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問吧精選 | 兩千年間400多次地震,四川為何地震頻發?

2019-06-21 2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汶川、雅安、九寨溝、長寧。

2019年6月17日22時55分,繼汶川、雅安、九寨溝地震后,四川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4度,東經104.90度)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截至18日15時30分,此次地震因災死亡13人,受傷199人。

長寧地震發生后,余震不斷。經中國地震臺網測定,長寧縣及周邊縣市接連發生余震,截至6月19日8時整,共記錄到2.0級及以上余震88次,最大余震為5.3級。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長寧6.0級地震序列分布圖(其中三角為觀測臺站、圓和五角星為地震)
 

而就在近兩年前的2017年8月8日,四川省阿壩州著名景區九寨溝附近發生了7.0級地震;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了7.0級地震;2008年5月12日,更是發生了舉世皆知的汶川8.0級大地震。

短短數十年,這片被稱為“天府之國”的土地,已經反復幾次承受了大自然帶來的傷害,經歷了各種類型的災后重建。

不僅如此,根據相關記載,從公元前26年至今的兩千多年間,四川已發生過記錄在案的破壞性地震400余次,平均每5年就有一次。

四川為何地震頻發?接連不斷的地震是否意味著這里正處于活躍期?未來還有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嗎?除了四川,中國還有哪里是地震可能的發生區?

▍本期話題

我是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曾任中國地震學會地震科學管理研究委員會、地震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及地震科普委員會委員,參與主持了中國地震局的多個課題項目。關于四川宜賓地震的各種問題,歡迎與我交流!

▍四川為何地震頻發?

Q:四川為什么地震頻發?是不是與三峽工程有關?

孫士鋐 :四川屬青藏高原地震區,是我國地震活動最強烈、大地震頻繁發生的區域。然而,我國的強震活動在時間域具有活躍—平靜的交替出現過程。活躍期和平靜期的7級以上地震年頻度比為5:1。四川自2008年以來進入一個地震活動相對活躍期,就顯現出地震頻發。

我國強震活動分布是,臺灣地區的地震活動最為強烈。20世紀臺灣發生7級以上地震41次,占我國7級以上地震總數的35%。就我國大陸而言,東經107°以西的中國大陸西部地區,由于直接受到印度板塊的強烈碰撞,地震活動的強度和頻度均大于我國大陸的東部地區。20世紀我國大陸發生7級以上淺源地震64次,其中東經107°以西的中國大陸西部地區56次,占87.5%,且其釋放的地震能量占整個大陸的95%以上。而我國的強震活動在時間域具有活躍—平靜的交替出現過程。只能說在近十年四川剛好處在強震活動的活躍時段。

三峽大壩下游泄洪深孔正在泄洪水。視覺中國 圖

興建水庫有可能誘發地震,但不是所有水庫都會誘發地震。誘發地震僅發生在極少數水庫,且多數是誘發微小地震。已知全世界有一百多例水庫誘發地震,其中我國有二十幾例(我國已建水庫八萬多座)。這些震例中,發生6.0~6.5級的約占4%;發生5.0~5.9級的占14%;發生4.0~4.9級的占24%;發生3.0~3.9級的占25%;發生3.0級以下的占33%。至今發生最強的水庫誘發地震震級不超過6.5級,且都發生在庫區;震源較淺,都在幾公里。所以,汶川8.0級特大地震的發生原因不可能與三峽工程有關。

Q:四川為什么地震頻發的地方都是成都附近?四川廣安南充即靠近重慶方向從來都很穩定。

孫士鋐 :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俯沖,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質向東緩慢移動,在高原東緣沿龍門山構造帶向東擠壓,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剛性地塊的頑強阻擋,造成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導致地震。而成都剛好處在應力積累區的邊緣。四川廣安南充處在四川盆地中,地塊就較穩定。

Q:除了四川,中國還有哪里是地震可能的發生區?

