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茅獎”得主周大新:18歲當兵后最大愿望就是寫一本書
7月12日,在人文社主辦的“與故事講述者面對面——茅獎系列沙龍活動”中,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獲獎者周大新就他的獲獎作品《湖光山色》與讀者進行了分享。文學評論家、《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以及文學評論家、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付如初參與了對談。
1981年3月14日,病中的中國作家協會主席茅盾致信作協書記處,希望捐獻出二十五萬元稿費設立一個長篇小說文藝獎金的基金,以此鼓勵和表彰最杰出的長篇小說創作。同年3月20日,茅盾文學獎委員會成立,每四年推舉一次。今年恰逢第十屆茅盾文學獎(下文簡稱“茅獎”)開評。前九屆茅盾文學獎共計推舉出43部優秀長篇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作品有18部,人民文學出版社曾于1998年起出版“茅盾文學獎獲獎書系”,收入該社出版的獲獎作品。200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也編輯出版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

作家周大新先生的創作歷程從1979年開始,《湖光山色》出版于2006年4月,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201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周大新文集》共二十卷,其中包括長篇小說十卷(共八部),中篇小說四卷,短篇小說兩卷,散文集三卷以及電影劇本一卷。

周大新的《湖光山色》以丹江口水庫為地點,描述了一個曾在北京打過工的鄉村女性暖暖的故事,依山傍湖生活的她因一段楚長城的意外發現,而走上了一條新路。小說寫的是春種秋收、擇偶成家、生病離婚、打工返鄉、農村旅游這些當下鄉村尋常的生活事件,展示的是對人性嬗變、歷史遺產和權力運作的思考。
周大新也在這部小說中探討了鄉村表層生活的巨大變遷和當代氣息,同時也發現了鄉村中國深層結構的堅固和蛻變的艱難,這些內容在現在看來仍舊具有現實意義。
周大新說:“《湖光山色》是我2000年初到丹江口水庫周圍走了一圈以后寫作的,丹江口水庫就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現在北京河的水源,有三分之一是我們家鄉的這個水庫的水。我當時沿著這個水庫走了一圈,接觸了很多農民,我就很想寫寫他們的生活和困境,最后這個作品的獲獎也是對我們鄉村生活的一種關懷?!?/p>
《湖光山色》:最早的“逃離北上廣”作品
《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談道:“周大新的創作我比較熟悉,他始終在尋求一種突破,早期的時候從散文、中短篇小說開始,后來有了《第二十幕》這樣的驚心動魄之作,《湖光山色》得到廣泛認可也是因為它更為直接地面對了當前劇烈變革的現實生活,特別是年輕人的生活,它把整個城市的新與舊,人的內心與世道之間的矛盾,很好地揭示出來?!?/p>

