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如何建設鄉村振興示范村?上海這樣做

你知道上海有多少個自然村嗎?1500余個。
7月15日,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從上海市農業農村委獲悉,近年來,上海的鄉村不斷歸并或升級改造。國家實施“鄉村振興”計劃以來,上海更是“掛圖作戰”狠抓落實。
2018年6月,上海啟動首批9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2019年,第二批27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已啟動建設。各村規劃已基本形成成果,建設工作也已陸續啟動,將于2020年上半年初顯成效。預計到2022年,上海將建成鄉村振興示范村90個。
7月12日,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方芳、黎而力,全市涉農區分管領導以及來自相關鎮、村的干部,先后來到奉賢區青村鎮吳房村、閔行區浦江鎮革新村和浦東新區周浦鎮界浜村實地調研,尋找上海振興鄉村的路徑。
澎湃新聞記者隨同走訪發現,這些鄉村或集中居住規劃,或旅游反哺農業,或國資入股,為上海大都市的鄉村振興之路,尋找自身特色和可能。

上百戶村民搬遷至2個集中居住點
這幾天,閔行浦江鎮革新村的黃家宅和徐家宅,一片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一套套白墻黛瓦的農家宅院揭開面紗……
公開資料顯示,黃家宅歸并點被沈莊塘、磚灘港、朱家溝頭環繞,河道采用箱型砌塊、景觀迭石等生態護岸布置,使居住區與自然景觀有機結合。而在徐家宅歸并點,宅河穿越了大半個歸并點,未來的沿岸將成為游覽路線,遠遠望去,浮橋已清晰可見,一派小橋流水人家景象。
作為全市第一批鄉村振興示范村之一,目前革新村農民集中居住已完成90%以上,124套易地新建的農宅已經結構封底,預計2019年底,村民將從16個分散居住點“平移”到2個集中居住點,開始新的生活。
“124幢農民集中居住房并不是由鎮村統一建設,而是由每家每戶自建。我們采取的是統規自建的方式,一方面由村里統一規劃、統一風貌,另一方面又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浦江鎮政府辦主任許曄婷介紹,今后,農民住到集中居住點上,生活將更加便利,污水處理、天然氣入戶、垃圾廂房改造、架空線梳理、巷道改造等大量配套工程也將在近期完工,古樸又不失便捷的全新鄉村生活正向村民們走來。

旅游經濟反哺農業
說起周浦界浜村,你可能陌生,不過說起周浦花海,是不是要豁然開朗得多?
2018年,上海市浦東新區周浦鎮界浜村成功創建上海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到2019年,積極創建鄉村振興示范村,受到上海市領導關注和肯定,2019年已榮獲上海市文明村及“市民修身行動”市級示范點。
事實上,界浜村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全村耕地面積中桃樹種植占53%,大面積種植桃樹可以追溯到1958年,現在的桃樹大多也有二三十年的歷史了。盛夏時節,鮮果滿枝,在很長時間里都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界浜村除了做強水蜜桃產業,周浦花海生態園的建設,為村民帶來了土地流轉收益和工資性收入。每年春節,“花海”都會對流轉土地的村民發放贈票及農產品,同時優先招收本村村民,幫助解決就業問題,提高村民收入。

此外,近年來,隨著迪士尼的建設,界浜村的區位優勢進一步發揮出來,界浜村鼓勵村民開辦、打造特色桃文化主題民宿,民宿可自營,也可引入專業團隊經營管理。民宿內可銷售本地農家蔬果和菜肴、小吃,增加村民收入。轉變桃園經營管理模式,開放水蜜桃觀光、采摘等功能,限定區域采取共享模式,游客可認購打造專屬“小果園”,旅游經濟成為村民收入新的增長點。
如今,漫步界浜村,整潔的院落環境、精致的花卉擺設、引人矚目的院體墻繪,一戶戶農家既保持了原汁原味的鄉村特色,又在村民們的巧心裝扮下因地制宜辟出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
附2018年度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名單: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