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問吧精選|從3歲開始學英語的寶寶,現在英語水平怎么樣了?
如果把孩子的成長看成一場馬拉松,那么上小學的那天,則理所當然地被看成是真正的起跑。而事實上,在“發令槍”響起之前,明里暗里的,那些各自鉚勁兒、你追我趕的“搶跑”早已開始。一口流利的英語能為孩子入駐名校增加砝碼,于是在學齡前孩子要不要學英語這件事兒上,不少家長就操碎了心:英語反正學校會教,有必要讓孩子上學前就學嗎?自己英語不好,教壞孩子可怎么辦?光憑“玩玩玩”,能對以后的升學考試有幫助嗎?
▍本期話題

我是華師大學前教育系博士李傳江,目前在東南大學兒童發展與學習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做博士后,主攻兒童語言發展與教育方向的研究。雙語教育真的越早越好嗎?過早接觸外語會不會影響孩子正常的語言啟蒙?幼兒英語培訓機構是否靠譜?我們對雙語學習的認知還有哪些誤區?關于學前兒童的雙語學習,問我吧!
▍兒童學英語是不是越早越好?
Q:學前兒童學英語,真的是越早越好嗎?
李傳江:這是一個大眾普遍關心的問題,也是一個容易被市場操作的話題。從學術研究來看,越早越好是來源于“學前期是兒童學習第二語言的關鍵期”這一假設的,只有學前階段學英語才能把英語學好。但腦科學及心理學研究并未真正證明這一假設,而且最新的研究都是證明人類的大腦直到成年時期仍然具有可塑性,小學生、中學生、成人能夠學好英語的案例比比皆是。為什么大眾普遍認為越早越好呢?或許也與家長的期望值有關,比如我們的小寶寶能夠唱一首英文兒歌,家長就歡欣跳躍,而小學生能夠閱讀一篇英文短文,家長卻認為理所當然。然后據此說“你看幼兒學習英語多快多好,都已經會唱歌了”,以后學英語肯定更好,但我要說的是這根本就不是英語運用能力,而是學前兒童正常不過的語言能力罷了。而小學生在學校英語教育基礎上能夠真正的閱讀,反而是閱讀能力的提現。家長普遍對學前兒童的英語能力期望值較低,會造成一種“只要我的孩子能夠識別單詞簡單交際,等他以后真正開始學英語的時候就容易了”的假象。其次,當控制了孩子初次學習英語年齡這個因素以后,去考察孩子的英語運用能力,研究就發現把英語當做外語的孩子們都需要長時間的努力才能達到一定水平,與年齡早晚關系不大。因此,即使晚學英語,孩子同樣能夠學好,這取決于孩子的英語學習方式,重申一遍,孩子學好還是學不好英語,英語運用能力好不好,與學習方式和努力程度有關。

目前神經可塑性的研究認為,學習英語/第二語言對人類個體的腦功能和生理結構會產生影響,個別研究甚至發現越早學習英語和英語熟練度越高,他們的腦灰質密度會越強。但是這些研究,往往會忽視孩子的英語學習方式及學習時間等環境變量,造成研究結果可能會被推翻。比如移民較早的兒童(如兩三歲就移民)其母語還沒有學好,到一個新的過度自然就會使用第二種語言為主,勢必對腦的影響較大,而移民較晚的兒童(如中學時期才移民)已經掌握完備的母語能力和初步的二語能力,到了新的國度有可能是兩種語言都發展的很好,其腦的變化也會很大,這是文化對其產生的影響?還是整體環境對腦的影響?還是狹隘的認為是語言學習產生的影響?很難真正分清。我個人觀點,越早學習英語,或有可能主要是語言腦區發生變化參與語言學習,而越晚期學習英語,比如成人,或有可能是整個大腦的認知及語言區提高效率參與語言學習。也就是說即使成人和兒童的腦重塑過程不一樣,但卻沒有強弱和優劣之分,所以支持不了越早學習對大腦發展越好的觀點,只能支持學習英語,能夠對大腦認知功能和結構有利,甚至可以減緩老年癡呆癥等退行性疾病的發病時期,這里不能展開細談。
