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患者空中轉運醫院卻無停機坪,醫校合作借用大學操場贏得時間

這是上海醫校合作首度在市區開辟空中醫療應急起降點,為救治患者贏得了寶貴時間。
為了保障直升機安全降落,上海大學在安保、降落場、緊急通道等方面做好了充分準備。直升機停穩,艙門打開,120急救人員頂著氣流,迅速沖上前去轉移患者;救護車一路飛馳,3分鐘后,患者進入一路之隔的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以下簡稱上海十院);5分鐘后,患者安全進入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NICU,后續救治隨即展開。
7月13日,患者不幸遭遇車禍,導致特重型顱腦外傷,浙江省東陽市的當地醫院作了緊急處理——開顱清除血腫+去骨瓣減壓。盡管如此,由于年齡偏大、冠心病慢阻肺凝血病,傷者情況依然兇險。
經過上海十院神經外科主任高亮教授的會診,傷者狀況略有好轉,轉來上海進一步治療刻不容緩。
東陽市距離上海有近300千米的車程,需穿越浙江中部的山地丘陵,耗時久而且行程顛簸,傷者可能難以承受,更不必說可能遭遇堵車等意外情況。
經過緊急商議、權衡利弊,醫患雙方決定聯系金匯通航“空中120”直升機轉運傷者。
但上海十院并不具備直升機起降條件,這一問題該如何解決?
7月16日,醫院方面向上海大學提出了請求,希望借用一路之隔的上大延長路校區足球場,而后再用救護車將傷者送至醫院。上海大學當即表示支持,并積極聯系落實。金匯通航隨即派員現場勘察,確認滿足起降條件。
為盡可能確保轉運過程中傷者的安全,高亮安排副主任醫師曾濤全程陪護,隨直升機飛赴東陽,而后陪同患者飛抵上大延長路校區。
機上配備了除顫儀、呼吸機、吸引器等專業急救設備,曾濤在起飛前還對傷者病情作了全面評估,做好充分預案,隨時應對由空中氣壓變化、氣流顛簸以及陸路轉運等有可能引發的意外情況。
得益于前期準備,傷者安全進入神外NICU病房。在完成了全面評估后,傷者接受了氣管切開手術、腰穿術。之后的治療重點在于防止繼發性的腦損害,預防并處理各種并發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回溯整個轉運救治過程,上海大學、金匯通航“空中120”、急救中心等在收到請求后積極著手布置相關工作,確保了本次空陸聯運的萬無一失。以往,醫院方面都是派救護車前往機場接收患者,如今,采用直升機就近接收患者尚屬首次。
此前,在上海崇明、浙江、湖南、湖北等地已有利用學校操場起降直升機轉運病患的成功先例,但是,在人口密集、高樓林立的上海市區,醫校合作轉運病人屬于首次,上海大學延長校區周邊高樓較少及操場地寬闊,是直升機極為理想起降點。
目前,上海十院正與上海大學校方展開商討,利用兩家單位緊密相鄰、航路暢通、得天獨厚的條件,探索規范化、制度化的長效機制,建立醫療應急起降點,輻射周邊地區,有助于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實施優質醫療資源共亨,更好地為社會提供急危重癥救治服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