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日本商會發布《白皮書》:近半數在華日企將繼續擴大規模
2018年以來,中日關系重回正軌并取得新進展。當前,兩國經濟合作空間不斷擴大,合作領域快速拓展,雙多邊同步推進,活力韌性也日益增強。
6月19日,中國日本商會在北京發布《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19年白皮書》。據白皮書介紹,近半數日資企業在未來1至2年內將繼續擴大其在華事業規模。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在2018年10月至11月針對在華日資企業展開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被問及今后1-2年事業發展的方向時,48.7%的企業回答將“擴大規模”,與2017年48.3%的比例基本持平,44.8%的企業回答將“維持現狀”。
“雖然依然面臨人工費上漲等投資環境的變化,日資企業仍堅信中國是全球排名居前的巨大市場;內銷型企業和行業也將繼續發揮核心引領作用,繼續重視以及加強開拓不斷壯大的中國市場。”中國日本商會會長小野元生在發布會上表示。

小野元生同時指出,當前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越來越高,迄今為止出現的幾次上調關稅稅率的情況可能會給一些對美出口和代工生產的日資企業帶來嚴重的影響,比如收益惡化等,“我們希望中美雙方以更加建設性的方式尋求問題的解決,在近期內實現自由貿易的談判結果。”
關于中美經貿摩擦,中國外交部近日曾多次表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6月19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援引白宮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接受媒體采訪時的表態。庫德洛說,兩國元首通話后美國市場的反應表明,談比不談好。陸慷也強調,中美在經貿領域的分歧是可以通過對話和協商來找到一個解決辦法的,只要這樣的對話協商建立在互相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
據中國商務部網站消息,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3月15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自2020年1月施行。白皮書介紹稱,《外商投資法》涵蓋了日資企業以及日方相關機構此前在《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白皮書》中提出的建議,同時涉及了“健全現代市場體系”“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全面開放新格局”等訴求的相關要素。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在現場注意到,這部《外商投資法》被多次提及。“《外商投資法》對日本在華開展商務合作的企業有很大的影響,我們期待法律條文的切實實施,從而使中國市場得到進一步開放。”商會副會長兼調查委員長堂之上武夫說。
白皮書顯示,中國在經濟發展中努力提質增效,擴大經濟規模,日資企業一直對此發揮重要作用。2018年,中國對外貿易出口國家和地區中,日本自中國進口額為1471億美元,排名第三;日本對中國出口額為1806億美元,排名第二,日本成為中國重要的貿易伙伴。
同時,日本對華投資近兩年保持連續增長態勢。2018年,日本對華投資實際使用金額達到38.1億美元,同比增加16.5%,實現兩位數增長。
“2018年中日兩國領導人實現互訪,并在2019年4月舉行了第五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在此背景之下,我們希望中日之間的交流能夠越來越活躍,從而進一步推動中日兩國經濟發展,為兩國關系改善的潮流施加積極的影響。”小野元生說。
據新華社報道,2018年5月10日,日本外務省和經濟產業省與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及商務部就第三方中日民間經濟合作簽署了備忘錄;2018年10月26日,“首屆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論壇”在京召開,兩國政府和企業等共計簽訂了52項合作備忘錄,廣泛涉及基礎設施、物流、IT、保健、金融等多個領域。
中國日本商會對此表示,在中日兩國高水平合作的共識和持續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的過程中,促進民間企業商務往來,在第三方國家和地區展開中日合作,能夠擴大兩國在經濟領域的合作,有益于合作所在國的發展。
在具體的實踐層面,小野元生補充道,中日企業在第三方市場進行合作時要遵循兩大原則——遵守全球標準以及努力使中、日以及第三方企業實現“三贏”局面,“作為在第三方市場開展合作的中日企業需要認識到要在促進當地企業和國家以及全球發展的大前提下進行合作。”
據悉,自2010年起,中國日本商會為促進與中國及地方政府對話開始制作發行《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白皮書》,2019年版針對8756家在華日資企業面臨的問題和相應建議進行了分析與整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