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利娟案續:愛心村孩子搬到福利院改姓“武”,十人找到親人

6月19日,河北“愛心媽媽”李利娟及其男友許琪等16人聚眾擾亂社會秩序、偽造公司印章、敲詐勒索、詐騙、職務侵占、故意傷害、窩藏罪一案開庭審理,受到社會各方廣泛關注。人們關注案件審判的同時,也關注著那些原本在李利娟創辦的河北武安市民建福利愛心村(下簡稱“愛心村”)中生活的孩子們的境況。
2018年5月4日,武安市行政審批局發布公告稱,“愛心村”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連續3年未參加年檢,2017年度未報送年檢材料,根據《民辦非企業單位年度檢查辦法》第十條規定,武安市行政審批局依法作出決定:撤銷“愛心村”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
2018年5月8日,“愛心村”的69名孤殘兒童全部被安置到武安市社會福利院。
6月19日下午,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實地走訪武安市福利院。武安市民政局局長冀彥軍向澎湃新聞表示,會對這些孩子負責到底,一直撫養他們直到長大。

有10名孩子被原生家庭領回
武安市社會福利院現址原本是按敬老院建設的,“愛心村”被取締后,為了收養里面的孩子而轉為福利院。現在福利院一共有91名孩子,其中70名是原“愛心村”的孩子。
據冀彥軍介紹,此前通報中的69名幼童僅指當時在“愛心村”現場的孩子,未包括當時在北京就醫的孩子。實際上共有80名“愛心村”的孩子被安置進福利院,后經過公安部門DNA比對等調查工作,有10名孩子被原生家庭領回,目前院內有70名來自“愛心村”的孩子,年齡最小的還不到兩歲,年齡最大的已年過二十歲。其中,完全健康的僅有20人,余下50名孩子均有不同程度的疾病。
針對孩子的健康問題,武安市福利院副院長靳笑然介紹,福利院內設專門的醫務室,市內醫院輪流派出兒科醫生和護士等24小時在此值守,可為孩子提供開藥、霧化等服務,如果孩子有重大突發疾病,可以第一時間通過“綠色通道”送往市內醫院。
目前,有幾名重病孩子仍在北京接受治療,身體狀況平穩。

福利院大約有40名護工
澎湃新聞記者看到,福利院中硬件設施齊全,配備宿舍、學習室、活動室以及食堂等。
據靳笑然介紹,現在福利院里的孩子們都有了規范的生活。每天早上6點起床,6點半吃早飯,上學的孩子7點由專車送去學校。福利院中原“愛心村”的孩子有20名在讀小學,1名讀初中,2名讀高中。
當前福利院中大約有40名左右護工,照顧孩子們的飲食起居。“包括理發、洗澡、洗衣等各方面。”
此外,院內還為學齡前兒童設立了幼兒園,配備4名專業幼教進行教學工作。
從“李”姓改為“武”姓
一年多的時間,那些來自“愛心村”的孩子們在福利院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開始從‘愛心村’過來的孩子,頭上都長著虱子”。靳笑然告訴澎湃新聞,在福利院的照料下,孩子們的衛生狀況得到了改善。
此外,靳笑然稱,起初那些“愛心村”的孩子都有暴力傾向,而且不懂禮貌,“特別野”。而現在,孩子們能夠互相包容,和睦相處,見到老師、長輩也都會禮貌叫人。
此外,還一點改變,他們由姓“李”改為姓“武”——取自“武安”。冀彥軍稱,“愛心村”的孩子被安置后,在由當地公安局注冊戶口時,均從“李”姓改為“武”姓。他表示,之前“愛心村”收養孩子一直是違法的,李利娟收養的孩子都姓“李”更是不合規矩的。
“如果你辦愛心村、想收養孩子,得和民政局合作、簽協議,受民政局監管。不能接觸個孩子,就能叫他姓李,不是這么個事。”靳笑然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