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協和教育總校長盧慧文:中西融合教育正進入典型大發展階段
上海市青浦區協和雙語學校2019年秋季即將迎來首批新生。在剛剛過去的招生季,有3000多名中小學生報名申請該校,錄取率約為15%,作為一所新校,熱門程度位居前列。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了解到,1993年協和創辦了第一家幼兒園天地幼兒園,1995年組建協和教育集團,2003年第一所協和雙語學校創辦,至此協和已經在上海擁有7所雙語學校,并在江蘇無錫、浙江溫州、福建廈門和安徽合肥等地開辦了雙語學校,同時在上海受政府委托,托管“龍柏一小”公辦學校。目前,在讀學生23000名,其中7000名為國際學生,在冊中外教師3500名,其中500名為國際教師。
而在協和教育總校長盧慧文看來,如今的教育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家長的選擇也更加多元,對國際化教育或中西融合教育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變,現在正“呈現出中西融合教育典型的大發展階段。”
盧慧文說:“我們的教育從業人員以及整個行業隊伍都在進入一個黃金期。”
談及協和教育的發展以及目前的教育形態變化,盧慧文表示,國際化教育和中西融合教育的理念存在幾個重要的發展階段。
一是起初階段。大眾是把國際化教育放在國內教育的對立面,非國內教育即國際教育。甚至有一種理解,孩子在國內教育體系遇到升學方向的問題,所以就只能換一條道路到國際教育體系。
二是發展階段。國內這些年的教育改革當中,尤其是在基礎教育當中,主動性和被動性地融合了國際教育當中的優秀元素。在這個階段,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國內教育和國際教育不再是相對立的兩個方面,而是相輔相承共同發展的教育。經過從理論到實踐的摸爬滾打的歷程,協和在中西融合教育上,更加清晰這些引進課程和教育體系,使“融合”更有實踐基礎和說服力。
三是融合階段。該階段更涉及到文化融合,其實文化融合的另一個解析角度是文化沖突,因為沒有沖突,就不存在融合。“我們找到了一個思路,即大的目標和理念的認同。”盧慧文舉例說,11歲的孩子體現的年齡階段、15歲至18歲的孩子應該具備的知識、技能、素養和能力等方面的特點大家都可以達成共識,因為在全球視野下,下一代在21世紀面臨的挑戰幾乎是差不多的。
最近十年,中西融合教育成為中產階層家庭和更大眾群體的教育選擇。在社會和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群體開始尋求更加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逐步意識到中方教育和國際教育的各自優點并汲取和融合起來,這樣才是更加理想的融合教育。
“國際化教育必不可少要包含針對中國學生的教育,這也是國際化教育的未來趨勢。”盧慧文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