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戎默︱南宋“中都”今何在?詩詞讀本注釋的撰寫

戎默
2019-07-01 13:00
來源:澎湃新聞
? 上海書評 >
字號

南宋大詞人姜夔的《齊天樂·蟋蟀》(庾郎先自吟《愁賦》)是他詞集中的名作,歷代選本如黃昇《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周密《絕妙好詞》、朱孝臧《宋詞三百首》及后來眾多今人選本中,都選錄了這首詞。這首吟詠蟋蟀的詞作,前面有一段交代創(chuàng)作背景的長序,其中有一句涉及到蟋蟀的稱名問題,說:“蟋蟀,中都呼為促織。”這句話并沒有什么難懂之處,“中都”,猶言都中、都內(nèi),整句的意思大概可以翻譯為:“蟋蟀,首都人叫作促織。”姜夔是南宋人,都城所指,讓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南宋行在臨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因此,夏承燾先生《姜白石詞編年箋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里解釋“中都”,說:“猶言都內(nèi),謂杭州行在。”選錄這首詞的各種選本,也多持相同的意見,比如胡云翼的《宋詞選》注云:“都中,指南宋京城臨安(今浙江杭州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唐圭璋的《宋詞三百首箋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8年)則直截了當(dāng),注作:“謂杭州。”都認(rèn)為這首詞的“中都”應(yīng)該是杭州無疑。

《姜白石詞編年箋校》

《宋詞選》

《宋詞三百首箋注》

事情似乎看上去理所當(dāng)然,幾成鐵案。但我們只要再翻檢幾種宋詞的選本,就知道并非如此。知名度很高、也廣受好評的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文學(xué)研究所編的《唐宋詞選》(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年),解釋這首詞的“中都”就說:“都城的泛稱,這里指汴京(今河南開封)。”王水照等《宋詞三百首評注》也注為:“指北宋都城汴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此外,持相同意見的還有郭伯勛注的《宋詞三百首詳析》、吳熊和等編著的《唐宋詞一百首》等,都明明白白地認(rèn)為南宋人姜夔筆下的“中都”應(yīng)該指北宋都城汴京,但又一無解釋,似乎是一件理所當(dāng)然的事情。這不免讓人心生疑惑,不由得想探究一下將南宋的“中都”解釋為汴京的原因。

《唐宋詞選》

《宋詞三百首評注》

幸好不是所有的注本都沒有解釋原因的。俞平伯先生的《唐宋詞選釋》(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9年)也收錄了姜夔的這首詞,而且也把“中都”解釋為汴京,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相比以上所舉諸本,他的這條注釋要詳細(xì)得多:“中都,汴京(今河南開封)。蟋蟀北方呼為促織、趣織,自漢以來如此,非始于宋。看本篇‘候館’下三句,‘中都’云云自非泛語。詳下注7、9、11。”以下注7引陸璣《毛詩疏義》、注9引《漢書·王褒傳》顏師古注、注11引《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箋,作為蟋蟀呼為促織乃北方方言的例證。所謂“候館下三句”,則是說詞中“候館迎秋,離宮吊月,別有傷心無數(shù)”頗有故國傷懷之思:也許,在姜夔這個南宋人心中,杭州永遠(yuǎn)只是一個臨時的“行在”,真正的“中都”從未改變,就是指已經(jīng)淪陷的汴京吧!

《唐宋詞選釋》

俞先生的《唐宋詞選釋》在“改革開放”后,于1979年由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初版。當(dāng)時的責(zé)任編輯陳建根的《審讀意見》,發(fā)表在1979年第四期的《中國出版》上。由這份審讀意見,我們大概可以了解到這本書出版的來龍去脈:俞平伯先生曾于1961年開始選編《唐五代詞選》一書,后增加宋詞部分,命名為《唐宋詞選》,于1963年9月向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交稿。交稿后,卻因各種原因,社內(nèi)決定只試印兩百本,暫緩大批量的印刷。沒想到,這一拖竟拖延了十幾年之久。直到1977年,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決定約社科院文學(xué)研究所編《唐宋詞選》,才想起俞平伯先生也曾經(jīng)交過一本《唐宋詞選》的書稿,審讀之下覺得價值很高,于是就想請俞先生修改后交社出版。但經(jīng)歷過政治風(fēng)暴的俞先生仍心有余悸,本來并不想再將舊稿公之于眾。后來,經(jīng)過編輯幾番勸說,才勉強(qiáng)答應(yīng)出版。當(dāng)時的俞先生已經(jīng)年近八十,但在決定出版后,又下了很大的功夫修訂。最后才更名為《唐宋詞選釋》,于1979年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正式出版。

