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扶桑談|日韓互掐,安倍在參院選舉中能靠秀外交成績拉到票嗎

日本國會第25屆參議院選舉將在7月21日進行投票,并于當天計票并公布結果。與以往自民黨競選綱領將“安倍經濟學”放在首位不同的是,此次的參議院競選綱領將外交安保議題置于“安倍經濟學”之前,且作為綱領的“六大支柱”之首(其余五項為:強有力的經濟、放心社會、地方創生、重建與防災、修改憲法)。據日媒報道,日本首相安倍執政六年半多以來,歷次選舉都是強調“安倍經濟學”,但多年下來,輿論對于“安倍經濟學”的評價毀譽參半、眾說紛紜。盡管安倍不斷宣揚執政以來日本經濟取得的重要成就,但近年來在美國特朗普政府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全球經濟面臨下行風險的大背景下,日本的戰略設計被打亂,“安倍經濟學”遭遇瓶頸,難以吸引民眾眼球爭取更多選票。為此,外交安保成為安倍內閣的優先選項,那么外交安保是否能為自民黨爭取到更多選票呢?
施政演說承諾外交雄心
對日本來說,2019年是個重要的年份,日本結束長達三十年的平成時代,進入了令和的新時代。安倍首相也將今年作為開拓日本大國外交的重要元年。1月1日,安倍發表新年感言,表示面向平成之后的時代,將把2019年作為開拓日本明天的一年。在迎來巨大轉機的情況下,將果斷推進戰后日本外交的“總決算”。 1月28日,安倍在第198屆國會發表施政演說,再次提及要對戰后日本外交做一個總結,并將對俄關系、對朝關系作為外交“總決算”的重點。同時,完成俯瞰地球儀外交,在世界舞臺上發揮日本的引領作用。
長期以來,日俄領土與和平條約問題、日朝核導與綁架問題,既是戰后日本外交關系中的歷史遺留問題,也是制約日俄、日朝關系發展的主要短板。這不但影響著日本今后開創“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戰略謀劃,也分散并消耗著日本用于安全防御并不充裕的資源。從日本總體外交安保的角度看,解決日俄、日朝懸而未決的議題,可以提升日本在地區的外交整體實力和塑造地區安全態勢的能力。
為此,日本提出基于日俄兩國首腦的深厚信賴關系,將增進與俄羅斯的相互信任與友情,以1956年的《日蘇聯合宣言》為基礎,解決領土問題,加快和平條約談判的進程。為解決朝鮮核武器和導彈問題以及最為重要的綁架問題,日本擬將打破日朝間相互不信任的僵局,直面朝鮮最高領導人,絕不放過任何機會,并采取果斷行動,清算兩國之間不幸的過去,實現邦交正常化,并為此與美國、韓國及國際社會保持緊密合作。
為實現東北亞地區的穩定、和平與繁榮,安倍信誓旦旦表示應跳出以往的思維方式,強有力地開展新時代的近鄰外交。興許是去年底安倍的成功訪華,中日關系恢復正軌,且在美國與其盟友多生齟齬之時,安倍發揮其協調能力實現了日美同盟關系的穩定。這些使安倍對其外交能力更為自信,試圖解決日俄、日朝關系這兩大歷史難題為日本令和新時代獻禮。
安倍外交總決算遭遇觸礁風險
回望最近數月來的日本外交,卻很難認為“外交總決算”取得重大的突破。外交現實遠遠超出日本的想象,顯然日本低估了這些問題的復雜性,高估了自身的外交協調能力,更是錯估了對方的戰略意圖和國內反應,致使安倍外交總決算遭遇觸礁風險。
日俄領土問題難解,和平條約簽署無望。安倍再次執政之后,將發展對俄關系置于重要位置,不斷通過積極的個人外交構建同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親密關系,以此來解決兩國的歷史遺留問題。盡管日俄之間圍繞此問題始終存在著溫差,但安倍從未放棄過努力。
