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思與言:公共演講的奧秘

一、著者印象
多年來,我在出任駐外大使或總領事期間,近距離接觸過一些來自國內的知名學者,大都富有才情,充滿個性。不過,像世佑教授那樣既有才情和個性,還有真學問,而且很有文采,口才也厲害,還不太喜歡熱鬧,不愿意多講的學者,似不多見。他堅持婉拒CCTV百家講壇的盛情邀請,卻大老遠從北京專程跑到西安,為中國政法大學一對法學專業本科畢業生作證婚演講,學生家長可能還忘了應該像哈佛、東京大學等校的邀請方一樣,先給他訂好機票,但他并不在意,就請自家閨女代訂機票,只求不讓法大的畢業生失望。這樣的知名教授在當下的中國恐怕更是罕見,將來大概可以寫入當代版的“儒林外史”了。
我在舊金山擔任總領事期間,世佑教授正在斯坦福大學訪問和研究,我多次約請他參加我館的學術文化活動,與他暢談學問人生,還近距離感受他的演講風采,很受啟發。
無論讀世佑的文章與著作,還是與他交談,或聽他演講,我都不難感覺,這是一位治學嚴謹,既愿意對朋友掏心窩子,當諍友,也習慣于向權力說真話的歷史學家,又是一位思維敏捷,道理深沉的思想家,還是一位不說則已,一說就是言必有據,出口成章的演講家。雖然他自己反復聲明此生成不了什么家,什么也不是,但在我的視野里,他就是一位集歷史學家、思想家與演講家于一身的實力派學者,值得敬佩。以前我只知道他是湖南人,是知名的湘籍學者,見面敘談之后才知道,他也是益陽人,我們兩家相距還不超過4公里,我有理由為家鄉益陽和湖南培養過這樣的學者而感到欣慰和驕傲。
近年來,我還接觸過世佑教授在浙江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同濟大學等名校的同事和弟子,他們都交口稱贊我這位同輩鄉黨的口才與文才。他們讓我知道,在高手如林的杭州四大名校回歸浙大時,世佑是校方邀請參加新浙大校園巡回學術演講的12位教授(含院士)之一,他還兼擅詩、詞、聯、賦,所以在西子湖畔享有“三湘才子”之譽。在他即將調離西子湖畔時,浙大BBC有個帖子就叫“郭世佑要走”,引發浙大校園的挽留風暴。他被挖到中國政法大學之后,浙大BBC再擬一個標題“郭世佑走了”作為結尾。在法大那個連歷史本科專業都沒有的法學強校,學生選他的通識選修課還要占座才行,法大學生還有自動投票評選“最受學生歡迎的十大名師”的傳統,不止一次給這位“非法學”教師留有一席之地。法大無疑是國家培養優秀律師與法官的搖籃,能說會辯的教師多得是,但有一年,為了迎接教育部的本科評估,需要辯論賽的好成績,校長不僅委托世佑教授主編“法大人札記叢書”,還與校團委一道請他出山,兼任校辯論隊的總教頭,率隊出征,結果就把北大、清華等北京高校通通打敗,使法大躋身全國前三強。
世佑教授的教職生涯能有這些記錄,恐怕要有點真本事,能者多勞,這些都離不開他的出色口才與文才,還有他對教職與學生的真誠。他離開法大已有好幾年了,法大的校園還流傳著這位“演講家”與辯才的口碑和名師的故事,那是一點都不奇怪的。
二、演講特點
任職舊金山總領事期間,我有三次享受世佑演講的機會。第一次是在2013年底,北加州湖南聯誼會為他舉行隆重的餞行晚宴,我應邀陪同。該會創始人、辛亥元勛黃克強先生的孫女黃儀莊大姐因久聞世佑的演講口才,執意要他作餐前演講,“不講不行”。第二次是2014年3月,由本館與美國猶太人委員會等在舊金山聯合主辦“何鳳山義人精神國際研討會”,我特邀他以歷史學家的身份,作主題學術報告,支持本會,協助我們彰顯益陽籍的民國杰出外交家何鳳山的歷史地位與精神境界。他二話不說,準時到會。第三次是同年4月底,湖南師范大學北美校友會在舊金山舉行成立典禮,世佑是該會的發起人,也是該會的顧問,他受母校之托,作答謝演講,還邀我作嘉賓致辭。我既是舊金山總領事館的代言人,也是曾經在岳麓山二里半進修一年的湖南師大校友,靜聽世佑深情生動地回溯母校于抗戰烽火中呱呱落地以來風風雨雨八十年的艱辛歷程,要言不煩。這三個演講的錄音整理文本都收進了演講集,讀之倍感親切,往事如昨。
在我看來,世佑教授的演講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的特點:
第一,不用講稿,擅長即興發揮,隨手拈來,但他需要預熱,剛開始講時有點慢,尋找感覺,經過三五分鐘后,語速就能進入勻速車道,娓娓道來。如果現場越安靜,他的預熱速度就越快。說到某些重點問題時,他很擅長個案分析,絲絲入扣,既有論點,更有論據,史料與史論呼應,有些重要史料還能全文背誦,這大概就是他作為歷史學家與眾不同的演講功夫。還有,他的旁證與警句齊上,情到深處,只見語速狂飆,文思泉涌,神采飛揚,這才真叫“文史不分家”。我記得,由我主持的“何鳳山義人精神國際研討會”可謂高朋滿座,高手如林,唯有世佑教授的發言沒有講稿,他坐在主席臺上侃侃而談,先用英語作簡要而得體的開場白,再用母語展開報告,請同聲英文翻譯配合。此會閉幕時,他被與會者公認為本次國際論壇最有學術分量與學者風采的主題報告人,向他敬酒的與會學者和嘉賓不少,幸虧他的酒量不小,還見過大世面,可以進退自如。
