時間,出行也會變得更有效率。
(原標題:《在上海,怎樣乘公交最幸福?》,有刪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