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韓日貿易爭端口水戰升級:韓企憂心影響,韓國現抵制日貨言論
7月4日,日本政府對韓國半導體原材料的出口限令正式生效。日韓兩國從官方到民間的“口水戰”也全面升級。
7月1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將對用于智能手機及電視機的半導體等制造過程中需要的三種材料加強對韓國的出口管制。這一制裁預計將對韓國出口的心臟支柱產業——半導體和液晶顯示屏帶來“精準打擊”并造成重大影響。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關于為何突然發起對韓國的“制裁”,日本首相安倍晉三3日在日本記者俱樂部主辦的黨首研討會上透露了原因,他表示由于在原勞工訴訟中韓國政府沒有提出應對舉措,因而日方采取了貿易制裁作為“對抗措施”。
2018年10月,韓國最高法院裁定,日本企業應對1910年至1945年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韓國強制勞工提供賠償。由此,日韓持續近一年的爭端拉開序幕。
安倍指出,“根據1965年的《日韓請求權協定》,日韓彼此放棄了索賠權。這是背棄國與國承諾的問題”。安倍表示,“韓國沒有遵守承諾,就不再給予此前的優惠措施”。他還表示(日方的措施)“并非禁運,而是出口管制,完全沒有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
然而韓國方面卻并不這么認為。4日,韓國外交部發言人金仁澈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韓國政府不接受日本所謂的韓方不遵守國際法約定的主張。
金仁澈說,日方近日限制對韓出口是不合理的經濟報復措施,違背常識,韓方對此深表遺憾并敦促日方立刻撤回該措施。
隨著日本政府4日開始加強面向韓國的出口管制,韓國媒體開始擔憂影響會擴大至半導體以外產業,同時,韓國國內開始出現呼吁抵制日本產品的言論。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洪楠基4日在一檔廣播電臺節目中強調,“這確為經濟報復,韓方定將采取相應措施”。韓國正考慮訴諸世界貿易組織(WTO),但洪楠基表示“要待申訴結果出爐,需耗時長久,因此申訴不是唯一之計”。
《每日經濟新聞》頭版頭條報道稱,如果韓國被移出放寬電子零部件等出口管制的“白名單”,將對汽車和電池產業造成較大影響。透露稱汽車行業團體已著手緊急調查以確定對策。
而保守派媒體《東亞日報》等報道更是進一步稱,韓國社交網站(SNS)等已有網名開始列出日企名單并呼吁抵制。據稱,呼吁停止赴日旅游的言論也不在少數。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