第二,演講主題并不限于他的歷史學與法律史領域,其思想儲備深邃,表達卻能淺出,常發他人所未發,不搞人云亦云。在湖南聯誼會的送別晚宴上,他在聲聲答謝與感恩之后,話鋒一轉,借“期待”與“建議”之名,向旅美湖南同鄉們直言不諱地提出兩個問題:一是湖南聯誼會是為一個退休的省委書記要過來辦畫展而成立,這樣的善意會不會讓故國家鄉7100萬湖南父老鄉親對你們產生某種誤解,甚至輕蔑?二是湖南聯誼會除了援助湖南貧困山區,參與“希望工程”之外,能不能為改善家國的現狀與未來做點別的,為推進中國的民主與法治,實現家國的長治久安,提供一點湖南人的智慧?他還把餐廳當課堂,提醒在場的旅美鄉親:“希望工程”的實質與功能需要重新認識,它涉及到對九年義務制教育的實效與各級政府的責任兩個賬本的清理。還說,在目前中國的應試教育模式下,捐資助學頂多有助于個別困難的子女在爭當考試機器的競賽中勝出,把別的孩子比下去,可以幫助個別孩子和家庭脫貧,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實際意義?顯然,我平時稱他為“思想家”,并非沒有學理依據。
第三,條理清晰,結構完整,只要啟動錄音設備,如實地筆錄出來,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不需要作多少修改。在何鳳山國際論壇的主題報告中,針對何鳳山既不畏懼挑戰希特勒法西斯主義的風險,也不顧民國政府的勸阻,挺身營救奧地利領區的猶太人的義舉,還有何鳳山平時避而不談,即便是在回憶錄中,也僅僅將自己的壯舉輕描淡寫,世佑教授就把這個做法稱作“何鳳山現象”(the second point of Ho Fengshan Phenomenon),進而追問他為什么能這樣做?還有,今天的中國同胞都知道加拿大的白求恩,為何還不如以色列人、美國人更了解湘籍外交家何鳳山?層層深入如同剝筍,直逼內核,暢快激昂地托起何鳳山高于“道德境界”之上的“天地境界”,他讓全場鴉雀無聲,聽者心悅誠服,跟著他的追問走近沉思,至今讓我覺得蕩氣回腸。
第四,語言精練,亦莊亦諧,他經常惹得大家笑,自己卻不笑,浙大與法大的學生叫他“冷幽默”。據說如今有些教師的課堂風格與他相反,教師自己笑,學生不笑,不知何故。
說到這里,不禁想起前年6月,我在北京還聽過世佑教授的另一場演講,即他在寶貝獨女的婚禮上,對現場嘉賓真誠告白“父親的壓力”,還對新郎、新娘各給一句輕松活潑卻回味無窮的叮囑,他的一席話就把全場嘉賓感動得幾乎個個淚流滿面,他自己卻沒一點事。這位教授父親的那個致辭錄音文本好像還沒來得及收進《思與言》,我建議盡快出版續集,收進此篇,雖然它早已傳遍天下華人群,連《新華社每日電訊》都破例為這位令人敬畏的直言教授做過一回搬運工,然而,快餐式的過目畢竟還不能完全取代紙質版的經典閱讀。
公共演講作為一項歷史悠久的說話藝術和技術,至今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許多大學將公共演講作為一門基礎課或公選課,這是理所應當的,一名合格的大學生就應該具有此項能力。但在如今傳播媒介的選擇相對自由與多元的時代,演講者即便訓練有素,甚至還有大家看重的顏值加持,在演講現場,恐怕也要面對以一對多的緊張感、智能手機的注意力競爭、在抖音快手上練就了好口條的挑剔受眾等等諸多挑戰,無論怎么事先彩排,都離不開基本的知識儲備與詞匯、閱歷的積累、現場應變的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等等。世佑教授似乎就是一個天生的演講家,幾乎擁有全部的演講條件,總能讓受眾于聆聽時收獲樂趣與新的智慧。我們不妨多讀一讀《思與言——郭世佑演講集》,尋找和感悟他的演講奧秘。
2019年7月8日于邁阿密之旅
附:
七律
世佑鄉賢演講集出版有賀
袁南生
2019年7月6日晨07:40于邁阿密
金山緣鑄樂相從,
演講書成慰我情。
云貫中天垂月影,
寒凝大地喚春聲。
真言句句傳華廈,
佳話篇篇醒世塵。
市井有誰知智嘴?
揚帆學海志無垠!
謹步袁大使南生兄真情勖勉之韻律誠謝越洋美言
郭世佑
2019年7月7日11:00于滬上桂廬
資湘咫尺異邦從
第十一輪最放情
首府長途品麴蘗
金山豪邸溢鄉聲
掏心警句關家國
瀝血真言抖宦塵
換盡新衣誰識楚
軺期有度義無垠
(本文原題為《歷史學家的演講風采》。作者袁南生為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外交學院教授,中國國際法學會常務副會長,曾任中國駐津巴布韋等國大使、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外交學院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院長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