但是,如果把這個“好”,狹隘的理解語音能力,或許早一點學習英語更容易掌握地道的英語語音。研究顯示6個月到9個月大的嬰兒能夠區分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對語音具有極強的敏感性,被稱為世界公民,雖然到12個月這種能力有所退化,但可以推斷的是,學前兒童對語言的敏感性可能強與成人。而且學前兒童學習語言是以習得為主(即以聽和說為主),自然能夠更容易習得一口漂亮地道的英語。不過只是為了好聽的英語,也要建立在充分的浸潤時間和正確的方法基礎上,不計家庭基礎的花費浩大的時間和精力,或許不值得鼓勵。
我們從社會需求來談這個問題,某種程度上或許是社會和階層創造了社會需求,而不是我們家長需要這個需求,是社會一些機構片面打著學術研究的觀點支撐“越早學習越好”,同時也制造了社會焦慮和各位的無奈。讓全民大眾的孩子都去學習英語,本就不現實,也不科學。不同的年齡學習英語,家長要考慮自身經濟能力,機構的教育方法和家庭的配合程度,家庭語言環境,孩子的母語能否優先發展等諸多問題,千萬不能打腫臉充胖子,片面的受機構宣傳的“學習英語越早越好”所影響。

Q:學齡前兒童學英語和不學英語,對孩子的智力影響有怎樣的影響?
李傳江:現有研究認為,理想狀況下(幼兒的雙語學習或習得都很順利,雙語都很熟練),雙語幼兒是有認知優勢的,尤其是執行功能上具有優勢(executivefunction,通俗來講就是人的大腦對各種高級認知的調節功能,這種調節功能有利于幼兒自己解決面臨的各種問題)。甚至Kovacs發現7個月大的雙語寶寶就已經比單語寶寶具有執行功能的優勢了!而加拿大約克大學的Bialystok作為研究雙語兒童與教育30多年的資深榮譽教授,更是認為具備雙語能力的寶寶,能促進大腦執行功能的發展,對大腦結構和功能產生積極影響。
但是這是理想狀況,也就是說要兩種語言都經常運用,比較熟練,而這在國內現有的雙語教育環境下很難做到,更重要的是,家長更不能為了孩子的英語發展而無意識地忽視了孩子的母語發展(比如為了增加英語互動時間,就消耗了大量和孩子閱讀漢語圖畫書的時間去教孩子英語單詞,這種英語學習不僅低效,而且更是浪費了孩子發展母語的機會,而且家長還自以為是的說為了孩子的英語發展),因為學前階段更是母語發展的關鍵時期。
不過,雙語認知優勢,最近也受到了許多研究的質疑。比如有的學者認為這種結論所受影響太多,尤其是孩子們學習英語的過程很難界定和量化,有可能是學習英語的過程鍛煉了孩子的認知發展。目前關于學習過程如何影響雙語認知優勢效應的腦研究和行為學研究開始增多,期待未來對“雙語認知優勢假說”的深入研究。
這里談到了英語學習或者雙語學習對智力的影響,國際研究中有個發展曲折的歷史,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認為雙語學習阻礙智力發展。六七十年代一些研究開始認為英語學習對智力有益,之后研究趨向于細化,英語學習對認知能力和元語言意識有積極作用,而逐漸不用智力這個詞了,細化為執行功能或者認知靈活性等能力。目前的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主流研究仍然認為在保證母語發展良好基礎上,英語持續學習對認知和大腦發育是有益的。

Q:如何判斷小孩是否適合學外語?如理解力、母語熟練程度等方面,是否有相關建議指標?