孫士鋐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這五個地區是:(1)青藏高原地震區,包括云南、四川、青海、西藏、甘肅等地區;本地震區是地震活動最強烈、大地震頻繁發生的區域。據統計,本地震區我國境內共發生過8級以上地震9次、7~7.9級地震78次,居五大地震區之首;(2)天山、阿爾泰地震區。本地震區分為南天山、中天山、北天山以及阿爾泰山等四個地震帶;(3)華北地震區。這里的地震強度高但頻度相對較低,強震在這個地震區主要集中分布在5個地震帶,自東向西為長江下游—黃海地震帶、郯廬地震帶、河北平原地震帶、汾渭地震帶、河套銀川地震帶;(4)華南地震區,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和臺灣海峽內。本區又可劃分為長江中游地震帶和東南沿海地震帶。(5)臺灣地震區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官網 圖

Q:最近幾年四川的頁巖氣開采力度很大,這會加大該區域的地震風險嗎?

孫士鋐 :地震按照地震成因不同,可分為以下幾類: (1)天然地震:地球內部活動引發的地震,主要包括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2)誘發地震:人類活動引發的地震,主要包括礦山誘發地震和水庫誘發地震。其中,礦山誘發地震是指礦山開采誘發的地震。(3)人工地震:由于核爆炸、放炮等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誘發地震很復雜,如我國已建水庫八萬多座,其中只有二十幾例水庫誘發地震。頁巖氣開采會加大該區域的地震風險,但四川的頁巖氣開采力度很大,是否會加大該區域的地震風險?必須通過對頁巖氣開采量與該區域小震活動的相關研究才能知道。

▍還會出現大地震嗎?

Q:您好孫教授!作為一個經歷過汶川、蘆山地震的四川人的確對地震有更深的烙印,想問問您:經歷過這么多地震,四川的板塊已經釋能了嗎,出現大地震的幾率還大不大?

孫士鋐 :四川很大,有多條與強震相關的大斷裂,如龍門山斷裂、爐霍到康定的鮮水河斷裂、西昌所處的安寧河斷裂等。我只能說龍門山斷裂地震帶,該地震帶在2008年發生了汶川8.0級地震、2013年發生了雅安7.0級地震及2017年發生了九寨溝7.0級地震,考慮到地震活動存在11年左右的活躍時段,該地震帶的地震活動應處于減弱。

Q:聽說李四光的地質力學研究表明中國有四大地震,現在已經實現三個,還有一個在廈門,是真的嗎?

孫士鋐 :這是指李四光1970年代初的一次講話,他在“關于大力加強某些地區地震工作的意見”中,前瞻性地提出:“西南地區的地震地質工作要加強,四川盆地西部是個危險區、昆明地區是個危險區;甘肅靜寧到四川松潘,今后的地震地質工作要注意一下;看來郯城—長島—遼寧這個斷裂帶確是在活動,一些有聯系的分支斷裂,在它們兩頭,有可能發展成地震危險區;灤縣—遷安,東西構造帶很深、范圍很大、很強烈,發生震群的話,可能延續時間長、能量也比較大等。”他的講話對地震工作具有指導意義。

Q:請問“歷史上出現過大震的地方再無大震”這種說法正確嗎?

孫士鋐 :“出現過大震的地方為何再無大震”這概念是錯的。例如1303年山西洪洞發生8級大地震后,1695年山西臨汾又發生8級大地震,兩個地震相距不到50公里。再如2004年印尼蘇門答臘發生8.7級大地震,此后在同一地區又先后發生了2005年8.5級、2007年8.5級和8.3級、2012年8.6級和8.2級等多次大地震。

▍地震災害如何減輕?

Q:預警系統能起到什么作用?未來還有改進的空間嗎?

孫士鋐 :預警系統的主要對象是重大設施和生命線工程,如核電站、煤氣管道、地鐵、高速火車等。在破壞性地震已經發生、對即將到來的災害搶先發出警告并緊急采取行動。

預警要起到減輕地震災害的目的,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一般它是針對距強震震中有一定距離(至少應大于50公里)的高烈度區(七度以上地區)。當震中距離為50公里時,地震波與電磁波的時間差為8.9秒;縱波與橫波的時間差為6.2秒。而地震波記錄有個過程,地震強度的給出需要幾秒時間,能用于預警的時間不足3秒,所以震中距離小于50公里是難于實施。

在我國大陸,近一百年要找到符合預警條件的極少。2008年汶川8.0級地震時,成都市區距震中73公里,成都市區的烈度為六度;1976年唐山7.8級地震時,北京市區距震中150公里,北京市區的烈度為六度,兩例實施預警的意義都不大。所以地震預警應有針對性

長寧地震中坍塌的房屋。澎湃新聞記者 胥輝 圖

Q:預警時間提前了很多,但對于超高層塔樓,61秒顯然還是無濟于事,而震區提前10秒,平房是可以脫險的,住樓房還是頂不了多大事。城市高樓密集,如何在數秒內下樓,在沒有空曠地帶的情況下,跑到哪里比較安全?

