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食物共享⑤ |都柏林:從廢物利用農場到草根營建花園
如何讓食物得到應有的尊重并物盡其用?食物共享,強調共有食物、共同開展食物生產,以及共飲共餐。所共享之物,既包括原材料,也包括產品;既包括服務,也包括能力以及空間。本系列文章基于SHARECITY項目的編譯和整理,對全球8個城市的食物共享行動加以推介。本篇將介紹都柏林的兩個案例。
都柏林是愛爾蘭的首都和最大城市。都柏林大都市區現有124萬人口,約占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是愛爾蘭的商業和文化中心。
自1990年代中期開始的10年,都柏林歷經快速增長、擴張和外部投資流入的過程;2008年受全球經濟危機以及房地產市場崩潰影響,失業率攀升,在2012年到15%;自2014年起,經濟逐漸改善。當前都柏林云集若干全球制藥公司和信息與通信技術公司,并吸引了包括微軟、英特爾、谷歌、亞馬遜、臉書等大型跨國公司作為運營基地。盡管都柏林在全球城市指數排名中列為第44位(2018年),在未來潛力評定上卻有不俗表現。
自1990年代末開始,都柏林就呈現出人口凈遷入的高趨勢,吸引了來自歐盟及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亞等國的學生和專業人口流入。目前都柏林人口中有五分之一出生在外國。
一方面,都柏林的生活成本壓力一直超出愛爾蘭平均水平,增加的人口、復蘇的經濟以及2008年以來城市開發的不足,導致房價和租金快速增長,并使得無家可歸者人數漸增。都柏林有15%的人口無法獲得充足營養的餐食,2016年的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名中,都柏林位居第24位。另一方面,都柏林卻在2015年獲評歐洲首都居民整體滿意度十佳城市之一。
在SHARECITY100數據庫中,都柏林已有44項城市食物共享行動,其中73%分享的是多種事物(multiple things,既包括食物和工具,也包含知識與技能),其中知識和技能分享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食物,再次是堆肥、設備與種子分享。本文將對都柏林兩項食物共享行動加以介紹,分別是都柏林的城市農場以及哈德威克街社區花園。
都柏林城市農場:利用消極空間種養食物
都柏林城市農場是一座建設中的低碳少廢的三層可持續農場,希望“利用本地的雨、本地的堆肥和本地的陽光種植出食物”。其理念在于,把消極空間轉變成對社區帶來收益之場所,成為柏林市中心老舊工廠中生長出來的新創意社區。
2012年9月1日,城市農場獲得了巧克力工廠的車間和屋頂空間,項目團隊對工廠藝術空間拆掉的屋頂加以回用,建成了魚、雞、蜜蜂和不少于160種馬鈴薯的生長之地。他們在此開展探索并展示集中型都市種植技術,建造了若干可容納社群活動的設施,并組織傳授技術的工作坊,包括食物生產、木工、節能系統、生態循環,以及社區自給自足的無殺蟲劑種植的實踐展示。
農場中配備了水培系統、種植桶、垂直作物生長床以及蠕蟲塔,這些都是由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制作而成。廢棄物全部采用貨運自行車收集和搬運到屋面堆肥設施之中。城市農場利用屋頂堆肥,減少廢物量,致力于降低城市的碳足跡。

(來自于http://www.urbanfarm.ie)
該項目與本地其他商戶合作,安裝和維護屋頂菜園、堆肥設施以及其他創新型城市種植項目,達成健康的食物生產、鄰里復興和社區參與的目的,并與本地組織合作,為社區提供食物種植技術培訓。
城市農場也兼具教育中心功能,它成為了一個農業學校,這里還成為“為自己種植食物” (Grow It Yourself)運動的中心,因為呼應了當今很多都柏林市民對于接觸真實的自然的需求。
其實,城市農場創辦者道格拉斯及其伙伴并非創造綠色空間的首創者。“碼頭上的樹”項目就曾計劃把都柏林碼頭廢棄的水岸轉變為綠色空間,然而受困于繁瑣程序尚未實施。意大利城市米蘭的“垂直森林計劃”(Bosco Verticale project)業已建成投入使用。在垂直森林成功的鼓動下,米蘭提出BioMilano方案,試圖建設“介于城市、自然和農業之間的過渡狀態”,“為城市經濟的嶄新模式提供能量之源泉”。
道格拉斯的成功在于,他從小處著手,所需的一切,不過是幾平方米的建筑屋頂,若干廢棄材料,以及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付出辛勤勞動的汗水。除了巧克力工廠改造而成的城市農場,他們還在貝爾維德學院建起了城市農場,專門供教師、學生和周邊社區使用。
他們在溫室實驗農場中,探索和展示各種可持續的農業技術;在獲準之下,也把學校屋頂開辟為農場空間,還在屋頂設置了四個蜂巢養蜂。學校農場全年為學校供應新鮮農產品,馬鈴薯、西紅柿、辣椒、花卉、魚、蜂蜜和雞蛋,都在學校內生產并在學校中消費。