《湖光山色》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暖暖,寄托了周大新對理想女性的推崇:“我從小生活在的鄉村里接觸的女性都非常善良,在我的意識里,在兩性中間女性承擔了建設性的事情更多,男性好打架、吵嘴,甚至動手殺人,戰爭也基本是男性干的事情。女性養孩子,照顧家庭,所以我一旦寫到女性,就想把我對她們全部的喜歡呈現出來?!?/p>
《湖光山色》最為“重頭”的內容還是它對鄉村社會劇烈變革的揭示:一方面舊的秩序還在,那些落后的和先進的東西都在,作品寫到暖暖回到家以后,有一天早上忽然聽到外面有吹喇叭的聲音,娶親的聲音,竟然結的是冥婚,這類東西在貧瘠的土地上還是廣泛存在的。另一方面,商品法則、市場規則和商品社會對農村的沖擊也日盛一日的展開,周大新用很多筆觸寫對人心和人性的爭奪,這表現在對暖暖的丈夫曠開田的描述:那么一個純潔、木訥的人慢慢墮落成油滑、黑暗的人。
“這個作品也絕非只寫黑白,比如詹石磴這個人物,這個人后來從權力的巔峰墜落之后,讓暖暖感到他的那種無奈,他趴下來爬不起來的狀況,通過他映襯了暖暖內心的高貴,這個形象也塑造得非常成功?!绷壶欪椪f。
周大新認為看人不能簡單地看一面,每個人都有陰暗的東西,只是大家平時把它關在心房一角,不讓它釋放出來?!叭绻阌龅侥承┣闆r,可能會突然把你內心黑暗的東西釋放出來。詹石磴就是因為權力把他黑暗的閘門打開,一旦喪失權力以后,他不是絕對的壞人,我生活中有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殺人犯,他為他的妻子殺人,結果他走向刑場回頭跟他妻子告別的時候非常感人?!?/p>
周大新的編輯付如初說:“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中,兩大題材占的比重很大,一是鄉土題材,一是革命歷史題材。前者對中國作家來說創作難度非常大,因為鄉土題材的作品非常多,你如果沒有特色根本出不來。但是《湖光山色》脫穎而出,它最早寫到逃離北上廣的話題,暖暖從北京城回到鄉村,這種超前性、這種預見性都是這個小說特別值得讓我們閱讀和值得記住的地方。另外,在欲望面前你能夠守得住還是會迷失,其實這是《湖光山色》探索的特別重要的方面,也是這個作品有生命力、能夠突破鄉土題材的題材限制的更廣泛的意義?!?/p>
持續尋找新的寫作路徑
編輯付如初也見證了周大新一直以來的創作:“我從很小的時候看周大新老師的《走出盆地》改編的電視劇,后來有機會編周老師的《曲終人在》《天黑得很慢》,包括編輯周老師的文集,熟悉了他所有的創作,內心覺得這樣一個作家,表面看上去他是永遠都在扎扎實實貼著生活寫作的作家,但事實上他就是在生活之外還有特別多的美學追求,他不斷在探索,其實每部作品都有結構上的匠心。比如《湖光山色》這本書分乾卷和坤卷,里面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概念來結構整個篇章,我覺得他把農村的變化,包括農村的倫理變化,在商業的沖擊下的這種變化寫的很充分?!?/p>
梁鴻鷹說周大新一個給自己印象比較深的作品是《曲終人在》,“他不想按部就班地以第三人稱全知全能的視角來寫,他設計26個采訪者,通過這26個采訪者寫26個故事,把歐陽首長的一生,把他的無奈的生活寫的非常好,他牽扯到對很多問題的反思。這個社會跟每個人都有關系,并不是跟權力者,無論你是做飯的還是看自行車的,跟每個人都有關系。”
周大新最近的長篇《天黑得很慢》也引起了大家的討論,這部作品是在周大新的“采訪體的小說”之后的一種新的探索:用口述體這樣的形式?!爸艽笮驴偸窃趯ふ乙环N新的路徑,這個路徑能夠達到他對世界的理解,也能讓小說更好的走進讀者。他總在探索,說明他對這個世界保持一種清醒和敏銳的觀察?!?/p>
談到茅獎,周大新說:經過這么多專家的挑選,這些作品肯定都是在當代長篇小說創作中比較成功、比較好的、比較大的作品。給一點鼓勵,其實對作家挺有好處的。因為經常寫作,一個人面對稿紙、面對屏幕,非常寂寞,特別寫的時間長了,一部長篇寫了幾年以后他會對自己產生懷疑。這時候作品出來以后,作家希望聽到社會的反饋,評論家、讀者直接的反饋當然好,如果有獎項給大家鼓勵,這肯定是一種安慰。對于其他作家也是一個參照,是一個善意的提醒或者指引。
周大新是河南南陽人,南陽曾走出過如姚雪垠、二月河等作家,也是當代一個“出產”作家的重要地方,周大新談道:“南陽比較窮,大家都想掙錢,寫作也是掙錢的一個辦法,我最初寫作就想掙稿費,坦白說我不是很高尚的,只是后來隨著寫作不斷的接觸,我才想到更大的問題,但是最初寫作我就想掙點稿費茍且生活。第二個原因,當地老百姓對寫作的人特別尊敬,特別崇拜。這就無形中鼓勵年輕人去寫作,我又是在這種氛圍中長大的,我18歲當兵以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寫一本書。”
關于馬上要揭曉的第十屆茅獎評選,梁鴻鷹談道:“我認為茅獎偏好的作品的特點就是現實主義,最終還是現實主義的東西更有人緣。這四年以來作家們的創作也呈現很大的變化,但是現實主義的主潮還是很明顯的?!?/p>
梁鴻鷹回顧了之前獲獎的作品的特點:金宇澄的《繁花》在文體上有探索并對生活有細膩的揭示,李佩甫對《生命冊》現實主義的堅守,都很值得看。畢飛宇的《推拿》,格非的《春盡江南》這些作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回憶性的,是反復回到故鄉,《湖光山色》也有故鄉的影子,你生活經歷當中的那些事情,故鄉的記憶,在里面扮演很有力量的角色。這些作品隨著歲月的淘洗,有些慢慢的黯然失色,后浪推前浪,但是總的來說還是能夠經得住考驗。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