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中國社科院|非洲鄉村調研③:半日制學校與看病難

王曉毅 張倩 張劼穎 蔣培
2019-06-24 16:44
來源:澎湃新聞
? 全球智庫 >
字號

村小學的教室

教育:輪班制與令人擔憂的教學質量

埃塞俄比亞的教育的所有階段的教育全部免費。這個舉措推動了教育的普及率。不過,還存在著顯著的城鄉不平等、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質量差等現實問題。政府試圖推動教育普及的良好意愿,面臨著現實當中農村貧困、教育資源嚴重不足,農民缺乏送子女上學的動力等現實障礙。

埃塞俄比亞鄉村小學和中學教育的一大特點為“輪班制”,即半日制教育,采取不同年級、班級學生輪流上學的方式,學生只在上午或者下午到校,上半天課。這主要是由于師資力量薄弱,學校無法提供全日制教育。加之家庭需要勞動力,不夠重視教育,從而影響了支持子女上學的意愿和動力。

埃塞俄比亞的教育制度一般為六年的小學(1-6年級),兩年的中學(7-8年級),兩年的高中(9-10年級),加上兩年的大學前預科(11-12年級),或專業技術學校(一般四年)。

高中教室。

通常上到10年級的學生有三種去向,回家務農,或是升入專業技術學校,或是參加大學預科,備考大學。如果完成預科教育并通過入學考試,即可升入大學。大學生可以通過貸款支付大學階段的生活費用。政府會為大學生負擔一半的利息。

Mugaro有一所小學,小學階段不用出村即可接受教育,修建于2006年。這個小學有來自全村的學生共139名(其中71名男生,68名女士)。共7名教師(其中5名男性,2名女性)。學校的基礎設施比較簡陋,目前只有一棟房子,沒有圍墻,桌椅也存在不足。小學接受村政府的管理。村政府有一個委員會,專門負責學校相關事務,對學校提出的問題或遭遇的沖突提供解決方案,并且探討改善教育的計劃。每月專設一天,學校會提供運行報告,并與村領導開會討論。

學校的運轉沒有政府的支持。其資金來自學生家長的共同貢獻。家長們會輪流在公共的土地上勞作,共同種植2.3公頃的土地,其收益用于學校的建設和運轉,如設施建設,或者支付粉筆費用。例如,去年種植小麥,共賣出1200公斤,每公斤18.3比爾。這些收入用來建設了新的房屋。教師的收入則來自于政府,他們屬于公職人員。較之其他公職人員,教師的工資水平并不高。新教師的工資為每月2404比爾,3年后增至3197比爾,再3年后增至3759比爾。

除了工資外,教師還有一個福利,是可以優先從政府處購買用于建房的土地。不過,問題在于,土地的購買費用太高了,價格等同于普通市場價。待遇過低,是教師們普遍反映的問題。他們認為增至目前工資水平的2-3倍,才是合理的,此外,政府應該為他們提供醫療保險。因為待遇低,目前教師的流失是比較顯著的情況。

Mugaro小學有著埃塞俄比亞農村典型的教育模式:輪班系統。Mugaro小學為每兩周換一次課表,早晨1-3年級,下午4-6年級上課。鄉村學校與城市學校相比存在很多教育質量問題,而教師、學生和家長都有貢獻。農村學校的孩子到5-6年級,還不能讀寫。半日制教學一方面與當地缺乏教育軟硬件資源、師資力量有關,也與長期以來的家庭勞動傳統有關。很多家庭都需要孩子作為勞動力,參與家庭的土地種植和動物飼養。事實上,政府已經立法,一方面規定兒童接受教育是強制的,另一方面規定家庭不許將兒童作為勞動力。法律規定,只有大于8歲的孩子才可以照看動物,但不能做更重的活,如農活。一般大于14歲才可以做農活,這還取決于孩子的強壯程度。

