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察:“垃圾圍城”的破局之路
-1-
7月1日,上海即將試行“垃圾分類”,西安也將于9月1日緊隨其后,屆時,“垃圾分類”將成為我們的生活常態。
似乎有些突如其來,畢竟每日被清潔工打掃干凈的路面,每隔幾步路就能看到的垃圾箱,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做到“不亂扔垃圾”……讓我們覺得“丟垃圾”這件事,并沒多么嚴重。直到前不久,我們前往西安市唯一的一個垃圾填埋場,才深刻意識到:若不積極采取行動,我們將被垃圾包圍!
在西安,目前處理生活垃圾的唯一方式就是在填埋場進行填埋。

在修建之初,填埋場的設計標準為處理垃圾2000噸/天,然而由于人口增長以及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每天產生的垃圾越來越多,造成填埋場實際處理垃圾為每天1萬噸-1.3萬噸,嚴重超負荷運營。
-2-
在西安,除了垃圾填埋場,還有一家能處理餐廚等易腐垃圾的環保科技公司。
在這里,工作人員能將餐廚垃圾進行過濾,利用發酵產生的可燃性氣體可以進行發電。但西安市的食堂、飯店每日產生的餐廚垃圾可達800-1000噸,而這家企業每日能處理的只有200噸。剩余的600-800噸,依然只能填埋。

如今,面對即將被填滿的填埋場,這里的工作人員也犯了難。
很多人會有疑惑:填埋場滿了再建一個就好了。但事實上,城市土地資源日益緊張,如今的情勢下,已經不足以支撐再去修建一個新的大型填埋場。
或者有人又會問:這跟我有什么關系嗎?我也幫不上忙呀。

-3-
對于垃圾處理,很多人會將它視作一項政府主導的城市管理工作,但仔細想想,卻并非如此,這是一項需要全民參與的社會工作。
垃圾按照種類可分為: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其中針對可回收垃圾,我們經常會倡導分類回收,但在實施起來卻相當困難。畢竟,在日常生活中,有分類意識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

而在垃圾分類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常常會聽到“人人有責”這樣的提醒,這是因為垃圾分類需要貫徹行動統一性原則。
關于這條原則,本次采訪的嘉賓,西安市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孫建軍副所長為我們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100人中有90人按規定做好分類,但其中有10個人卻在可回收的垃圾中扔了熒光燈管、化學試劑(有害垃圾),那么這一車可回收垃圾就全部作廢,只能當做有害垃圾進行處理。

-4-
那么,面對日漸嚴峻的垃圾處理問題,我們就沒有辦法了嗎?
當然不會,只是路途漫漫。
一方面,四個垃圾焚燒廠不日將建成投入使用。
另一方面,我們或許可以從西安航天一小的校園行動中受到一些啟發。在這所學校中,每天早上七點半,老師都會手拿垃圾桶進行垃圾回收。每天回收的主題會有所不同:今日是“廢紙”,明日是“塑料瓶”,后天可能會是“金屬”,學生們會按照不同的主題,從家中帶來不同的垃圾交給老師。此外,學校還會開展豐富多彩的垃圾分類活動,從小培養孩子們的分類意識。

像這樣將每個學生背后的家庭都調動起來,以孩子帶動家庭,以家庭帶動社區,以社區影響社會……從小到大,從細微到宏大,每個人前進一小步,整個社會就能邁進一大步。
由此可見,“垃圾圍城”的破局之路,不在于國家和政府,而在于我們每個人從根源上養成的分類意識。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我們相信,綠水青山終會再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