十分巧合的是,在俞先生與當(dāng)時《唐宋詞選釋》責(zé)任編輯陳建根的通信里,竟然就有對姜夔這首詞“中都”一條解釋的討論。1979年3月24日,俞先生曾致書陳建根,其中說到:

姜白石《齊天樂》注三,決定用改文。“蓋”者,不確定辭,故無礙也。反面看來,其非指臨安亦易明,上云飲張宅,其地即臨安,下文另提“中都”,自在別處。又,蟋蟀呼促織,幽州人語,是北方,見下注(七)亦以汴京為是,兄以為何如?

3月25日,又寄一書,再次提到這條注文:

經(jīng)過思考,姜詞“中都”確指汴京,而非臨安。茲改寫注(三)(九),又添(十三)(按,定稿當(dāng)是注[十一]),另紙抄奉,希為改正,如此將移動版面,看下頁另有空白,或無甚困難,乞酌定,如何?望復(fù)電為荷。這次改動有關(guān)姜白石此詞作意是相當(dāng)重大的,必須細(xì)心思考檢查,即此可見一斑。原稿幾致大誤!

由這兩封書信可知,俞先生對這條注文是有修改的。原來的版本應(yīng)該是根據(jù)一般的認(rèn)識及夏承燾等人的注本,注作杭州。但俞先生始終心有疑竇,最后覺得還是以注作汴京為佳,故撰作改文,將“中都”解釋為汴京(即開封)了。幾乎同時開始編寫,在1981年出版的社科院文學(xué)研究所編的《唐宋詞選》,雖因俞先生年事已高,并未參與,但該書的編輯,正是與俞先生通信探討問題的陳建根。在姜詞的這一條注釋里,《唐宋詞選》顯然參考了《唐宋詞選釋》,接受了俞先生的意見,解釋“中都”為汴京。也許是為了簡明通俗,又省去了原因,成為了以后許多注本注“中都”為汴京,卻又語焉不詳?shù)乃{(lán)本。

在了解了這條注釋的原因與來龍去脈后,回過頭來,俞平伯先生的這種解釋是否合理呢?俞先生似乎的理據(jù)充分,無懈可擊,但仔細(xì)查考,卻又不然。首先,雖然臨安(杭州)在官方的稱呼里,稱作“行在”,即皇帝所在的臨時首都,并非真正首都。但姜夔的時代,南宋偏安已久,人們口中習(xí)稱的“都”“中都”等,指代的就是臨安。南宋學(xué)者洪邁活動的年代與姜夔相仿,他的《容齋隨筆》里,就多次提到“中都”,無一例外地指的是南宋行在。如《容齋三筆》卷五“郎官員數(shù)”條:“紹熙四年冬,客從中都來,持所抄《班朝錄》一編相示,蓋朝士官職姓名也。”以下,則據(jù)《班朝錄》中朝士郎官人數(shù),討論較之北宋末年,人數(shù)越來越少,從而得出秦檜欲專權(quán),“不欲士大夫在朝”的結(jié)論。顯然,這里的“中都”指的就是南宋朝士所在的臨安。又《四筆》卷十二“州升府而不為鎮(zhèn)”條:“頃在中都時,每為天官主者言之。”顯然所指也是他在南宋首都臨安為官的時候。可見,“中都”在當(dāng)時人口中,應(yīng)該只是指稱臨安行在的習(xí)語,姜夔即使有故國之思,但寫詞序并不是寫《春秋》,沒有嚴(yán)謹(jǐn)?shù)摹肮P法”,也未必會在字里行間稱一個已經(jīng)淪陷的舊都為“中都”的。

