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央視熱評:趨同管理來華留學生是走向教育強國的必修課
近日,來華留學相關問題引起社會熱議。圍繞我國發展來華留學教育的相關政策等問題,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負責人回答了記者提問。這位負責人表示,高校應當在入學和日常教育中對來華留學生進行中國法律法規、校規校紀和安全教育,對違規違紀的留學生嚴肅處理,涉嫌違法犯罪的,配合有關部門依法依規處理,絕不縱容姑息。
改革開放以來,國際學生來華留學事業的發展,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數據。2018年,共有來自196個國家和地區的49.2萬名留學生在國內1004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學習。這個數據不僅意味著我國高校的國際化水平的提高,也意味著中國已經成為了留學生管理的大國。
留學生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群體?這個群體既是知識學習的主體,又是文化交流的使者。無論從教育事業的國際接軌,我國科技文化的對外傳播,還是國家外交事業的角度上來看,來華留學工作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視。留學生是“國之交在于民相親”的重要載體,也見證了中國教育的做大做強。對于世界幾乎所有的高等教育強國,留學生規模和質量都是一個顯著的指標。
但是越是重要的工作,在管理過程中面對的難度就越大。越是高速發展的事情,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就越多。近期圍繞如何管理來華留學生所形成的幾個輿情,反映出當前我國部分高校還沒能真正找到在留學生管理中的長期持續發展方略,這同樣也提出了教育工作該如何適應當前社會發展和心態變化的一個挑戰。這既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門必修課,也是我國建設教育強國的一門心理、管理和教學的必修課。
必須承認,教育是一個長期的事業,教育政策的發展本身也有周期性和前瞻性。留學生管理政策調整和落地的時間也相對較長。這個工作從改革開放之初人們的新鮮好奇,到今天教育部強調的趨同管理,一直在不斷的發展中。發展的內在邏輯就是引導越來越多愿意來中國的留學生認識中國、了解中國、喜愛中國,我們教有所得,他們學有所用,人民樂見其成。
因此,教育部近期再次強調留學生“趨同化管理”,實際上不僅是針對當前輿情的一次回應,更是在中國作為留學生管理大國向強國轉型的一次制度變軌。這種趨同化管理既要認識和尊重文化、風俗習慣的差異,又要強化教育工作中的共性。這也意味著從留學生的招生、培養到畢業等多個環節中,教育單位要更加重視公平性和一致性原則。趨同管理說明,留學生不再是一些人簡單理解的為教育增色,而恰恰是要為教育提質。
其實,對于許多留學生來說也是如此,中國的魅力,不在于差別化的教育或者另類的愛護,更在于他們和中國師生平等相處中得到的體會。只有在共同的規則、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要求的規范和熏陶下,他們才能夠真正體會到中國高等教育的精髓,成長為中國高等教育的域外果實。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所說,教育工作者要不斷使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群眾期待相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當前的留學生管理,恰恰需要從民族心理、教育手段和管理行為等多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一個教育強國,如何更好地讓海外學子既感受到溫暖和善意,又對教育殿堂生出敬畏和向往,需要全社會共同尋找答案。
(本文原題為《熱評|趨同管理來華留學生是走向教育強國的必修課》)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