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垃圾分類經驗吧|智能垃圾桶24小時開放,還能聽懂上海話
2019年1月,上海通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此后,上海多個小區都開展了垃圾分類試點。而即將來臨的7月,上海將步入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時代。
澎湃新聞推出“垃圾分類經驗吧”專欄,我們將探訪垃圾分類經驗豐富的小區,建立垃圾分類分享交流的社群。
第九期“經驗吧”,我們的記者來到了上海閔行區的古美四村,小區引進了24小時智能垃圾桶,解決了上班族定時定點扔垃圾的苦惱。如果你的小區也有垃圾分類的新經驗、好點子,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請輸入樓門號”,當有人靠近時,垃圾桶發出提示。
這時,居民只要在數字鍵盤上按下自己的門號,再點擊確認鍵即可開箱投放濕垃圾。在開蓋倒垃圾的過程中,垃圾桶還會發出“脫袋投放”“積分已經上傳”等提示。
當然,如果你手上有濕垃圾,無法騰出手,還可以和垃圾桶直接對話。“55號202號”,居民對著垃圾桶報上門牌號后,垃圾桶自動打開,居民扔好垃圾后,垃圾桶也會自動關上門。更厲害的是,這個智能垃圾桶還能聽懂上海話。
這個智能垃圾桶安放在上海市閔行區古美四村小區。近日,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在小區看到,這里有兩種垃圾投放桶,一種是生活垃圾四分類投放處,另一種是智能垃圾桶,專門放置濕垃圾。目前,這兩種垃圾桶均為居民24小時開放。

這個會說話的垃圾桶2018年底就來到古美四村了,經過幾個月試用,深受居民歡迎。剛投放完濕垃圾的居民許鳳梅說:“現在有了智能垃圾桶,生活變得更加方便,24小時都可以投放。”
晚上7點半左右,記者又來到古美四村發現,有不少居民在這個時候出來投放垃圾,小區居民把在家中分揀徹底的濕垃圾帶出,熟練輸入自家門牌號,將濕垃圾破袋倒入智能垃圾桶中,再將垃圾袋有序地放入旁邊的垃圾桶中。在記者觀察的這段時間,智能垃圾桶的使用頻率高于四分類垃圾桶。
晚上10點左右,仍陸陸續續有居民出來投放垃圾,志愿者也還在指導居民正確使用智能垃圾桶。也有居民用上海話報出自家的門牌號,智能垃圾桶同樣自動打開,操作與普通話并無差異,非常方便。
有不少居民表示,在沒有實行24小時垃圾投放時,也會有隨手亂扔的現象,樓下也會有一包一包待投放的垃圾,現在這個問題已經解決。

古美四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趙美華表示,為了幫助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綠色賬戶積分,居委此前組織志愿者幫助居民掃碼上傳,每天兩個時間段志愿者站在垃圾桶邊看管。時間一長,季節更替,志愿者服務時間需要更改,有的居民未得到通知,還是按老時間來投放,會容易錯過掃碼,在信號不穩定或下雨天,會出現手機掃碼不成功、居民們排隊等掃碼的現象。
有什么辦法既能讓居民隨時扔垃圾又能記錄積分呢?在2018年夏古美街道的大調研中,應居民們迫切方便扔垃圾的需求,街道引進了能完成綠色賬戶積分的智能垃圾桶。
“2015年開始,我們用手機掃碼上傳換取積分,一天最多可以積20分,后來有了智能垃圾桶,就節省了志愿者人力。”今年73歲的古美四村志愿者陸寶祥說,小區扔垃圾的高峰是早晚7點到8點,主要是上班的人投放,小區的垃圾分類志愿者隊伍有二十多個人,平均年齡在68歲左右。
智能垃圾桶被引進后,街道也根據實際情況做了不少改進。
“智能垃圾桶在試運行階段,志愿者值守了兩周,教會居民如何使用智能垃圾桶。后來,我們發現智能垃圾桶按鈕在左邊,而正常的習慣是右手,為了操作方便,就提出把按鈕調整到右邊。”趙美華介紹。
智能垃圾桶最初設計是請第三方公司設計的,該公司現在也為別的小區提供宣傳指導。
古美路街道生活垃圾分類推進辦工作人員凌善琦表示,古美四村小區是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大的制度下,它是古美路街道,甚至閔行區根據垃圾分類投放實際情況做調整和創新典型代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