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城市群的非核心城市,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輕人?

然而當下,這種格局正在逐漸被打破。
智聯招聘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一線城市的畢業生留存率相較于上年出現了3.47%的下滑;與之相對應的,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與三線城市的畢業生留存率分別獲得了3.71%、5.68%與6.21%的上浮。這也就意味著,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離開大城市的背景下,城市群的非核心城市未來將有可能承接比以往更多的年輕人,并由此獲得大量的機會。
那么,這些城市目前的發展態勢如何,它們各自的強項在哪里?為此,我們選擇了長三角與珠三角這兩個目前發展最為成熟的城市群,來綜合比較這些非核心城市的競爭力。


區位的差異與歷史發展路徑的不同,使得這兩座城市群的城市在各細分維度上也展現出了不同的特質。

這也說明,在長三角地區,連鎖品牌的下沉更為迅速、市場的接受度更高。它們的繁榮一方面從企業規模化擴張的角度肯定了城市的價值,另一方面為當地的消費者提供了品質服務的保障。
相比之下,珠三角城市的商業特色也同樣鮮明——基礎商業設施更為繁榮。

截至2019年3月的最新數據,珠三角城市的平均電影院數量與餐廳數量分別為71家與63782家,均遠超長三角城市。高密度的基礎商業設施網絡構成了城市公共服務系統的支撐,更重要地,為生活其中的居民提供了便捷與多樣性。
年輕人在選擇城市時必然還會關注的,還有城市的就業崗位與職業發展前景。
當下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普遍已完成了主導產業從工業向服務業的轉型,但對于大部分的非核心城市來說,很多轉型正在發生——制造業產業鏈的精細化分工、高科技行業的崛起、高端服務業的起步等——這些都意味著新的機會。

同樣的時間跨度下,長三角地區創新企業的增長速度明顯慢了。蘇州以4018家初創公司與670家高新技術企業的增量排名第1,但排名其后的合肥、南京、無錫等城市,創新企業增量急劇萎縮。
值得一提的是,珠三角城市在高新技術企業的占比上也更為強勢。可以預見的是,這些城市未來在爭奪高技術人才與高科技行業的發展上,都將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人群的活躍程度也再次體現了兩組城市在發展特性上的差異。

為了更精細地評估這兩組城市群31座城市的“強項”與“弱項”,我們對《2019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79個三級維度指標作了分項排名與城市總排名的差值幅度對比。并在此基礎上,通過聚類分析的方式,將這些城市分成了4大類、7小類。

珠三角的惠州、中山、江門等城市落于第二象限,其創新實力優于設施服務水平。這三座城市普遍擁有較高的初創公司數量、優質本土企業數量以及畢業生留存率,但是城市設施供給與城市人的活躍程度還落后于平均水平。
與之相對的是第四象限的三組城市,這些城市全部位于長三角地區。它們的共同特征為城市商業區綜合實力較強、消費活躍度高,但是在創新企業、畢業生留存率等方面還與珠三角城市存有差距。
在統計算法下,其余的13座城市都被歸入了發展動力與特征不夠鮮明的城市組。這些城市中除了珠海與肇慶,其余均為長三角城市。它們中既有整體經濟實力強勁的二線城市,也有綜合發展較為落后的四、五線城市。共通點在于,它們在和自身的對比中,“強項”還不夠突出,從而也不足以形成自身的特色。
正如我們曾說過的,“中國城市的進化并不是只有一條確定的道路”,但找到并發揚自己的“強項”,應是必須邁出的第一步。
文/車潔舲 數據分析/車潔舲 唐珺 視覺/蔣亦哲 王方宏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