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43歲男子雕刻文玩界新寵,靠直播把作品賣到全國

“最近這幾年,手串、核桃等在文玩界已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而用木頭雕刻的‘手把件’成為文玩界和收藏界的新寵?!?019年6月20日,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碁山鎮大莊坡村,今年43歲的民間手藝人孫立彬介紹說,他自學木雕技藝,到現在已有16年了。圖為孫立彬在展示自己的木雕作品。

孫立彬初中畢業后,為了生活,就像大多數農村青年一樣,選擇了外出到城市打工掙錢。他在青島一家鑄造廠干了兩年,后來又來到山東長島出海捕漁。1999年,孫立彬結婚成家后,又去青島收過廢品,之后又販賣過青菜。孫立彬說,在打工的那些年,收入僅能夠解決溫飽問題。圖為孫立彬在工作室內雕刻作品。

2003年的一天,孫立彬來到他的同學劉加斌家里玩,看到同學在家里依靠寫字畫畫就能生活得很好,想到自己拋家舍業的到外地去打工,又苦又累還掙不了多少錢,自己為什么就不能在家里找到一份掙錢的行業呢?圖為孫立彬在工作室內雕刻作品。

“我的父親以前是石匠,他用鐵錘在石頭上敲敲打打,一幅幅精美的圖案和造型就浮現在石頭上。”孫立彬說,受父親的影響,他從小就對雕刻技藝也產生了一定的興趣,喜歡一些奇形怪狀的樹根,有時也用刀在樹根上刻刻畫畫。圖為孫立彬雕刻作品用的各種刀具。

孫立彬介紹說,決定不外出打工那年,他的一個朋友家里挖出了一個樹根送給了他,于是他學著別人的樣子,用一個多月的時間,雕刻出了一個茶幾,他拉到農村大集上,被一個老板出價1200元買下。圖為孫立彬在查看一件柏木。

“當時別提我心里有多高興了,也有動力和干勁了,感覺做木雕這個行業,應該不錯?!睂O立彬說,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堅定了依靠自學木雕手藝為生的想法,感覺自己找到了實現人生奮斗的方向。圖為孫立彬在一堆木頭里查找雕刻材料。

想歸想,做歸做。開始由于經驗不足,孫立彬沒少花冤枉錢,他出高價買了很多樹根以及木頭,現在都堆在他的家門口。他說:“這些高價買來的木頭和樹根,有的是雕刻壞了,有的本來就不成型,現在擺在家門口,就像警鐘一樣,一出門就警示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手藝和眼界?!眻D為孫立彬在介紹已經成為廢品的木頭。

在開始的那幾年,孫立彬一邊自學雕刻手藝,一邊靠著賣根雕茶幾,勉強能維持著全家的基本生活。但是因為掙不到更多的錢,家人開始對他有了意見,說他天天擺弄這些爛樹根有啥用,還不如出去到工地打工,一天也能掙個百兒八十的。圖為孫立彬在用砂紙打磨木雕作品。

孫立彬說,當時有幾個親戚朋友在外打工做生意,都在城里買了樓房,買了汽車,也都勸他改行,自己心里也有壓力。但是自己開始喜歡上了木雕這行,已經到了幾乎癡迷的程度,讓他改行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圖為孫立彬在展示木雕作品

從2013年開始,已經很少能夠收到大型的樹根做茶幾了。孫立彬說,隨著老樹根資源的減少,他決定開始雕刻制作諸如葫蘆、蓮蓬、青蛙、金蟾等小型的“手把件”,并在短視頻直播平臺上,與網友們一起互動直播。圖為孫立彬(右)和同學劉加斌(左)在一起交流創作體會。

由于現在木頭雕刻的“手把件”比較流行,在短視頻平臺上一直比較受歡迎。孫立彬用柏木、黃楊、酸枝等硬質木頭雕刻葫蘆、蓮蓬、青蛙等“手把件”,一個能賣到300至800元,收入比打工強多了。圖為孫立彬一邊在雕刻作品,一邊在用手機進行直播。

“雕刻‘手把件’,慢工出細活,如果雕刻一個蓮蓬,再雕刻上一只青蛙,得用時兩天,再復雜一些的時間會更長?!睂O立彬說,平時他雕刻作品的時候一般很少出門,最長的時候有5天沒有出門。圖為孫立彬的部分木雕“手把件”作品。

“我的作品,通過直播平臺主要是賣到了北京、山東、河北、河南等全國各地,一年能有五六萬元的收入?!睂O立彬說,現在每天的工作就是雕刻、直播、收發快遞,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由于見到效益了,現在家人都比較支持他。圖為孫立彬在展示木雕“手把件”作品《石磨》。

“我決定一輩子就干這個了,雖然技藝水平與國內同行還有差距,但是我相信經過自己的努力會越來越好?!睂O立彬現在非常自信,他說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奮斗方向,以后會創作出更多富有民俗文化特色的作品。圖為孫立彬在展示木雕“手把件”作品《蓮蓬》。(圖文/明之)關注《新圖視野》打開溫暖視界,感受百味人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