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半月談:“村醫集體辭職”,紅手印該警醒誰?
近日,河南省通許縣兩個鄉鎮的村醫集體簽名按紅手印請辭的文檔照片相繼在網上流傳。在辭職報告中,村醫們反映“上級撥款越來越多,到村醫手里的錢越來越少”“工資發放不到位”“上級層層克扣”,導致“生活不能自理”。該事件引發輿論對鄉村醫生群體的極大關注。

7月8日,這一事件的兩個信息更新引人深思。
一是通許縣政府針對朱砂鎮村醫集體辭職事件作出回應稱,經專項工作組調查核實,朱砂鎮村醫所反映,村醫反映的“村醫工作不堪重負”等問題均不存在,但是縣有關部門在撥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等資金方面存在延遲。
二是通許縣另外一個鄉鎮:大崗李鄉,再現村醫集體請辭,28名鄉村醫生簽字按紅手印的集體辭職報告流出。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現階段,廣大農村群眾對醫療衛生的需求,主要仍須通過村醫提供基本醫療服務,鄉村醫生仍是貼近億萬農村居民的健康“守護人”。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對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意見指出,到2025年左右,全國要基本建成一支素質較高、適應需要的鄉村醫生隊伍,明確要落實并完善鄉村醫生的鼓勵機制、補償、養老和培養培訓政策等。在這樣的背景下,通許兩鄉鎮“村醫集體辭職”事件,恰恰說明村醫群體隊伍建設還存在亟待補齊的短板。
通許縣“村醫集體辭職”事件暴露出的問題有沒有普遍性?恐怕值得各地對照反思。在基本藥物制度背景下,藥物進價與出價一個樣,在診療費不變和補助費過低的情況下,工作生活條件艱苦的鄉村醫生收入普遍過低。這導致有專業知識的大學生不愿去,已經在職的人員也極不穩定。因此,“按紅手印集體辭職”,擊中的正是當前農村衛生事業發展之痛。當前我國大多數鄉村醫療力量有限,推進農村衛生事業,有必要立足實際,認真調研鄉村醫生群體的合理訴求,創新制度設計,豐富獎補手段,留人留心,多方調動村醫為民服務的積極性。這是全面小康建設的需要,也是廣大農村群眾的期待!
(原題為:《“村醫集體辭職”:紅手印該警醒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