哈德威克街花園俱樂部:在種植中療愈
與都柏林奧康奈爾街(O'Connell Street)的喧囂一步之遙,哈德威克街花園俱樂部的成員們聚集在一個花園里種植食物,他們都是當地社區的居民。本地蜂蜜(Local Honey)項目養殖的蜜蜂則忙于從兩座紅磚公寓樓之間的一個完備的廚房花園里采集花蜜。

這里最初是一塊綠地,繼數百萬歐元的城市更新項目之后,就閑置了。一切源于2010年,哈德威克街社區的一小群志愿者,年齡從8歲到80歲,他們匯聚在一起,建造了園圃,栽種了幼苗,并把沉寂10年的消極空間給激活了。奉獻了各自的技能,共同開發這塊土地,花園得以蓬勃繁盛。其宗旨在于,“為所有成員提供園藝資源,著眼于生產健康營養的食物;基于勞作和技能分享改善周邊地區的外觀,從而提升社區的自豪感。”
在克羅克公園社區(Croke Park Community)基金提供的資助下,哈德威克街花園俱樂部的成員自己動手搭建了一個盆栽育秧棚,還可兼做農園成員的社交空間。棚屋中各種工具齊備,成員可動手制作花園設施,比如鳥箱、長凳等。原材料以及一些千奇百怪的東西,通常來自一位經營廢物處理業務的花園成員捐贈。
通過草根社區的努力,當地居民得以參與這一城市花園的修復和耕種活動。通過與當地市議會的聯絡,花園獲得了由一位訓練有素的園藝師提供的培訓。哈德威克街花園俱樂部作為本地居民自發形成的小團隊,定期參加蔬菜種植、繁育和園林景觀相關課程學習。憑借新獲取的技能,該社區花園成為在當地公園舉辦的愛爾蘭鮮花節中,海報張貼展示的花園中的首位。

花園持續發展,并不斷推出重大計劃。在過去數年里,哈德威克街花園對數人開展了就業培訓。最近又制定計劃,讓俱樂部成員參觀當地農場,嘗試開展更大規模的農業種植(備注:當然,作為草根社區自下而上開展的種植項目,“重大計劃”以及“更大規模農業種植”的語義應當在其背景下理解)。哈德威克街花園俱樂部希望進一步發展該項目,以便為更多人提供教育和培訓。

愛爾蘭有多個踴躍的城市社區農園。比如斯卡里夫(Scarriff)的東克萊爾社區合作社與農園(East Clare Community Co-op)。2000年,該合作社取得了位于斯卡里夫主街的一塊帶花園的物業長期租賃權。鄰近該花園的主人把他的花園也捐贈給社區使用,合作社又租用了相鄰的第三個花園。于是,三個花園共同構成東克萊爾社區農園,總面積大約三分之一英畝。
建造之后的花園有谷倉、舞臺、棚屋,有披薩烤箱和燒烤架,有給孩子們玩耍的榛樹小屋,有石頭鋪砌的讀詩分享區,有永續農園、森林花園,還有數個水果、堅果和蔬菜種植園圃。
這樣的社區農園(花園),毫無疑問成為社區中心,把人們團聚到一起,打破藩籬,共同分享種植和自然的樂趣,慢慢培育和睦親密的鄰里氛圍。在冷漠疏離的大都市里,開辟社區花園,種花種草,種菜種果,種和睦與友愛。
參考資料:
1.Davies et al (2017) Dublin SHARECITY Profile, Trinity College Dublin, Ireland
2.Davies, A. et al. (2018) SHARECITY Briefing Note 3: Goals & Impacts, Trinity College Dublin, Ireland. ERC Grant No: 646883
3.http://www.urbanfarm.ie/
4.http://cgireland.org/in-focus-hardwicke-street-garden-club-dublin/
5.http://cgireland.org/the-history-of-east-clare-community-co-op-garden/
(作者供職于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