雖然法律規定了義務教育,事實上,上學晚、出勤率低和輟學,都是普遍的問題。很多孩子到了7歲多,家庭仍未送入學校,甚至認為10歲再上也可以,需要教師去家庭挨家挨戶地做工作勸說入學。輟學是一個常見的現象,隨之而來的就是升學率低的問題。2017年,Mugaro小學的16個學生升入了7年級,其中5個退出,相對往年,并不算多。7—8年級之后,通常會有85%-90%的學生進入9年級。而只有50%的學生從10年級進入11年級。升學與否,一方面是學生及其家庭的主觀意愿所決定,另一方面也需要接受學校的考核。學校的考核通常會計算出勤率,只有出勤率足夠,才能夠升學。

總體而言,農村學生的升學比例大致為:每100個小學畢業生里,會有10個學生完成10年級,這10人里中會有3-4人上專業學校,其余6人進入11年級,但12年級后,只有一少半即最多3人能夠正式進入大學。

本縣的初中和高中設在縣城所在地尚農鎮(Sheno)。高中有不同的教室,以及兩個化學實驗室。這些校舍為1970年代瑞典援助建成。由于是援建項目,存在著有空間、有建筑,但內部缺乏軟硬件的情況。教室有基本的黑板、課桌椅等設施。但是實驗室里面沒有任何的儀器和設施。整個高中有2000個人,共28個班級,每班70學生。全校有67個老師。多是上過大學后回到本地任教的年輕人。包括來自Mugaro村的青年。高中也采取輪班系統。采取輪班系統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老師、設施以及相應的預算。這就導致了和采取全日制教學的城市孩子相比,農村的學生在統一的大學入學考試面前,嚴重缺乏競爭力。

農村小學和中學的教學質量令人堪憂。在Mugaro的小學,不乏升入5、6年級仍然不會讀寫的情況。除了缺乏師資力量、教師待遇低下導致缺乏積極性、輪班系統之外,家庭沒有意識或者無能力支持孩子的教育也是問題的一個根源。一般農戶不太會配合學校教育,或管束孩子。此外,雖然不需要繳納學費,但是仍然需要為孩子準備文具和校服,文具需要用現金購買,這也成為了農民的一大經濟負擔。

事實上,在Mugaro村不乏重視教育的農民。這些農民認為,需要竭盡所能供給孩子接受教育,在城市找到工作,從而過上更好的生活。甚至有的家庭會在縣城租房子,讓孩子上縣城而非村里的小學,只是為了質量更高的教育。正如一位模范農民說的,“我自己沒上過學,希望他們能好好上學。有人說我不給孩子土地。我是不想讓孩子再走我的路了。不想讓他們再當農民。我想讓他們上大學,然后工作。我不會讓他們跟別人比,但是希望他們自己盡力。供他們上學很難。但是再困難也要支持他們。有些人讓孩子在自家干農活,影響上學,他們不看未來。我的孩子們放學后再干活,少干活,不會占用他們的學習時間”。

不過,像這樣認識在全村范圍內并不普遍。根據村民自己的估計,重視教育的家庭大概在全村只有十分之一。有趣的是,在模范農民和富裕戶中,更能看到重視教育的現象。

這是由于農民越是發展,就越是有可能看到和意識到教育帶來的好處。另一方面,也因為不用在貧困線上掙扎,也就不需要為了基本的溫飽而需要孩子在家充當勞動力。所以,如果要推動建設更好的教育體系,一方面,有賴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學校教育的軟硬件,另一方面,要推動中高層次教育水平的學生就業,讓更多農戶看到教育改變生活的希望。

醫療:計生項目的成功、資源普遍匱乏與不充分就醫的傾向

健康中心產科。

在埃塞俄比亞,農民均有醫療保險覆蓋。有了這個保險,診斷是免費的。不過,后續的所有治療都需要自己支付,包括吃藥、注射、手術等各種治療。埃塞俄比亞的農村醫療系統為:村級衛生點(Health Post),診所(Clinic),縣級有健康中心(Health Center),地區醫院(Zonal Hospital),以及更高級別位于城市的專業醫院(Specialized Hospital)。