俞平伯先生的關(guān)鍵證據(jù),即所謂“蟋蟀北方呼為促織、趣織,自漢以來如此,非始于宋”,這條理由看似有理,實則最有漏洞。我們知道,語言,尤其是方言,并非是一成不變的,蟋蟀在漢代北方稱為促織,并不能成為在宋代南方不能稱為促織的理由。我們?nèi)缃竦暮贾菰捓锞陀兄性僭挼脑兀@種元素的加入,正是由于南宋遷都的原因。那緣何“促織”一語不能成為南宋時臨安對蟋蟀的稱呼呢?宋末元初周密的《武林舊事》,是一部記錄南宋臨安風(fēng)物、風(fēng)俗的書,其中卷六“小經(jīng)濟(jì)”一條,即羅列臨安的各色物品,其中就有“促織兒”、“促織盆”之說。可見,也許“促織”一詞,恰恰正是當(dāng)時臨安對蟋蟀的稱呼。

俞平伯

最后再來說說俞先生在書信中對“中都”一詞解釋最初的懷疑。序文中說,“丙辰歲,與張功父會飲張達(dá)可之堂,聞屋壁間蟋蟀有聲,功父約予同賦,以授歌者”。詞是在張功父,即張镃家中飲酒時所作,張镃家正在臨安,所以似乎下文的“中都”,如果再是臨安,說“臨安呼作促織”云云,就顯得有點重復(fù)了,因此中都應(yīng)該別有所指。但需要注意的是,姜夔并非臨安人,來到臨安,乃是所謂“客居”。如此則所謂“中都呼為促織”,正是相對于姜夔家鄉(xiāng)所在而言,那再說“臨安人呼作促織”,似乎也無不可。況且,張镃與姜夔針對蟋蟀有同賦之作,題名為《滿庭芳·促織兒》,其中有句:“殷勤勸織,促破曉機(jī)心。”可見,久居臨安的張镃是稱蟋蟀為“促織”的,“中都呼為促織”一語,針對的應(yīng)該就是張镃的這個臨安人的同賦之作。俞先生最先的懷疑,其實就是解開問題的關(guān)鍵。

如此,姜夔詞里的所謂“中都”,繞了一個大圈,還是回到原點,以解釋為杭州為確。看來,平伯先生《唐宋詞選釋》里的解釋,是一次對注文失敗的改寫。現(xiàn)在想來,倘若俞先生在當(dāng)時只是看看別人的解釋來撰寫這條注文,肯人云亦云,也許就沒有今天注本中杭州、汴京的歧異與諸般的疑惑了。然而,面向大眾的詩詞選注本,除了要簡明、通俗地向大眾介紹著名的古典詩詞之外,對一些字詞的解釋,也應(yīng)該熔鑄著注者本身對詩意、詞意的思考。并不是只要簡單地參稽其他注本,解釋詞語、注譯文意就行了。俞平伯先生對詩詞注本中的一個小小問題,往返數(shù)四、寤寐求之,從最先的懷疑,到最后的決定改寫,慎之又慎,即使最后得到的結(jié)論并不那么正確,但也確確實實可以成為詩詞讀本選注者注釋撰寫的榜樣了。

    責(zé)任編輯:丁雄飛
    校對:徐亦嘉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wǎng)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树县| 新竹县| 台江县| 苍南县| 东辽县| 当阳市| 巴青县| 弥勒县| 德钦县| 蓬莱市| 曲周县| 焉耆| 梨树县| 凤城市| 共和县| 宜川县| 池州市| 渑池县| 得荣县| 清徐县| 章丘市| 平乐县| 南岸区| 翁源县| 喀喇| 江都市| 新宾| 綦江县| 宕昌县| 广饶县| 浙江省| 内江市| 和龙市| 阿城市| 汉寿县| 沁水县| 潍坊市| 攀枝花市| 金山区| 郧西县| 修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