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通教育”輸出另類:海門教師團援助昆山期滿后“分手”
雖貴為全國百強縣之首,昆山也需要“扶貧”。三年前,昆山市政府分管教育的市領導帶隊前往南通海門,和當地簽下一紙合約,共辦新成立的昆山柏廬高級中學。
隨后,海門教育名師曹新春南下昆山,掛帥柏廬高級中學,并帶去了一干教學管理團隊。據公開報道,三年后的今天,柏廬高中首屆畢業生考出了98%的本科達線率。
但就在柏廬高中“一炮走紅”、家長交口稱贊的關口,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卻從柏廬高級中學官方微信號獲悉,海門教師團隊卻要撤走了。
柏廬高中6月底發出的聲明稱,昆山和海門兩地簽下的三年合約期已滿,經兩地政府協商“不再續約”,海門20位教師將返回海門工作。
不少家長對此表示不解。有家長向澎湃新聞表示,當年就是沖著“海門教育”這塊牌子去的,為什么三年期滿就結束,不留下人家繼續合作呢?
昆山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海門老師的撤離,是在可控范圍內的正常師資調配,“昆山有信心在不續約的情況下,也能把學校辦得更好。”
昆山市教育局一位此前曾數次接待海門教學團隊的負責人也向澎湃新聞表示,海門教學團隊撤走,對柏廬高中的教學質量,“幾乎沒什么影響”。
另據澎湃新聞向知情人士了解,此次雙方“分手”背后有多重原因,雙方既有教育理念的差異,也存在實際磨合中的“摩擦”。
澎湃新聞注意到,昆海合作辦學并非孤例。作為全國基礎教育的“高地”,南通教育在江蘇省內“開枝散葉”、“多點開花”,和不少兄弟城市都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合作辦學。

海門南下昆山“扶貧”
2016年,昆山中學搬遷后,原校址上誕生了昆山柏廬高級中學。其官網顯示,該校系公辦高中,直屬昆山市教育局。
誕生伊始,柏廬高中便有大動作。據公開報道,2016年8月中旬,時任分管教育的昆山市副市長江皓一行前往南通海門,和海門簽署了兩地教育合作辦學協議。
坊間一直說,“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在基礎教育方面,南通向來光環繞身,南通高考高分段人數近年來一直位居江蘇前列。
根據兩地協議,昆山以委托管理的模式,委托海門教育團隊對柏廬高中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教育教學管理。當時提出,力爭在三年內,讓該校在昆山市內外都具有影響力。
隨后,海門市派出名師曹新春南下昆山,擔任柏廬高中校長,和他一道前去的還有若干名海門優秀教師。
澎湃新聞從柏廬高中官網看到,這三年來,海門市教育局或教育專家團隊,數十次到柏廬高中進行督導、調研和交流,實時了解合作辦學情況。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高考,柏廬高中的本科達線率達到了98%,明顯高于昆山今年總的本科達線率(92.5%)。
這個成績讓不少家長喜出望外。有柏廬高中高二學生家長表示,在家長看來,這個成績是對柏廬高中成立三年來的肯定,也是對前來“支教”的海門教育團隊的肯定。

海門團隊“離場”,昆山家長急了
然而,就在兩地教學合作剛剛結出碩果的時刻,海門團隊卻“突然”離場。
柏廬高中6月27日發出辦學公告稱,昆山和海門兩地政府間的合作協議已經到期,兩地協商不再續約,海門20位教師將返回海門。
柏廬高中稱,學校接下來會進一步充實骨干教師隊伍,打造一流的師資和優秀管理團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公告稱,該校目前有專任教師122人,其中高級教師14人,并強調其優秀教師來源廣、儲備多。
柏廬高中表示,新學期,學校將又有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骨干教師和團隊加盟。
然而,不少家長對此并不買賬,并表示,對所謂“三年合約”并不知情。有家長表示,若不是有海門團隊,他們也不會選擇柏廬高中,學校此舉“涉嫌欺詐”。
昆山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揚子晚報》采訪時表示,柏廬高中的主力軍還是昆山本地教師,海門老師的撤離,是在可控范圍內的正常師資調配。該負責人表示,昆山有信心在不和海門續約的情況下,同樣將學校辦得更好。
昆山市教育局一位此前曾數次接待海門教學團隊的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表示,海門教學團隊撤走,對柏廬高中的教學質量,“幾乎沒什么影響”。
他說,平心而論,海門的教學團隊始終是盡心盡責,為柏廬高中作出了巨大貢獻,昆山以及柏廬高中都學到了很多。但從教學的角度講,南通“高壓”教育模式,放在昆山所在的蘇南地區,確實也存在一些理念上的碰撞。
據其透露,盡管很多家長對柏廬高中這屆的高考成績,以及對海門團隊高度認可,但也曾有個別家長打電話到學校,反映孩子學習壓力太大,繃得太緊。
至于有家長說,海門團隊撤走,是因為“高壓學習模式”,影響到了蘇州本地教師業余的補課收入,該負責人表示“一派胡言”。
針對海門昆山不再續約的緣由,以及這三年的收獲,澎湃新聞致電海門市教育局多位局領導,以及這三年來擔任柏廬高中校長的曹新春,均被告知“不接受采訪”,“不好多說”。

“南通教育模式”的輸出地圖
海門,以及南通對外輸出優秀教學管理經驗,遠非昆山一地。澎湃新聞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昆山海門兩地此番選擇不續約,背后存在多重原因。
比如,推動力不足。昆山和海門兩地系點對點合作,不像徐州,在2016年是以市委、市政府的名義,作出了“基礎教育全面看南通”的重要決策部署。
因此,在行政力量的推動下,徐州和南通的教育合作是全方位、大力度的,徐州11個縣(市)區均與南通縣(市)區建立了對口合作關系。
海門是和徐州經開區合作,共建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級中學。該校官網上,海門市教育局原局長何新作為特聘專家,名字位列學校黨支部書記和校長之上,主要工作為“把握全局,指導學校發展的方向和高度”。此外,主持學校全面工作的校長俞祝強,也是一名從海門調往徐州的“干將”。
另一個蘇北地級市宿遷,同樣將目光鎖定在南通身上。今年5月,宿遷下屬的沭陽縣,在南通如東進行教育合作交流,宿遷市委書記張愛軍親赴活動,足見其對兩地合作的重視。
沭陽如東中學正是由宿遷沭陽、南通如東兩地合作辦學。如東縣教育局原局長周桂官,自2010年學校成立起,赴沭陽擔任該校首任校長至今。
還有宿遷鐘吾國際學校,其教學總監正是出自南通的全國特級名師李庾南。
然而不難發現,相比蘇北,蘇南地區和南通的類似合作更少。知情人士認為,從基礎教育質量,以及人才吸引力的角度,蘇南和南通之間的差距,并不像蘇北部分地區和南通之間那般明顯。
同時,蘇南教師對南通“技術扶貧”團隊的認可度,往往也不如蘇北那般強烈。因此,這或是昆山舍得放走海門,以及在海門團隊撤出后,表示有信心同樣辦得更好的原因所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