孫士鋐 :預警的時間提早多少秒取決于距離的遠近。6月17日長寧地震,成都高新技術研究所說的在成都提前了61秒預警,指的是地震波走了61秒的時間,地震波最快的傳播速度約每秒6公里,這就是說從震中到該城市的震中距離為360公里左右。

地震是突發性災難,所以,室內避震比跑出室外避震更合理。有句話“有感地震不用跑,毀滅性地震跑不了。”其次,避震應選室內結實、能護身體的物體下,或一旦倒塌有形成小空間的地方(如衛生間)。如果被倒房壓了,要有強烈的求生欲望、要保持神志清醒、要注意保存體力。聽到外面有人活動時,用磚、鐵管等物敲打,向外界傳遞消息。

6月18日,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雙河鎮,部分房屋因地震受損嚴重。視覺中國 圖

Q:預警是一方面的防御措施,但有沒有對建筑的設計有規定,像日本一樣,從源頭減少風險?

孫士鋐 :減輕地震災害是一項系統工程,主要包括:(1)制定和完善防震減災、建(構)筑物抗震及震后重建的法律法規,制定和完善防震減災、建(構)筑物抗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2)加強地震監測預報和建(構)筑物抗震研究;(3)各級政府和各大企業要制定地震應急預案,主要是設立抗震救災指揮系統,制定人員撤離路線和建立安全避險場所,制定衛生防疫計劃和傷病員轉移方案,制定交通、通迅應急和管制方案,制定預防地震次生災害方案等;(4)對廣大人民群眾經常性地開展地震和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教訓,特別加強對中小學生的宣傳教育,組織不同規模的防震救災演習。

地震預警是破壞性地震已經發生、對即將到來的災害搶先發出警告并緊急采取行動。地震預警的主要對象是重大設施和生命線工程,如核電站、煤氣管道、地鐵、高速火車等。

2017年九寨溝地震。新華社 圖

Q:全世界那么多科學家對地震進行研究,為什么地震的提前預報這么困難,幾乎無法實現?

孫士鋐 :任何自然現象的預測必須以觀測為基礎,而觀測又需要盡可能地逼近自然現象的源,觀測到的信息才能可靠真實。以氣象預測為例,它的觀測從早期在地表,發展到利用氣球、利用衛星進入高空,才使得氣象預報的水平不斷地提高。然而,地震預報的研究對象一般是發生在地下一二十千米的深處,而目前人們只能依靠地面的觀測資料。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可以乘飛船在太空中遨游,登上距地球38.4萬千米的月球;利用太空望遠鏡可以直接觀測到遙遠的星系。但是,在地球內部,只能活動在幾米深的地下商城;深入到幾十米,上百米的礦井。人們能到月球上取回巖石,但還無法得到地球內部十幾千米深的巖石。可謂是上天容易入地難。

由于現有的觀測方法都是間接的,地面觀測到的信息很難能反映地球內部的真實狀況。其次,地震是地球上規模宏大的地下巖體破裂現象,其孕育過程又跨越了幾年、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不但很難用經典物理學從本質上加以描述,也難以在實驗室或者野外進行模擬。第三,人類歷史對地震的記錄表明,強烈地震對于同一地區可能是幾十年、幾百年或者更長的時間才能遇到一次,而對于不同地區,甚至不同時期的孕震過程,機理差異又很大,所以,重復實踐進行檢驗的機會難碰得到。上述種種困難,導致了地震預測的發展遲緩。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页游| 原阳县| 喀喇沁旗| 沙河市| 鄄城县| 柯坪县| 大名县| 神池县| 天峨县| 阳城县| 大冶市| 汉阴县| 萍乡市| 东港市| 渭南市| 察哈| 南陵县| 来宾市| 鹤庆县| 探索| 丹东市| 准格尔旗| 内黄县| 湖南省| 边坝县| 都安| 唐海县| 武宁县| 漳浦县| 万宁市| 都江堰市| 东光县| 泰来县| 武义县| 宜川县| 临城县| 海城市| 长宁区| 东台市| 图们市| 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