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紀念余敦康先生|學生弟子撰文從不同角度敘述先生思想風貌
余敦康先生,湖北漢陽人,出生于1930年5月,北京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畢業,1978年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歷任第八屆和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于2019年7月14日早晨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九十歲。
余敦康先生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史、思想史研究,對儒、釋、道三家均卓有建樹,視角獨特,思想深刻,特別是在儒學、玄學、易學三個領域,用功最深,建樹最多,成果斐然。代表作有《何晏王弼玄學新探》、《內圣外王的貫通——北宋易學的現代闡釋》、《魏晉玄學史》、《中國哲學發展史》(合著)、《中國哲學論集》、《夏商周三代宗教》、《春秋思想史論》、《易學今昔》、《漢宋易學解讀》、《周易現代解讀》、《哲學導論講記》、《中國哲學的起源與目標》等。余先生是當今中國哲學研究中最具思想創造力的學者之一,他的易學研究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為國內外學者所推重。

關于儒家,余先生在《論儒家倫理思想——兼論其與宗教、文化的關系》一文中指出:“儒家作為一個學派區別于其他學派的基本特征,不在于哲學理論和政治主張,而在于倫理思想……在歷史上呈現為一種辯證的運動過程,它的內部的邏輯結構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關于玄學,他認為,玄學的本質是玄學家在極為嚴峻凄慘的社會環境下,重新探求天人之際以便解決個體安身立命之道的精神探險。他結合自身人生體驗,從得意忘言的角度重新探索魏晉玄學的本質,在此領域開出一片嶄新天地。他的易學則從文化精神演變的高度,從價值與真實的歷史連接上,重構了易學思想系統而卓然成家。他還深入探索中國古代宗教,以便為中國哲學尋找早期源頭。他提出詮釋學是中國哲學唯一進路的思想,會通中西,跨越古今,在學界產生了廣泛影響。他關注中國文化精神的闡發,孜孜探求中華文化的現代轉型問題,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余先生多年來傳道授業,以身垂范,有許多優秀的學生弟子,在相關領域起著重要的作用,有的學生已是專業領域中的翹楚,以上邀請的是余先生的幾位學生,從不同角度敘述先生的思想風貌,以表達對這位哲人、思想家的景仰與哀思。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