2018年11月14日,日俄領導人在新加坡舉行會談,一致同意以1956年《日蘇聯合宣言》為基礎推進談判。12月,雙方在出席G20峰會期間,圍繞解決日俄領土問題和締結和平條約問題,重新確立由兩位領導人直接領導的談判新框架,擬加速推進相關談判。日本國內甚至出現時間表,即在普京出席2019年6月大阪G20峰會時簽訂《日俄和平條約》。
然而,事態的發展并非如此。在談判過程中,雙方的立場分歧呈現截然對立之勢。俄羅斯將日本必須承認俄羅斯對有爭議的南千島群島(日稱北方四島)的主權作為進行和平談判的前提條件;日本擬將引進部署陸基宙斯盾導彈防御系統,以及島嶼移交后可能駐扎駐日美軍等,俄方認為日美同盟對俄構成威脅;近期因上調養老金領取年齡等原因,普京的支持率下跌,以及俄國內對領土問題的民族情緒激烈,等等。對于俄方提出的條件與顧慮,日方難以接受、滿足和解決。據日本共同社報道,俄方已拒絕啟動1956年《日蘇共同宣言》寫明的移交齒舞群島(俄稱赫巴馬伊群島)和色丹島(俄稱施科坦島)兩島的磋商。日俄談判將面臨再次擱淺的風險。
日朝首腦會晤難實現,日韓摩擦更是添堵。安倍政府以朝鮮核導威脅為由突破國內防衛政策限制,在外交安保方面對朝采取強硬政策。2019年3月,日本海上自衛隊以執行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決議為由,在朝鮮半島西側海域實施警戒監視,防止朝鮮在海上走私石油制品。另一方面,美國總統特朗普、韓國總統文在寅改變對朝態度,實現美朝、韓朝首腦會晤,美日韓對朝協調外交難以持續,日本對朝強硬態度面臨孤立。為避免在朝核問題上進一步被邊緣化,安倍不得不放寬對朝策略。5月初,朝鮮兩度發射疑似短程導彈的飛行物,面對朝鮮的這類行為,以往日本會升級戒備態勢并推高外交攻勢,但此次卻表示未發現朝鮮的發射行為對日本的安全保障立即造成影響。日本低調處理此事,實為不影響對朝外交的大局,卻也體現出日本對朝外交的無力。
問題是這種對朝示好的態度沒有得到朝鮮對等的回應。安倍重視發展同特朗普的個人關系,希望特朗普能夠勸說朝鮮與日本開展對話,但特朗普吹噓與朝鮮領導人關系“非常好”,卻沒有在日朝關系上提供實質支持。G20峰會之后,特朗普更是借訪問韓國之機,在朝韓非軍事區實現第三次特金會。看著美朝韓領導人并肩而立的場面,日本內心應該是五味雜陳。曾經極力推動的美日韓同盟幾無可能實現。
7月1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對韓三種半導體材料的出口管制。日本為避免國際輿論指責其違背自由貿易的原則,強調此舉是出于對國家安全的考慮。日媒提出韓國企業在執行對朝制裁中有過不當記錄,文在寅政府為維系朝韓關系過于“遷就”朝方等理由。而這三種半導體材料具有軍民兩用性質,日韓政治信任受損的情況下,日本擔心這種材料會轉移到朝鮮,危及日本的國家安全。日本同朝韓撕破臉皮,必然會激起朝韓兩國對日激烈的民族情緒。
綜上所述,安倍外交總決算中的兩大核心議題暫且以雄心開場,觸礁收場。所幸中日關系仍維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兩國領導人在G20峰會達成多項共識,為安倍的東北亞外交起到錨定作用。日本成功舉辦史上規模最大的G20峰會,彰顯了日本的國際存在感和外交影響力。同時,中日、美日關系的總體穩定,維系了日本東北亞地區外交的相對平穩。
日俄關系難有突破,不至于拖累自民黨的選情。日韓關系交惡,能夠激起日本國內部分民眾長期存在的民族情緒,這部分選民將可能轉化為選票支持自民黨的對韓強硬政策。由此,安倍在參議院選舉結束前,將會讓對韓出口管制的“子彈”再飛一會兒,并不會急于解決。不過,選舉結束后,安倍興許應該反思其“外交總決算”,作為可能執政時間超過日本歷屆首相的政治家,留下何種外交遺產將決定其在日本政治歷史上的地位。
(束必銓,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