李傳江:換種思考回答你的問題,因為孩子的母語很重要,您可以參考3-6歲指南關注孩子各方面母語發展是否良好,以及如何更好地提高孩子的母語發展。因為我們可能認為孩子的母語發展已經很熟練,就讓他去學習英語吧,但實際情況卻是我們高估了自己的家庭語言教育。孩子的語言能力并沒有真正發揮出來,尤其是學業語言和復雜語言的發展!這些能力的發展或許比學前階段學習英語更為重要!
Q:如何客觀分析學前兒童學習英語的利弊?
李傳江:英語學習對孩子的長遠發展(認知發展、學業發展、語音敏感度等)肯定是有利的,主要是我們有沒有客觀條件讓孩子學習。
Q:李老師,請問您對學前兒童學習外語的態度是什么呢?贊成,反對,還是中立?
李傳江:簡而言之,在母語良好發展的原則基礎上,如果家庭有條件為孩子創立一個能夠長期英語互動的環境(長期、互動、英語環境),我贊成讓孩子適當學習英語。
Q:該不該讓小孩進行方言與普通話的雙語學習呢?
李傳江:方言和普通話是自然而然的習得過程,在聽說的過程中孩子自然習得。無論是從文化傳承還是語言學習角度而言,都需要讓孩子掌握方言。
Q:李老師,我的女兒今年2歲。一直英語兒歌,英語繪本,中文繪本,中文故事都感受,最近發現她的語言表達沒有同齡人強,只有中文單詞和英語字母蹦出來。您覺得是受雙語培養的原因嗎?
李傳江:我不敢妄言是不是雙語培養造成的,但恐怕會受到這個因素的影響。孩子的語言學習首先要讓漢語學好,因為這是母語。其次,您說的這種情況,要看父母以及其他養護人和孩子的語言互動情況,如果只是您和她用英語互動,并且您又是主要養護人;其他人還是漢語互動為主,并且互動質量又不是很高(比如不是很關注孩子的反饋,沒有用簡單重復的語言互動等),這種情況或許會對孩子的語言發展產生一定影響。但是應該不會有問題,只要孩子的母語輸入質量和您的英語輸入質量足夠好,并且輸入量基本持平(或母語接觸量更大),適當支持孩子的母語發展,那么孩子的語言發展應該不成問題,有可能會厚積薄發。同時建議持續關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緒變化,比如他和其他玩伴玩的時候,有沒有語言輸出。

▍孩子幾歲開始學英語最合適?
Q:二歲半兒童上幼兒園學英語應該嗎?
李傳江: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的回答,您需要考慮是否有外界環境條件讓孩子去接觸英語和學習英語。您還需要反問自己,針對自己對孩子的英語期望值的大小,您是否有能力支持。第三,您需要思考,孩子的母語現在發展如何,如果學習英語,會不會影響和孩子的母語互動時間?學習英語沒有害處,但別因為采取的方式不對而造成英語學習興趣低,學習效果差,母語發展受了影響等等。
Q:娃快3歲了,看到各種英語學習班,真的很想報,話說現在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間,更不想落后于人,不知真的合適及有必要嗎,還是看個體具體分析?
李傳江:當然要具體分析您孩子的母語發展狀況,以及他/她對英語的感興趣程度了;您能不能持續不斷的讓孩子接觸英語環境,您對孩子的英語發展目標,您的期望決定了您的堅持性;報英語學習班,一定要擦亮眼睛,找外教也要看外教有沒有資格證書,來自哪個國家,能否高質量的和孩子互動等。
做選擇前不要盲從,不是學前階段一定要學習英語的,進入小學后孩子的英語口語和閱讀等能力同樣可以發展的很快。如果沒有時間和精力培養孩子的英語,為什么不把這些時間用于培養孩子的母語發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或者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呢?英語不是全部,母語能力、社會交往、情緒管理和運動健康等發展正常,良好的學習品質建立了,您還會擔心上小學后他自己學不好英語嗎?
Q:6歲前的孩子學英語好嗎?
