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針對年輕人中文寫作能力弱,中科大光學工程博士點出招了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光學工程博士點最近立了個新規(guī)。
“從今年入學的博士生開始,必須發(fā)一篇中文文章或論文才能畢業(yè),哪怕在媒體或雜志上發(fā)一篇科普文章,甚至科技新聞報道都可以,但你不能沒有。即使發(fā)再多很好的英文論文,也不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教授韓正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韓正甫說,他們做這個決定不是一時沖動,要為難學生,而是因為,“現(xiàn)在的大學生,尤其是理工科學生的中文寫作能力實在太差,有些學生可能英文比較好,但中文文章累贅,錯別字太多,有的連寫個借條都面露難色。”
“現(xiàn)在的孩子從小重視學英語,我們擔心不做些改變的話,下一代人的中文水平可能會越來越差。”韓正甫說,“而且,學生們中文寫作水平的提高對中文科技期刊的發(fā)展也大有裨益”。
“我贊同中科大這個博士點的做法。大學生的寫作水平確實需要提高,有部分人看英文、寫英文都很流暢,但回到母語上來就不知所云。”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陳吉德教授表示。
長標題讀起來要人命
事實上,大學生寫作能力不高的問題近年來常被吐槽。
陳吉德就因為吐槽博士論文一不小心成為“網紅”。他此前參加教育部博士論文抽檢的評審工作時,看到一篇2014年的博士論文后直呼“太奇葩了”,“毛病連小學生都能看出來”。
媒體生動還原了陳吉德看論文的場景: “突然,目錄中一個長長的標題映入我的眼簾。”陳吉德說,“上帝呀,這是我迄今見到的前無古人、估計也后無來者的雷人標題。此標題不但其長無比,而且語病多多……”
能讓陳吉德炸毛的究竟是什么標題?原來是論文里某一章某一節(jié)的標題:“綜合近年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來分析這《拆彈部隊》和《阿凡達》兩部攝影代表性的強的電影以及奧斯卡對數字時代電影拍攝的審美傾向”。
這標題一口氣讀下來,確實能要人命。
陳吉德分析:“《拆彈部隊》和《阿凡達》兩部”應為“《拆彈部隊》和《阿凡達》”這兩部;“代表性的強的電影”應為“代表性強的電影”;“奧斯卡對數字時代電影攝影的審美傾向”應為“奧斯卡對數字時代電影攝影審美傾向的影響”。
“這種特別差水平的博士論文當然是個例,比較少見,但從我抽查及平時接觸的學生看,大學生的平均寫作水平確實不高,他們的文章里經常存在語句不通順,沒有主語等情況。”陳吉德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得語文者得天下”能帶來改變嗎
浙江農林大學文法學院副院長、《大學寫作》課程教學團隊負責人彭庭松曾對媒體透露,他們的調研表明,復旦、清華等高校的教授們一致認為理工科學生的學術寫作能力比較弱。
在彭庭松看來,學生在進大學之前沒有接受過相關的訓練,寫論文的時候是茫然的,很多學生連摘要都寫不好。尤其是理工科專業(yè)的學生,在面對大學階段需要的學術寫作的時候,缺乏邏輯思維,寫的論文往往沒有條理,也缺少批判性思維,質疑觀點的能力比較弱。
陳吉德認為,這與中小學的應試教育導向分不開,“現(xiàn)在的中學語文教育過于模式化,寫作都是有套路的,過于知識化、考點化,生活化、應用類的寫作比較少。”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周志強也曾分析,語言之妙,奇妙無窮,尤其妙在語文所達成的特殊感染效果,但當前的中學語文教育卻并沒有喚起學生對語言,尤其是對漢語千變萬化、魅力無窮的感覺,導致語文、寫作變成了一些死氣沉沉的知識。
指揮棒正在發(fā)生變化。高考改革后,“得語文者得天下”似乎正成為趨勢。語文、數學和英語作為統(tǒng)考科目,其中英語可以多次參考,同時取最高分納入總分。而數學科目今后的大變化是,難度下降,拉分不明顯。三科中唯有語文科目,增加古文占比,難度上升,同時成為拉分最大的科目。
“現(xiàn)在大家確實越來越重視語文,尤其是其他科目的題干都很考驗閱讀理解水平,這應該對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有一定幫助。”安徽省安慶市一位重點中學的語文老師表示,“但應試只是一方面,語文,尤其是水平的提高更重要還是有賴于意識的改變,不要覺得學好英語是必須的,語文只要考試差不多就行。”
“語文學習不能急功近利,它是個慢功,更重要的還是大量閱讀的積累,寫作的練習。”陳吉德強調。
大學寫作課你愛不愛上
在中小學日益重視語文的同時,又該如何提升大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美國,幾乎每一所本科院校都會開設寫作課程。這是一門必修課,學生不論語言水平如何、是否以英語為母語,都必須參加。其實,國內也有一個與之類似并且與寫作相關的課程——大學語文,但這一課程卻似乎并不像美國的寫作課那樣辦得風生水起。
據報道,湖北省大學語文研究會曾做過的一項關于大學語文課程現(xiàn)狀的調查顯示,在全國91所高校參與的調查中,將大學語文列為必修課的僅有34.8%,課時也在逐漸減少,超過八成任課教師對大學語文的前景表示擔憂。
對此,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盧曉東表示,要想提升大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就是要開設足夠多的語文課課程,同時建立一套完整的免修機制。
盧曉東認為,大學語文應該更多地轉型到寫作課,因為寫作是目前大學生的一大短板,而且寫作更加突出了語言作為一種工具的作用。
部分學校已經嘗試做些改變。 據報道,清華大學校長邱勇之前宣布,在2018級新生中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程,由該校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格非和歷史系教授、教務處處長彭剛共同擔任課程負責人。作為該校第25次教育工作討論會的具體舉措之一,該課程計劃到2020年,覆蓋清華所有本科生,并力爭面向研究生提供課程和指導。
“希望我們學位點的作法也能為提高學生們的中文寫作能力起到一定作用。”中科大光學工程博士點負責人孫方穩(wěn)表示。
(原標題 針對年輕人中文寫作能力弱,中科大光學工程博士點出招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