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32歲眼科醫生逝后捐眼角膜:把光明和善意都留給鐘愛的事業
這位醫生所說的“輝輝”,就是北京同仁醫院的青年眼科醫生王輝。6月29日晚,年僅32歲的王輝在家中突發心臟驟停,經朝陽醫院全力搶救3小時,仍不幸去世。
一個年輕的生命定格在這個夏天。同樣身為醫生,王輝的愛人決定捐獻丈夫的眼角膜。她希望,生前給無數患者帶來光明的王輝,即使離開整個世界,也能將光明延續給患者。
7月3日,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走進北京同仁醫院的眼科手術室和病房,探訪王輝揮灑5年青春的地方,尋找他給患者、同事帶來的溫暖。

科室“萬事通”
2014年,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部臨床專業八年制(本碩博連讀)的王輝來到北京同仁醫院眼科工作。從規培生到主治醫師,還是青年醫生的他,在同仁醫院多個專業組都進行過輪崗。
也正因在各部門輪崗,王輝沒有固定的辦公室,唯一能找到與他有關的痕跡,就是醫生休息室里的8號儲物柜。如今,王輝的個人物品已被家屬取走,空蕩蕩的柜子,讓每個熟悉他的人心里都空落落的。
“王輝是一個特別陽光的大男孩,每天都樂呵呵的,我們有事找他幫忙,從來沒有拒絕過,我們都喜歡叫他輝輝。”同仁醫院眼科病房護士長卜佳眼含淚水回憶,王輝是個“萬事通”,臨床眼科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她第一個就想到問王輝,身邊朋友如果有什么醫學問題,也是往往先想到請教王輝。
眼科病房是王輝輪崗過的地方,在這里,他直接面對住院患者,工作的重要一項就是給患者講解病情。在卜佳看來,王輝是一個特別有耐心的醫生,而且患者就服他,因為王輝總是能把病情講得清清楚楚。
在同仁醫院眼外傷科韓崧印象中,工作中,王輝最大的特點是對患者態度極好,平易近人。病人大事兒小事兒都愿意去找這個年輕大夫,王輝總是會耐心解答。臨床中,王輝的表現也在同輩醫師中格外拔尖,思路清晰、診斷精確,有他招呼病人,大家特別放心。
三個月前,王輝被調到二線,成為住院總醫師,主要工作場所從病房轉移到眼科門診手術室,上班時間也變成了一個人連值24小時,三個人輪換。白天給換藥的大夫進行技術指導,參與醫院患者的會診,晚上負責急診患者的手術,忙碌成為了許多住院總醫師的常態。
“他主要是這三大塊工作,急診手術有多有少,大概一個晚上七、八臺。”和他朝夕相處的另一位同事告訴澎湃新聞。
盡管工作忙碌,王輝總是有用不完的熱情。“最讓我感動的就是6月14日醫耗聯動那天晚上,他回家給一歲的女兒過完生日,晚上八、九點鐘立馬又趕回醫院,我們一看到他心里才踏實。”眼科病房護士計雪云對澎湃新聞說。
所謂醫耗聯動是指6月15日零時,北京市醫耗聯動綜合改革啟動,大部分醫用耗材價格都需要調整錄入并完成信息系統切換。
“醫用耗材的費用等內容調整前期工作王輝都參與了,我們特別希望那天晚上他能在身邊應對隨時的突發情況。”卜佳記得,當晚她還打了電話給王輝,他向卜佳保證肯定能趕回醫院。
也是在這天晚上,陪女兒過完生日的王輝更新了朋友圈。那是有關女兒的“九宮格”照片,蘊含著滿滿的祝福和濃濃的父愛。這也是王輝生前最后一條朋友圈,時間定格在6月14日23:58。
光明與善意的延續
7月2日,王輝的追思會在朝陽醫院舉行,王輝生前眾多的同事在現場泣不成聲。讓許多人感動的是,面對突如其來的巨大悲痛,王輝的愛人決定捐獻丈夫的眼角膜,讓一名眼科醫生對他鐘愛的事業和患者表達最后的善意。
澎湃新聞了解到,王輝的愛人也是一名醫生。她與王輝在北京大學醫學部同窗八年,感情深厚,對于捐獻眼角膜這一舉動,《北京晚報》報道稱,“他們都是醫生,生死觀很豁達。”對于一名醫生來說,捐獻器官就是向醫學奉獻了全部;作為一名眼科醫生,捐獻角膜是他對病人最后的關愛。
7月3日上午9點,同仁醫院亦莊院區眼科的手術室里,兩臺眼角膜移植手術的主刀醫生、同仁醫院眼角膜科副主任接英帶領手術室醫護人員向角膜捐獻者致敬:“讓我們一起為我們的好醫生、好同事、好兄弟,為人類光明事業做出的貢獻,再一次鞠躬致敬。”
“今天這兩臺手術在同仁醫院來講是兩臺常規手術,但是又是特殊的,我心里其實壓力很大。但是我在手術室想的更多是把這臺手術做好,為王輝和他的家人完成心愿。”接英對澎湃新聞表示,這一天,他的心情說平靜又不平靜,他盡了最大努力讓王輝帶來的光明得以延續,讓這個年輕醫生的精神得以傳遞。
接受王輝角膜移植的兩位患者一位17歲、一位26歲,兩人都患有圓錐角膜病,術前眼睛的光感接近為零。
“角膜移植是一個相對比較大的手術,術后他們的視力會有所提高,生活質量會獲得很大提升。”接英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術后第二天,兩位移植患者就能揭掉紗布,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到三個月內,他們的視力會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
接英還介紹,他一年做近200例的角膜移植手術,角膜來源依靠捐獻的比例占多數,但相比于龐大的等待移植患者群體來說,目前的角膜捐獻數量離滿足臨床需求差距很遠。
“我國的角膜盲眼病患者大概在500萬,但是全國每年做的角膜手術大概在5000例左右,樂觀一點估計也不超過一萬例。”接英表示,角膜供體的缺乏是一個存在很長時間的問題,他希望王輝的精神能夠鼓勵更多的人關注角膜捐獻。
參與手術的另外一位醫生也在朋友圈提到,在術前談話中,兩個質樸靦腆的男孩(角膜移植的受體)和他們的父母聽說捐獻者也是一位年輕人,數次落淚。17歲的患者說“以后我也要當醫生去救人”,26歲的患者說“以后我想把另一只眼睛捐獻出來”。
“輝輝,你看到了嗎?他們會帶著對生活最大的善意代替你看這個世界。”上述參與角膜移植的醫生在朋友圈寫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