李傳江:單純從孩子的語言學習規律來說,母語發展第一位。在這個基礎上,有能力的家長可以逐漸培養孩子的英語語音敏感性,適當的接觸英語,對孩子的思維發展和語言意識有好處。但是低質量互動的英語學習阻礙孩子的英語能力,甚至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

Q:請問嬰幼兒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是什么時候?
李傳江:學前階段孩子的母語發展飛速,要一直關注孩子的不同層面的語言發展,比如傾聽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敘事能力,說明性講述能力,不同場合的語用能力,文學作品欣賞能力,辯論能力等等。不同的年齡或有不同的側重點。所以學前期都是敏感期和重要時期。
Q:李老師,請問兒童大約幾歲或哪個階段開始學外語比較恰當?
李傳江:單從研究的角度而言,學前兒童越早學習英語,英語學習效果會較早地體現出來,兒童的大腦可塑性和認知優勢都會有所體現,但這僅僅是學術觀點而已。因為我們要考慮孩子學習語言的發展規律,結合自身的條件。
比如在母語輸入和英語輸入的質量和時間都能保證的前提下,剛出生就可以學習英語,成為一個良好的雙語寶寶。在不能保證這么做的前提下,尤其社會上雙語使用的環境尚缺乏時,就要優先發展孩子的母語,讓母語掌握良好的基礎上學習英語,這可能更具有可行性,更吻合中國家庭寶寶的語言發展現狀。所以真的不能說幾歲是孩子學習英語的最佳年齡,每個家庭的個體差異太大。
個人建議,2-3歲前可以讓寶寶充分習得普通話和各地不同的方言,對母語的敏感性要足夠建立。之后爸爸媽媽給孩子唱個兒歌,看個英語簡單的圖畫書,讓孩子接觸英語,逐漸建立對英語的語音敏感度,未嘗不可實施。在這個基礎上,逐漸加大學習力度,保持英語學習興趣,長期堅持和互動,才會產生實質效果。
Q:語言學習越早越好,學前是語言學習鉆石黃金期?
李傳江:學前階段母語發展重中之重,而且不僅僅包含口頭語言的發展,還包含能否在不同場合下使用復雜語言進行交際,能否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否建立起對漢字的敏感性以及用適當的方式進行前書寫等等。所以您說的也有道理,語言學習千萬不可忽視,它關乎孩子各個方面的發展。

▍學齡前兒童該如何學英語?
Q:學齡前的兒童如何將英語融入生活?
李傳江:只能說建立在理解和互動兩大基礎上,孩子的英語才會用起來。如果您的英語能力足夠好,碎片化的英語使用不會影響孩子的英語學習興趣和母語發展。而早期閱讀絕對是引導孩子英語學習內容和方便討論的重要載體。
Q:請問有什么比較好的學習語言的方法?
李傳江:學習語言的方法就是您和孩子的良好互動,以及言傳身教的示范,這就是浸潤式教育的精髓。互動主要指您的高質量的回應和反饋,比如能否延伸孩子的主題和討論,能否糾正孩子的語法錯誤,能否用溫暖的情感交流等。言傳身教的示范,就是您的語言表達和做法所帶動的示范作用,比如是否經常看書帶動孩子看圖畫書。
Q:外面嬰幼兒學英語的教輔機構鋪天蓋地,我們如何識得好壞?