對于村民而言,如遇嚴重疾病,交通成本過高。例如Mugaro村距離最近的區醫院有50公里。除了這些公立醫療機構,還有一些私人的診所。公立醫院有時候存在藥物不全的情況。村民們在公立的中心看病,然后去私人的藥房或診所拿藥。

本縣的健康中心有一個總部和四個分部,為幾個美國基金會資助的國際NGO援建。總部位于尚農鎮,診療區域為一U形的一層平房,由走廊聯通。中間有一個休息區域,有一臺電視。診室當中,與生育有關的病房是最多的,包括待產室、生產室,以及疫苗注射室,和家庭生育計劃室。這個中心沒有醫生,只有護士和助產士。無論是自然生產還是手術,都是免費的。和教師一樣,醫院的工作人員也認為自己作為國家雇傭的專業人士收入過低。例如,一位已經工作37年的醫護人員,每個月收入為9200比爾。健康中心為他們提供住宿,算是為數不多的一種福利。

在埃塞俄比亞,和生殖、計生相關的醫療服務,相對而言是最為充分的。這和國內外對于非洲人口控制和生殖健康的關注有關,更多的來自外界的項目和資源投入到了相關建設中來。埃塞俄比亞的人口控制是非常成功的,從1990年代開始,在20年里,避孕用品的使用增加了9倍,總體生育率從7.0降到了4.8,這個結果是政府的決心、豐富的外部捐贈,加上健康推廣社工網絡建立的共同結果(Olson and Piller 2013)。

政府為了控制人口,鼓勵節育,但不是強制性的。生育的相關醫療服務也是免費的。

本地的常見疾病多數是由于衛生條件和居住環境差引起的。常見的疾病是食物中毒、肺結核,以及老鼠傳染引起的傷寒。此類疾病在縣級健康中心就可以處理。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村民們的疾病往往得不到及時、有效和充分的治療。一方面,醫療系統缺乏資源和人力,另一方面醫藥對于村民來說非常昂貴。所以村民們生病,往往存在盡量拖延治療,傾向于不看或者少看病,導致病情延誤或者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療的情況。

此外,疾病會和貧困交互作用,形成惡性循環。在調查中,我們看到有的貧困戶由于窮困,加上衛生條件欠佳,導致出現疾病,而疾病又進一步導致了貧困、缺乏治療。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癥狀強烈的時候才會尋求醫藥,只是為了暫時減緩病痛,但是無法獲得徹底的治愈。

埃塞俄比亞小學和初高中教育全部免費,這無疑是促進教育普及的有力舉措。

在農村養老方面,政府并不提供養老保險。所以養老需要由兒女來負擔。如果有土地,殘疾人可以通過出租土地維系生活。如果沒有土地或者土地過少,則會非常艱難。在本縣,有一些自然條件差、糧食不安全的村(Mugaro不屬此列),也會受到政府的安全網計劃(safety net scheme)救助。被安全網計劃覆蓋的村子當中,老人和殘疾人會得到現金救助,約每人每約150比爾。對于有勞動能力的人,則給予貸款,助其購買化肥、增加產量。目前全縣受助家庭已由7000戶減少至3500戶。

(本文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農村環境與社會研究中心對埃塞俄比亞的專題調研,課題組成員:王曉毅、張倩、張劼穎、蔣培、Zerihun Woldu教授、Habtamu Getnet、Dinkineh Hailu)

    責任編輯:田春玲
    校對:劉威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敦化市| 常山县| 阜新| 陇川县| 彭泽县| 陕西省| 清远市| 河津市| 威远县| 晋中市| 应城市| 彭阳县| 福清市| 新巴尔虎右旗| 宣威市| 赣榆县| 衡阳市| 汉中市| 屯留县| 宜阳县| 合川市| 宽甸| 吴忠市| 金塔县| 应城市| 滨海县| 马鞍山市| 明溪县| 瑞金市| 湖北省| 萨迦县| 宁远县| 卢氏县| 洪洞县| 宣威市| 明溪县| 灵台县| 庆云县| 哈巴河县| 水富县| 南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