李傳江:這里不談針對小學生和中學生的培訓機構,嬰幼兒英語培訓機構的選擇,主要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無論哪種模式,教育質量的考量,都離不開幾個方面:您孩子的英語基礎水平以及性格(who)(考驗您對孩子的理解,以及教師對孩子的理解),教育學方法是否符合幼兒年齡特點(how)(考驗教師的教育學方法基本能力),英語課程是否成體系且以幼兒的聽和說為主(what)(教師教什么絕不是胡亂地教),還有就是家長的期望值(want),家長的期望值一定要細致,不能像“能和外教對話”這種模棱兩可的目標。最后一個是性價比,現在的培訓機構動輒一節課一兩百,一年下來一萬多起步的成本并不低。
在這個基礎上家長選擇機構就會相對明確,比如孩子非常內向膽小,直接采取線上,發現只是老師在說孩子在聽,教育效果就大打折扣。第一是了解孩子的基礎和家長的期望值,第二是選擇老師,要懂幼兒教育的教學法,而不是單純的懂英語,一個英語專業的畢業老師或許不會互動,也就不懂孩子。第三是選擇課程,口語課程孩子是否愿意說話;課程有沒有給家長的課下任務,單純的一個小時的英語課程實在是時間太短,家庭必須要配合;看英語課程的高階有沒有閱讀。所以試聽課,就根據以上幾個因素去考量,家長看的多了,貨比三家,自然而然的就對老師的教學能力和課程標準有了自己的理解。
最后補充一句,家長千萬不要對學前階段的孩子的英語知識學習逼得過緊,他們的年齡特點和二語學習規律決定了英語學習必然有一個沉默期或者發展緩慢期。更不要和別的孩子做對比,庸人自擾之,畢竟這個起跑線的差異,完全可以在長跑馬拉松階段追趕上來。孩子擁有良好的學習品質,絕對是屬于厚積薄發型和堅韌毅力型的人才!
Q:內地一些地方的幼兒園小學師資差,也搞雙語教學,普通話都不標準甭說英語,您說這樣的學校能進嗎?不去幼兒園,就讓小孩在家瘋玩?
李傳江:您說的對,師資差是肯定影響英語學習效果的。既然您知道這個理,那為什么不去選擇一個單語的幼兒園,讓孩子獲得良好的學習品質呢?在家瘋玩,不可取。教育質量有保證的幼兒園對孩子的發展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Q:老來得子的英語學渣父母,身處高考災區,希望孩子多些高等教育的選擇機會。如果以良好適應國外本科學習為目標,從理想計劃的角度,該怎樣制訂方案呢?在學前階段,該如何保護孩子的學習熱情呢?英語學渣父母能做些什么呢?孩子情況是沒到3歲,沒雞血過,喜歡哼唱簡單英文兒歌(音調對,歌詞對小部分),偶爾來一句"I'm full"。
李傳江:感謝家長對孩子的長遠打算和尊重孩子發展的心。保護孩子的熱情,就是家長和孩子良好的情感互動,平等和民主的交流機會;然后是給予和創造孩子充分的探索機會,培養其好奇心和探索能力,這是良好學習品質的重要體現。學前階段學英語,如果家長英語條件不是很好,或許要依托機構,但是要大量的外教輸入,除了日常交際的輸入,更要高質量的語言互動。
個人建議,可以購買一批符合幼兒年齡的學前英語圖畫書,讓孩子自己選擇帶去機構,讓老師和他一起讀!只有這樣才能擺脫機構只和孩子日常互動缺乏復雜情境互動的困境。當然,您要和孩子經常一起閱讀漢語圖畫書,他/她才會對圖畫書感興趣。
Q:老師您好!我小孩快兩歲了,自出生后我們就定好先從老家話作為第一語言,最近慢慢加普通話,英語只是看動畫片結合。但面對越來越熱門英語早教,甚至幼兒園雙語教育問題,我們作為家長有些困擾。
李傳江:您做的很好!孩子的方言和普通話,就應當要首先掌握,這是適合中國國情的選擇!至于英語學習,有能力就讓孩子接觸一下,沒能力就讓小孩子小學再學習,不會耽誤孩子的長遠英語發展的。因為嬰幼兒單純的上幾節英語輔導班,沒有大量的互動性質的英語接觸,產生的英語學習效果實在有限,與其為了滿足家長自身的焦慮感,不切實際的去報英語輔導班,不如把這個時間和金錢投入到更有意義的地方,陪孩子好好出去玩一圈,讓孩子實實在在的獲得游戲的幸福感,給孩子買些圖畫書一起閱讀,建立良好的學習品質比單純的英語學習更有價值,對孩子發展更有意義。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